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及对策

大学生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及对策

大学生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及对策
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陈宗琴14B12320
中文摘要:文章从东方传统养生方法与健身出发,通过对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的分析,得出大学生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很重要这一结论。

并结合现当代大学生和当代高校的情况,给出了针对大学生如何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应对对策。

英文摘要:This passage departure from the oriental traditional health and fitness,by analysing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well arrange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And comb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universities gives some corresponding method to this problem.
“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告诉我们年轻一代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大学
生由于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较为先进的教育,成为了振兴中华的主
力军。

但是在拥有知识和智慧的同时,也需要健强的体魄去应对各种挑战。

这就要求大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听了朱为模教授以“东方传统养生方
法与健身”为题的精彩讲座,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必
要性和重要性。

但是,现目前中国大学生缺乏锻炼,出现“玻璃少年”、“男
生女性化”的现象,甚至还出现高校男生“长跑猝死”的情况。

由此可见大
学生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课外体育锻炼指的是: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以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外体育锻炼极为重要,它是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必不可少的途径。

现代
体育科学已经证明,要想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必须要有科学
的锻炼方法,其中锻炼的频度为每周至少3次,最好是每天锻炼1次。

而高校
普遍是每周一次(两个课时)体育课。

这样只靠体育课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增
强学生体质的锻炼要求,必须依靠课外体育锻炼方可实现科学锻炼增强体质
的目的。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会缺乏体育锻炼呢?首先是体育经历的缺乏。

在应
试教育制度下,大多数学生一直以升学、高分为目标,忽略了体育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对体育课也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体育课让
人疲劳,且浪费学习时间,也就逐渐放弃了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

其次是教学模式陈旧。

体育课模式一成不变,缺乏创新。

教学内容没有
什么变化,大学所学内容在中学时期就已掌握,相似的内容在大学的课堂上
频繁出现,使大学生觉得体育课无味,导致学习兴趣逐步缺失。

然后是学生
自身能力欠缺。

一些大学生本身体质或者体育基础较差,几乎不主动参加体
育锻炼,跟不上其他学生的节奏。

生活变得散漫无规律,变得懒惰,缺乏运
动的动力。

以及近年来中国在体育领域上过于强调竞技,在许多重大比赛中
强调金牌至上,这也是社会观念的主流。

而重在参与、享受运动的理念却被
边缘化。

在这种大环境下,体育主管部门把工作重心放在成绩上,青少年体
育被忽略,且青少年耳闻目睹的体育大多是功利性较强的竞技体育而不是可
参与性高的群体性体育项目。

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并不倾向于选择体育锻炼,
大多数人选择玩电脑,看电影,宅宿舍等放松方式,所以体育锻炼一再被荒废。

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单从东方传统养生方法与健身这方面出发。

我们知道,我国传统的养生思想起源于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渴求,并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辛勤劳动和繁衍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

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阴阳说和五行说。

《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体因不停运动而健在,人同样应当不断运动而求健康和长寿规律的关系,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生命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和精神均衡发展。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其团队感,可以学会面对失败、接受失败,适当的锻炼还可以减轻压力,于学习与自身发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锻炼时并不需要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可以选择一些中轻度运动进行锻炼。

例如快走慢跑等。

也可以选择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

我国
传统的健身方法具有功能养生和全身养生的特点。

通过锻炼恢复和提高体能,作用于全身,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且顺应自然,内外兼修,简便易行,不受器材条件限制。

例如五禽戏、太极拳等。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依据我国古代导引、吐纳等养生方法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

五禽戏参悟了虎、鹿、熊、猿、鸟的活动特点,结合传统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和生理机制,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太极拳最早由陈玉庭创编,太极拳具有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的特点。

这种运动即自然又高雅,大学生可在享受中使身心健康。

选择中国传统健身方法进行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并且还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当然除了刻意安排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我们还可以将体育锻炼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使体育“”生活化”,进行中轻度的体育锻炼。

刷牙时可以单腿站立,走路时可将中国的气功与之结合,用力走路,还有应该尽量步行等。

养成这些的习惯,从轻度运动做起,养成爱运动的习惯,我们可以获益良多。

同时自身的条件影响和决定个人兴趣。

由于体育运动的项目不同,运动的方法、形式也各不相同,大学生还应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等情况去选择那些合适的运动项目,项目越适合自己,兴趣才越容易持久。

当然,要想大学生积极锻炼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学校方面的努力。

学校可加快大学生课余体育骨干专业知识的培养,丰富相应的人力资源,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学生才能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是时代的需要,是身心健康的需要。

正确理解这一点后,学生才能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校体育部及相关部门应承担其在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发展过程中的职责,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落实以及过程监督环节的调控,将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发展目标纳入学校教育的指标体系。

学校应重视体育理论教学,将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休闲体育接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
手段,也可适当增加开课年限,提高授课时数。

学校还可广泛开展传统项目,缓解体育锻炼设施建设普遍匮乏的现象。

公共体育设施较少阻碍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学校可大力鼓励学生多学习武术、跆拳道、体育舞蹈等终生实用,同时又可缓解公共体育设施的压力的体育健身项目。

学校还可加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宣传方式,加大对全面健身和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宣传,使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学校可在多方面给予政策鼓励和支持,为学生提供各种健身、康复、休闲、娱乐等体育活动。

学校可鼓励学生开办关于体育运动的社团。

但有一部分社团只是流于形式,并未积极开展活动,也导致许多会员没有学到具体的东西。

所以学校应该优化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并要求学校教职教工和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学校体育活动特色,例如“阳光晨跑”等活动。

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创造“动”的环境,在学生的成长中始终保有一个“体”的分。

朱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大学生由于目前落后的体育锻炼不足以成为“世界领导人”,中国人力资源的软肋已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慢性病已在中华大地上蔓延。

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不能让这种情况恶化,应该用实际行动改变现状,将体育锻炼生活化,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做到身心健康,成为可以为中华之崛起做出真正贡献的人,实现真正的“少年强则国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