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基础知识
冲泡
• • • 1、备具 2、温杯 3、赏茶
冲泡 汤 茶
6、
7、出
•
•
•
4、投茶
5、醒茶
8、分
9、奉 10、品 11、
茶
•
茶
茶点选配 ——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
• 茶点是指经过精巧制作,佐以 饮茶的食品。在品茗过程中,茶的品质
是最重要的,茶点只扮演了调剂的角色,
是填补空当和防止空腹饮茶的点心
雅 室
• (1)音乐 明代徐渭《徐文长秘集》 “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 人雅士,寒霄兀坐,松月下花 鸟间,清白石,绿鲜苍苔,素 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 竹里飘烟。” 阅画、赏花、 焚香与品茗是茶艺的系统。
• • • • •
• • • • •
(2)服饰 与所表演的茶艺内容相配套。 (3)插花 宋代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合称为“生活四艺” 茶花的艺术品质是“清”、“远”,追求恬适简约、超凡脱俗的纯真之 情。 茶花的插作手法以单纯、简约和朴实为主。尚单数叶。 (4)熏香 浓香的茶需要焚较重的香品;幽香的茶,焚较淡的香品。 (5)茶挂 文人四艺:琴棋书画
(四)完善自我的心理体验
• 茶人以茶为媒体,在茶事
活动过程中去沟通自然、澡雪心 灵、内省自性、完善自我的修身 养性的途径
完整的茶艺除艺茶、品茶外,还应 该包括在茶事活动中通过审美观来修身 养性的心理体验,是“茶味人生”的感 悟,是茶人精神的升华。
二、中国茶艺的艺术特点
特点一:从内涵上看,文质并重,尤重意境 特点二:从形式上看,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特点三:从审美上看,道法自然,崇静尚俭
第二节 茶艺六要素美的赏析
•茶艺六要素是 •人、茶、水、器、境、艺。
一、人之美
•(一)仪表美 •(二)风度美 •(三)语言美 •(四)心灵美
人是万物之灵,是社会的核 心,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美 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人的 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一)仪表美
•1.形体美:坚持科学的形体训练是保持形 体美、改善形体美的有效途径。
•2.服饰美:服饰可反映着装人的性格与审 美趣味,并会影响到表演的效果。
•3.发型美:发型设计必须结合茶艺的内容, 服装款式,表演者的各方面因素,尽可能 取得整体和谐美的效果
(二)风度美
1.仪态美:中国是礼仪之邦,茶艺更是十分注重礼节。 ①.鞠躬礼
②.伸手礼
③.注目礼和点头礼 ④.叩手礼 ⑤.行茶、奉茶礼 2.神韵美:以巧笑和眼神使人感到亲切愉悦。
艺茶包括选茶、鉴水、用火、择器、造境等环节。艺茶 是一门生活艺能,是茶艺的基本功,是茶人性情、修养、 茶学知识和艺术情趣的综合反映。
“要有惊人艺,先练基本功”
(三)品茶的艺术
•品茶是艺术,是由多种艺术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一门魅力无穷的综合艺 术。
色、香、味、滋、气、韵
品茶是众多艺术的荟萃,必须“五官并用”,通过“六根共识才能真正领悟。
•
(3)现代择水
•
•
自来水:
A 水缸养水:自来水放入陶瓷缸内,放置一昼夜,让氯气挥发殆尽再煮水泡 茶。
•
B 自来水龙头出口处接上离子交换净水器,使自来水通过树脂层,将氯气及
钙、镁等矿物质离子除去,成为去离子水,然后用于泡茶。
•
桶装水:纯净水、矿泉水
(4)烧水技巧
一沸、二沸、三沸
煮水:水要急火猛烧,待水煮到纯熟即可,切勿文火慢煮,久沸再用。 煮水的“老”“嫩”与矿物质离子的变化。过嫩时钙镁离子在煮沸过程中没 沉淀,会影响茶汤滋味。 久沸的水,碳酸盐分解时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散失殆尽,会减弱茶汤 的鲜爽度;水中微量硝酸盐 在高温下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水经长时间煮沸,水分不断蒸发,亚硝酸盐 浓度不断提高,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隔夜开水不宜次日复烧饮用。
择 水——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
• • • • • • • • • (1)水于茶的重要性 (2)水的种类 古代:天水、地水 天水:雪水、雨水 地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古代: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山水即泉水,应取清、冽、甘、轻、洁、寒、活者烹茶。 江水即地表水,宜“取去人远者”。 井水即地下水,“脉暗而性滞,味咸而色浊,有妨茗气”
(三)语言美
问候声 蔑视语 不 烦躁语 “ 四 口头语 语 ” 斗气语
•1.语言规范
•2.语言艺术
有 招呼声 “ 五 致谢声 声 致歉声 ” 道别声
(四)心灵美
心灵美诗人其他美的真正依托,是人思想、情操、 意志、道德和行为美的综合体现,是人“深层”的 美。
心灵美的核心是“善”。
二、茶之美
•(一)茶名之美 •(二)茶形之美 •(三)茶色之美 •(四)茶香之美 •(五)茶味之美
四.中国茶艺的分类
•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饮茶历史悠久,各地的茶风、茶俗、茶 艺繁花似锦,美不胜收。为了便于我们深入研究我们必须给茶艺分类。
(一)以茶艺表演形式进行分类
1.舞台表演型茶艺
2.企业营销型茶艺
3.生活待客型茶艺
4.修身养性型茶艺
(二)以表演者为主体分类
1.宫廷茶艺:
唐代清明茶宴、唐玄宗与梅妃斗茶、清代千叟茶宴等
(三)茶色之美
•(四)茶香之美 (五)茶味之美
中国茶艺强调内省性,主张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查实活动中 怡口悦心、怡心悦意、怡神悦志的审美体验,主张在茶艺过程 中静下心来去追求茶之真、情之真、性之真、道之真。
三.茶艺的表现特点
• 茶艺不单纯是表演艺术,它本质是生活艺术。 过程美与结果美的统一,更注重结果美。 “红花”需要“绿叶”来衬托,茶艺是以茶为主的茶事活 动,切不可主次不分,更不可喧宾夺主。
(一)茶艺是在茶道精神下的茶事实践
清饮是不添加其他物品,闻茶的本香,品茶的原味, 感受茶独特的韵味。
•饮茶的两大类型是“清饮”和 “调饮”
调饮是在饮茶时,加入糖或盐、奶或果汁或香料或 花草,甚至加酒,以满足个人的需求或口味。
(二)艺茶的技能 •茶艺是雅俗共赏的生活艺术,是茶人们从 •“得味”到“得到”的修习途径。
(二)茶形之美
•每个茶之间,形态各异, 以绿茶为例
光扁平直的扁形茶 细紧圆直的针形茶 紧结如螺的螺形茶 弯秀似眉的眉形茶 芽壮成朵的的兰花形茶
单芽扁平的雀舌形茶 圆如珍珠的珠形茶 片状略卷的片形茶 细紧弯曲的曲形茶 卷曲成环的环形茶
扁形茶:西湖龙井
竹叶青
六安瓜片
针形茶:南京雨花茶
君山银针
永川秀芽
2.文士茶艺:
颜真卿等名士的月下啜茶联句,宋代文人斗茶活动中点茶法等
3.民俗茶艺:
白族三道茶、藏族酥油茶、蒙古族奶茶、土家族擂茶、回族罐罐茶、 纳西族“龙虎斗”、布朗族酸茶、傣族的竹筒香茶等
4.宗教茶艺:
禅茶茶艺、佛茶茶艺、太极茶艺、观音茶艺等
(三)以茶为主体分类
• • • • • • • • • • • • 1.绿茶茶艺: 龙井茶茶艺、碧螺春茶艺、太平猴魁茶艺、黄山毛峰茶艺、午 子仙毫茶艺等 2.白茶茶艺: 白毫银针茶艺、白牡丹茶艺等 3.黄茶茶艺: 君山银针茶艺、蒙顶黄芽茶艺等 4.青茶(乌龙茶)茶艺: 铁观音茶艺、大红袍茶艺等 5.红茶茶艺: 金骏眉茶艺、正山小种茶艺、祁门红茶艺等 6.黑茶茶艺: 六堡茶茶艺、普洱茶茶艺等
茶艺基础知识
第一节 茶艺概述
•一、什么是茶艺
“茶艺”这个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茶艺应包括从种茶、采茶、制茶、卖茶到泡茶、 品茶等的所有茶事活动。概括为“种采制销,道技艺作”。 狭义的茶艺是指在茶道精神指导下的茶事实践,是一门 生活艺术。
•茶艺概念:泡茶及品茗的艺术 • •茶艺六要素: •选茶、 择水、备器、雅室、 冲泡、品尝
(一)茶名之美
•1.地名,茶树的植物学名称:西湖龙井、武夷肉桂、安溪铁观音、 闽北水仙等 •2.地名,茶叶的形状特征: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君山银针 •3.地名,富有想象力的名称: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南京雨花 •4.有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典故:碧螺春、大红袍等 •5.其他:普陀佛茶、佛手;太平猴魁;谷雨春等
特点四:从目的上看。注重内省,追求怡真
(一)文质并重,尤重意境
•
• •
文质并重是中国茶艺的主要特点 “文”是指人的文饰:包括服装、道具、环境布置、表演程 序和表现技巧; “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是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茶艺的表现形式多彩多姿。仅乌龙茶的泡法就有闽北流派、闽南流派、广 东和台湾流派四大派。台湾流派又有小壶泡法、盖杯泡法、同心杯泡法等不同
备 器
• • • 茶具的选择 (1)玻璃杯:无花、圆柱、稍矮、广口,利于散热、便于赏茶。 (2)盖碗:喇叭边、口圆、盖严、平整,不烫手,最能真实反映茶性。白色 为好。 • • • (3)品茗杯:自用杯、瓷杯、玻璃杯、闻香杯。六个一组。 (4)茶船:家用夹层、店用引流 (5)茶道组:竹制好用,尤其是茶夹。
的表现形式。
茶艺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我们应该树立“百花齐放”的思想,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三)道法自然,崇静尚俭
道法自然是中国茶艺的最高原则,以“自然为美” 能培养茶人超然旷达、不饰造作的个性。 尚静崇俭提炼与陆羽《茶经》中所倡导的“茶之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四)注重内省,追求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