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系统心得体会
医疗系统心得体会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健全劳动,资本, 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要以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为基础, 以基本养老, 基本医疗,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企业,机关,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 管办分开, 医药分开,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 有效,方便, 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翻开十七大报告,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随处都可找到民生话题,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一幅百姓美好生活的蓝图景清晰显现.。
附送:
医疗纠纷心得体会
医疗纠纷心得体会
医疗纠纷心得体会医疗纠纷是由患者及医务人员多方面愿意产生的,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应该持有正常的心态,多做批评和自我批评。
在医疗活动中要积极创造良好文化环境,为患者提供优美的就医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社会客观因素上尽量减少纠纷的发生;更应该从既往发生的医疗纠纷中汲取经验教训,积极改善自己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还应提高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因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 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
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
医疗纠纷的发生。
⑴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应熟悉掌握常用的卫生管理法律、法
规。
⑵加强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服务意识。
医务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起码标准,所以医院应该教育医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文明行医,养成良好的服务态度,与病人建立亲人般的医患关系,摆脱“医家至上,病家求治”的传统观念,在诊疗活动中尊重患者的意愿,向患者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及时了解有关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以行使患者本人对疾病诊治的相应权利,减少由于病人对医疗行为不理解而引发的纠纷。
⑶医务人员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常规是医学实践长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是评判医疗护理工作是否存在过失的准则。
因此,医院应该把建立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和加强对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作为院、科两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使医院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 医疗机构应加强质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医疗质量事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疗纠纷的发生与医疗质量的高低成正相关关系。
要提高医疗质量、对医疗安全有保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就要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有
效地监控。
医院应该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狠抓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三级管理,堵塞漏洞,做到防患于未然,很抓“三基、三严”的培训,才能确保医疗纠纷不发生或少发生。
3 提高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并加强管理。
病历是疾病的诊治经过及疗效的原始记录,是进行医学研究的原是资料,也是判断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是否得当的法定证据。
它不仅涉及到医学技术问题,还涉及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赔偿问题。
发生纠纷后,病历将成为认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民事法律责任的一种重要依据。
鉴于病历在医疗及法律诸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医院应成立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病历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法律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医护人员书写病历基本功的训练,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确保病历的客观、真实、完整。
其次,要对病历质量实行层层负责,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主治医师把关修改,科主任、医务处、病历管理委员会定期检查,杜绝有缺陷的病历归档。
这些措施将无疑对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起到初步把关的作用,也对日后可那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抗辩证据。
应当引起高度注意的是,切忌自作聪明,为掩盖有过失或有缺陷的医疗行为而违背客观事实涂抹、篡改病历资料,否则,很可能会要承担更加严重的法律责任。
法院仅凭这一点就可判定医方败诉。
4 重视医疗以外的其他安全问题,减少非医疗因素引发的医疗纠纷。
医疗以外的安全问题在近几年医疗纠纷的投诉案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例如:请假或自行外出的患者在院外出现意外; 患者在医院内的摔伤、烫伤、自杀; 精神病人在院内伤人、或外逃伤人等,依据国家的法律,医院虽对患者没有监护责任,但应负有监管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证明医
院完全没有过错。
所以,重视和防止医疗以外的其他因素引发的意外情况的发生,是新时期给医院管理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医院各部门应协调一致,通力合作,制定和建全各项医疗以外的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对在院病人的管理,坚持各种“告知、协议”制度,做好入院须知教育,并应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不仅要满足病人必须的医疗服务,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其他合理要求,把非医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