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教案13文言实词的理解

高一语文教案13文言实词的理解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生姓名年级高一学科语文上课时间教师姓名课题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教学目标1.积累常考文言文实词2.掌握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技巧教学过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

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

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

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

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

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

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

”庆卒,子琴嗣。

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题干】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光武帝称许阴兴的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

(3)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答应(或“听从”)了他。

【解析】把句子回归到文本,结合语境阅读理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相同意思的一组是( )A .⎩⎪⎨⎪⎧ ①单于使卫律召武(苏武)受辞.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我从去年辞.帝京④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②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③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④彼且奚适.也 C.⎩⎪⎨⎪⎧ ①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②低眉信.手续续弹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④信.可乐也D.⎩⎪⎨⎪⎧ ①操军不利,引.次江北②控蛮荆而引.瓯越③引.赵使者蔺相如④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答案 C解析 C 项①使者,指媒人。

②随意,随便。

③④的确,实在。

A 项①口供,引申为“审讯”。

②辞谢。

③辞别,离开。

④应酬的言辞。

B 项①出嫁。

②适合、依照。

③享用,享受。

④到。

D 项①后退。

②连接。

③延请。

④自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 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 B.⎩⎪⎨⎪⎧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C.⎩⎪⎨⎪⎧ 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 D.⎩⎪⎨⎪⎧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答案 D解析 ①负:辜负,对不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答案 D解析 A 项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B 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C 项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重在父母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主要指旁系亲属。

【学科问题】1..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和积累对于阅读文言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知识点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理解,表现在内容分析题尤其是翻译题上。

2.考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B【学生问题】先行知识分析:1.学生文言词语积累不够 。

2.对于词义辨析能力较弱。

3.对实词含义理解较为笼统,不善于知识间的迁移和联系4.没有掌握判断实词含义的技巧和方法掌握推断词义的方法:1、串联学习法:串联学习法,就是在学习一个文言词语时,要联想到其他文本中学过的相关语句,要回忆这个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

如:请1君不如袒伏斧质请罪(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2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3诸将请所之(请教,请示)4乃置酒请之(宴请)5请命(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请示,请求任命官职)6请献十金(愿意)7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谒见、谒问)8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邀请、约请)推导提示:“请”的本义是“请,请求。

”,后又引申出“请求、给予”义。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不徐不疾(迟缓)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

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坐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4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坐守)5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坐落)6坐法去官(触犯)推导提示:“坐”的本义是人在席子上的跪跽之形,即“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

既是“坐”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答案】C。

【解析】D选项“按照当地的风俗”完全是无中生有。

【题干】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初焉,若高阔可步。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答案】(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

(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解析】(1)“若”译为“似乎,好像”,1分,“步”,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行走”,1分,句意通顺且正确1分。

(2)“白”译为“告诉,报告”,1分,“下”,使动用法,译为“救下”,1分,句意通顺且正确1分。

1.【题干】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有司案.图案:查看B.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遗:丢失C.决负.约不偿城负:违背D.绝.秦、赵之欢绝:断绝【答案】B【解析】遗:送2.项脊轩志【明】归有光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是,判断词本教案主要讲解了一词多义的文言实词,进一步了解了相关实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讲授了串联学习法、知识迁移法、回归法,我们要记住在文本阅读中努力加以运用方法,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题干】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答案】B【解析】B项中“厌”应为“满足”。

2.太祖孝总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轨随事微诛。

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

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架欲杀父,帝将诛之。

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

”帝廉之,呆枉。

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

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

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扩帝遂已。

文忠后卒有功。

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谋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

”帝不听。

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

帝问故。

对曰:“要为宋先生作福事也。

”帝侧然,投箸起。

明日赦濂,安置茂州。

帝尝令重囚筑城。

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

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

”帝乃悉赦之。

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

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

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

付官正,则酌其平矣。

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

”后曰:“陛下天下父,安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机率宫人蔬食,助祈祷。

帝或告以振恤。

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

”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

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拳欲薄,养贤宜厚。

”帝为伤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

”力辞而止。

然言及父母早卒,轨悲哀流涕。

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

群臣请祷札,求良医。

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祝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安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

曰:“愿陛下求贤纳诛,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

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题干】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辄随事微.谏微:委婉。

1.【题干】下列各句中“安”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夕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欲安所归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答案】D【解析】A项“安”分别译为“安稳”“安全”;B项“安”分别译为“安逸”“安抚”;C项“安”分别译为“养生”“使……安定”;D项“安”均译为“哪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