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资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二

教资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二

山西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卷及参考答案摘要:山西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关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试卷来了,每小题后面都有答案及解读,山西欣瑞教育建议大家先把试卷都做完后再统一核对答案。

一、2014年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1.现行幼儿园的体制大多数是按幼儿的()分班。

A.心理年龄B.实际年龄C.智力年龄D.知识经验【答案】B。

解读:我国现行幼儿园大多是按儿童的实际年龄分为大、中、小三种班。

2.在幼儿园中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的是()。

A.园长B.阿姨C.保育员D.幼儿教师【答案】C。

解读:《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八条规定:“幼儿园保育员主要职责如下:(一)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

3.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的依恋类型是()。

A.回避型B.安全型C.反抗型D.迟钝型【答案】B。

解读:安全型依恋最有利于儿童成长。

4.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观动作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观感知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答案】D。

解读:幼儿最典型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

5.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

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B.智、德、体、心诸方面C.体、智、德、美诸方面D.美、心、体、智诸方面【答案】C。

解读: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6.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A.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B.对幼儿进行适宜的艺术陶冶C.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D.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答案】C。

解读: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不是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7.“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因素是()。

A.环境B.邻居C.母亲D.成熟【答案】A。

解读:环境,特别是教育,在个体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8.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

A.购买大型玩具B.安装塑胶地板C.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答案】C。

解读: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9.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中发生的。

A.游戏情境B.语言情境C.社会情境D.家庭情境【答案】A。

解读:幼儿的社会范围小,社会交往情境大多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

10.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A.培养读写兴趣B.严格要求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D.尽可能多识字【答案】A。

解读:“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读写兴趣。

二、2014年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解答题及参考答案1.新时期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3)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2.简述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答案要点】实物操作活动是幼儿摆弄和操作实际物体如玩具、工具、日常用品等,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活动。

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

当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物体的形状时,他亲眼看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自己的能力,意识自己的作用,享受到作为一个行动主体操作物体的欢乐。

这一切极有利于幼儿发展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其主体能动性。

(2)幼儿在实物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

幼儿尚处在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与操作实物的动作分不开。

为了进行思维,幼儿需要面前有容易操作的物体,实物操作活动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这个需要。

在与物体反复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幼儿形成和发展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实物操作活动中,语言帮助幼儿把动作操作转化到头脑中进行。

常常看到小班幼儿边说边做,进行“有声思维”,到了大班后默默地有顺序地做,头脑中进行“无声思维”,思维就在活动中发展起来了。

(3)实物操作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实物操作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总是和思维的内容不可分割的。

也就是说,实物操作活动在发展幼儿认知结构的同时,也成为其获取知识的源泉。

幼儿缺乏经验,很难仅凭抽象思考来认识事物,也很难仅听成人的言语讲解来理解事物间的规律和联系。

所以,实物操作活动对幼儿获得物理知识(如物体的硬度、温度的高低等可以用感觉器官摸到、闻到、看到、听到的各种关于物体的知识)和数理逻辑知识(数学知识、逻辑知识等)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

其主要特点是:(1)具体形象性。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

(2)具有了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中班幼儿能逐渐认识事物的属性,开始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思维。

但是,他们掌握的概念,往往只与具体的对象联系在一起,与物体的感知特点和感知具体情景密切联系,还不能反映该类对象的一般特征。

4.论述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想象与幼儿的认知活动。

想象虽然是比感知和记忆更复杂的认识活动,但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忆等其他认知活动。

第一,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想象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而表象是儿童曾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第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想象依靠记忆,想象依靠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果没有记忆,具体形象也不能保留下来形成表象,说明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忆。

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顺序进行,想象越丰富,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儿童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加工,越有利于保持和回忆。

第三,幼儿的想象把记忆和思维联系起来。

记忆是感知的复现,想象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幼儿期的想象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但不同于创造性思维。

(2)想象与幼儿的情绪活动。

第一,想象能引发情绪活动。

孩子的情绪情感活动常常是由想象而引发的。

第二,情绪影响想象。

幼儿的想象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改变想象的方向;幼儿常常满足于想象的过程,游戏中的想象,更多表现了幼儿情绪和愿望。

(3)想象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紧密结合。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即便学习,也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

想象在游戏中的重要地位突出表现在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

如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游戏正是幼儿不断靠想象变换着物体的功能,才得以顺利进行。

(4)想象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密不可分。

想象是幼儿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

听故事时,想象随故事情节而展开。

想象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5.简要说明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

【答案要点】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如下:(1)幼儿期(3-6岁)是能够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的年龄。

(2)发音错误的集中点:辅音、发音方式。

(3)发音难点在于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原因是:①生理原因,生理上不成熟,不能恰当支配发音器官,不善于掌握发音部位和方法;②语言环境,主要是方言的使用。

三、2014年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及参考答案萱萱今天是公共汽车的小司机,她见自己车上没有乘客,于是就大声嚷道:“快来乘车,我要开到动物园去了。

”此时,娃娃家的妈妈推着娃娃来乘车,刚想上车,砚砚走来对娃娃家妈妈说:“这辆车不能乘,没有消过毒。

”小司机听到了,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跑到积木箱前拿出一块绿色圆形积木,告诉他们:“我这辆车已经消过毒了,这是消过毒的标记。

”经她这么一说,砚砚和娃娃家的妈妈都乘上了这辆公共汽车,小司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结合上面的材料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儿童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游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

儿童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

①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

如在爬攀登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能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

②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③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

儿童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

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2)游戏有利于儿童隋绪的发展。

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实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付焦虑和各种冲突。

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

②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

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

(3)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和成长。

它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

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四、2014年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活动设计题及参考答围绕中国京剧脸谱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美与图案美,初步培养幼儿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与表现能力。

2.实践目标:鼓励幼儿尝试用对称的方法设计脸谱图案,并能细致、耐心地进行描绘与涂色。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激发幼儿关心、喜爱京剧脸谱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京剧脸谱欣赏、示范画(共4张);范例步骤图4张;幼儿脸谱设计用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引出脸谱话题孩子们最近我们一直在讲关于京剧的一些事情,都知道了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宝贝,表演京剧的演员不仅会唱、有真功夫,还有一个很大的本事——在演出之前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化妆、设计各种各样的脸谱,就是在脸上画上代表自己角色身份的花纹、图案,很漂亮的!观众老远一看,就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

所以,我们中国的京剧真的很了不得,连听不懂中国话的老外看了也直翘大拇指。

(二)欣赏脸谱主要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京剧脸谱的主要特点:色彩鲜艳、对称;图案花纹对称、夸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