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财务会计第三次作业1

高级财务会计第三次作业1

《高级财务会计》第三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行汇率法下,外币报表的折算差额应列示于(D )。

A、损益表B、所有者权益变动表C、合并报表D、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2、在现行汇率法下,按历史汇率折算的会计报表项目是( D )。

A、固定资产B、存货C、未分配利润D、实收资本3、在货币项目与非货币项目法下,按历史汇率折算的会计报表项目是( A )。

A、存货B、应收账款C、长期借款D、货币资金4、在时态法下,按照历史汇率折算的会计报表项目是( B )。

A、按市价计价的存货B、按成本计价的长期投资C、应收账款D、按市价计价的长期投资5、2007年12月5日赊销一批商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7.3人民币,合同规定的信用期为2个月。

2007年12月31日,由于汇率变动,当日汇率为1美元=7.2人民币。

按照两项交易观的当期确认法,12月31日的会计处理是( D )。

A、调增营业收入B、调减营业收入C、调整递延损益D、调整财务费用6、下列会计方法中属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特有的方法是( B )。

A、计算资产持有损益B、计算购买力损益C、编制通货膨胀会计资产负债表D、编制通货膨胀会计利润表7、现行成本会计的首要程序是( C )。

A、计算资产持有损益B、计算现行成本会计收益C、确定资产的现行成本D、编制现行成本会计报表8、在物价变动会计中,企业应收账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均为50万元,如果期末物价比期初增长10%,则意味着本期应收账款发生了( A )。

A、购买力变动损失5万元B、购买力变动收益5万元C、资产持有收益5万元D、资产持有损失5万元9、交易双方分别承诺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购买和提供某种金融资产而签订的合约( A )。

A、远期合同B、期货合同C、期权合同D、汇率互换10、衍生工具计量通常采用的计量模式为( A )。

A、账面价值B、可变现净值C、历史成本D、公允价值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属做法那些是在物价变动下,对传统会计模式的修正(BCE)。

A、物价上涨时存货先进先出B、固定资产加速折旧C、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D、固定资产直线法折旧E、物价下跌时存货先进先出2、公允价计量包括的基本形式是(ABCD)。

A、直接使用可获得的市场价格B、无市场价格,使用公认的模型估算的市场价格C、实际支付价格(无依据证明其不具有代表性)D、企业内部定价机制形成的交易价格E、国家物价部门规定的最高限价3、下列哪些项目属于货币性资产项目(AB)。

A、应收票据B、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C、预付账款D、存货 E、长期股权投资4、实物资本保全下物价变动会计计量模式是(BC)。

A、对计量属性没有要求B、对计量单位没有要求C、对计量属性有要求D、对计量单位有要求E、对计量原则有要求5、下列项目中,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的有(BC)。

A、现行汇率法下的实收资本B、流动项目与非流动项目下的存货C、流动项目与非流动项目法下的应付帐款D、时态法下按成本计价的长期投资6、下列项目中,采用历史汇率折算的有(AC)。

A、现行汇率法下的实收资本B、时态法下按市价计价的长期投资C、流动项目与非流动项目下的固定资产D、货币项目与非货币项目法下的应收账款7、在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法下,采用即期汇率折算的报表项目有(AB)。

A、按成本计价的存货B、按市价计价的存货C、应收账款D、长期负债8、在现行汇率法下,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的报表项目有(ABD)。

A、按成本计价的长期投资B、按市价计价的长期投资C、未分配利润D、固定资产9、交易性衍生工具确认条件是(AB)。

A、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会流入或流出企业B、与该项目交易相关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C、与该项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显现D、与该项交易相关的成本或价值难以可靠地加以计量E、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会流入或流出难以确定10、《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将套期保值分为(ABC)。

A、公允价值套期保值B、现金流量套期保值C、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保值D、互换合同套期保值E、境外投资业务套期保值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简述时态法的基本内容。

答:一、时态法--按其计量所属日期的汇率进行折算二、报表项目折算汇率选择A、资产负债表项目:现金、应收和应付款项--现行汇率折算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汇率折算,现行价值计量--现行汇率折算,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轧算的平衡数;B、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收入和费用项目--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汇率折算,(交易经常且大量发生,也可采用当期简单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折旧费和摊销费用--历史汇率折算三、时态法的一般折算程序:1.对外币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应收或应付(包括流动与非流动)项目的外币金额,按编制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为母公司的编报货币。

2.对外币资产负债表中按历史成本表示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项目要按历史汇率折算,按现行成本表示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项目要按现行汇率折算。

3.对外币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项目按形成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为轧算的平衡数字。

4.对外币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项目,收入和费用项目要按交易发生日的实际汇率折算。

但因为导致收入和费用的交易是经常且大量地发生的,可以应用平均汇率(加权平均或简单平均)折算。

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无形资产摊销费,则要按取得有关资产日的历史汇率或现行汇率折算。

四、时态法是针对流动与非流动法和货币与非货币法提出的方法,其实质在于仅改变了外币报表各项目的计量单位,而没有改变其计量属性。

它以各资产、负债项目的计量属性作为选择折算汇率的依据。

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折算汇率的选择有一定的灵活性。

它不是对货币与非货币法的否定,而是对后者的进一步完善,在完全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时态法和货币与非货币法折算结果完全相同,只有在存货和投资以现行成本计价时,这两种方法才有区别。

五、不足:1、它把折算损益包括在当期收益中,一旦汇率发生了变动,可能导致收益的波动,甚至可能使得原外币报表的利润折算后变为亏损,或亏损折算后变为利润;2、对存在较高负债比率的企业,汇率较大幅度波动时,会导致折算损益发生重大波动,不利于企业利润的平稳。

3、这种方法改变了原外币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据此计算的财务比率不符合实际情况。

六、时态法多适用于作为母公司经营的有机作成部分的国外子公司,这类公司的经营活动是母公司在国外经营的延伸,它要求折算后的会计报表应尽可能保持国外子公司的外币项目的计量属性,因此采用时态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2、简述衍生工具需要在会计报表外披露的主要内容。

答:①企业持有衍生工具的类别、意图、取得时的公允价值、期初公允价值以及期末的公允价值。

②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和停止确认该衍生工具的时间标准。

③与衍生工具有关的利率、汇率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期限可能产生影响的重要条件和情况。

④企业管理当局为控制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而采取的政策以及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方面所采用的其他重要的会计政策和方法。

四、业务题(共50分)1、(本题15分)资料:H公司于20×7年初成立并正式营业。

(1)本年度按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如下表所示:(2(3)年末,设备和厂房(原值)的现行成本为144 000元,使用年限为1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折旧;(4)年末,土地的现行成本为720 000元;(5)销售成本以现行成本为基础,在年内均匀发生,现行成本为608 000元;(6)销售及管理费用、所得税项目,其现行成本金额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金额相同。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计算非货币性资产持有损益存货:未实现持有损益=400 000 -240 000 = 160 000已实现持有损益=608 000-376 000 = 232 000固定资产:设备和厂房未实现持有损益= 134 400–112 000 = 22 400已实现持有损益=9 600–8 000 = 1600土地:未实现持有损益=720 000–360 000 = 360 000未实现持有损益= 160 000 +22 400 + 360 000 = 542 400已实现持有损益= 232 000 + 1 600 = 233 600(2)重新编制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2、(本题20分)资料:(1)M公司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的财务报表M公司资产负债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2)有关物价指数20×7年年初为100 20×7年年末为132全年平均物价指数120 第四季度物价指数125(3)有关交易资料固定资产为期初全新购入,本年固定资产折旧年末提取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均为货币性负债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为年末一次性计提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调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

解:(1)调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货币性资产:期初数= 900×132/100 = 1 188期末数= 1 000×132 /132 = 1 000货币性负债期初数=(9 000 + 20 000)×132/100 = 38 280期末数= (8 000 + 16 000)×132/132 = 24 000存货期初数= 9 200×132/100 = 12 144期末数= 13 000×132/125 = 13 728固定资产净值期初数= 36 000×132/100 =47 520期末数= 28 800×132/100 = 38 016股本期初数= 10 000×132/100 =13 200期末数= 10 000×132/100 =13 200盈余公积期初数= 5 000×132/100 = 6 600期末数= 6 600 + 1 000 =7 600留存收益期初数=(1 188 + 12 144 + 47 520)- 38 280–13 200 = 9 372 期末数= (100+13728+38 016)-24 000-13 200 =15 544未分配利润期初数= 2 100×132/100 =2 772期末数= 15 544 -7 600 =7 944(2)根据调整后的报表项目重编资产负债表M公司资产负债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3、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按月计算汇兑损益。

2007年6月30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7.25元人民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