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型构建2.模型分析本专题可通过“生命系统的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生命系统的功能→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这一主线展开,运用“系统思想”对模型简析如下:生命系统的组成对应“组成细胞的分子”;②生命系统的结构对应“细胞的基本结构”;③生命系统的功能对应“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④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对应“细胞的生命历程”。
其中,①与②重在强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即由元素构成化合物,再由化合物构成膜、质、核等基本结构进而构成细胞的完整结构,从而揭示了细胞结构的有序性,为建立细胞整体性这一观点奠定了基础;②与③重在强调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间的联系,同时也说明了细胞作为生命系统与外界环境间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性;④重在强调细胞的动态性,即细胞时刻在发展变化,经历增殖、生长、分化到衰老、凋亡等过程。
第1讲细胞系统的组成——元素与化合物(基础自修课)-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1.熟记形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四个原因和蛋白质的五种功能(填图)2.准确识记两类生物的遗传物质(填表)生物遗传物质核苷酸含N碱基病毒DNA或RNA 4种4种细胞生物DNA 8种5种3.理清核酸与蛋白质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填图)- - - - - - - - - - - - - - - - - -考点二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1.准确记忆糖类的种类、分布及功能(填图)2.理清脂质的种类、从属关系及功能(填图)种子形成和萌发时物质变化归纳如下:种子形成种子萌发有机物种类可溶性糖→淀粉等非蛋白质→蛋白质糖类→脂肪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干重增加减少(油料作物先增加后减少)激素变化脱落酸增加,赤霉素、生长素逐渐减少脱落酸下降,赤霉素、生长素逐渐增加-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1.巧记水和细胞代谢的关系(填图)2.熟记无机盐的两种存在形式和三种功能(填图)第2讲细胞系统的结构——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重点保分课)本讲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及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等内容,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依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从结构、功能、成分等角度归纳识记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通过模式图、过程示意图等,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
(3)归纳总结各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判断方法及其在曲线图、模式图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功能-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1.归类识记主要细胞器——识得清、辨得准(填图)2.归纳识忆物质合成的场所——关系清、思路明(填图)- - - - - - - - - - - - - - - -考点二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 - - - - - - - - - - - - - - -[重难知识掌握好]1.“六例感悟”生物膜组成、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填空)(4)核膜上的核孔数目多→RNA、蛋白质等物质运输快→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代谢快。
(5)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易于扩散和转移。
(6)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四幅图”图解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1)过程示意图:图1(2)膜面积变化模型图:-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第3讲细胞系统的功能——能量的供应和利用第1课时酶和A TP(重点保分课)本课时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通过分析曲线图理解酶的作用原理和特性。
(2)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掌握酶的特性及应用。
(3)结合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识记ATP的结构及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1.“三类曲线”要读懂(填空)(1)酶的作用原理:①由下图可知,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②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
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2)酶的特性: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②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①分析图3和图4: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分析图5:O 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P点以后的限制因素则是酶浓度。
2.“两类实验设计”须掌握(填空)(1)验证酶的本质、作用特性的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衡量标准验证某种酶是蛋白质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底物+相应酶液底物+等量蒸馏水底物是否被分解验证酶的专一性底物+相应酶液另一底物+相同酶液或同一底物+另一酶液底物是否被分解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底物+相应酶液底物+等量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生成速率(2)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的实验设计程序:- - - - - - - - - - - - - - - -考点二A TP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1.归纳识记A TP的结构与能量转换——关系清、思路明(填图)2.归纳识记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六个结构——识得清、辨得明(填表) 转化场所常见的生理过程细胞膜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叶绿体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线粒体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 :自身DNA 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核糖体 消耗ATP :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消耗ATP :DNA 复制、转录等[第一步 掌握原理、准确析图,提高图文转换能力——明确是什么] 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图解(填空) (1)物质转变过程:①物质名称:b :O 2,c :ATP ,d :ADP ,e :NADPH([H]),f :C 5,g :CO 2,h :C 3。
②生理过程及场所:① ② ③ ④ ⑤ 生理过程光反应 暗反应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2)相应元素转移过程分析:②O :H 2O ――――――→光反应类囊体薄膜O 2――――――→有氧呼吸Ⅲ线粒体内膜H 2O ③H :H 2O ――→光反应[H]――――→暗反应叶绿体基质(CH 2O )――――→有氧呼吸Ⅰ、Ⅱ[H]――――→ 有氧呼吸ⅢH 2O (3)能量转变过程:2.外界条件变化时,C 5、C 3、[H]、ATP 等物质量的变化模式图(填空) (1)光照强度变化:(2)CO 2浓度变化:3.影响光合作用的三大因素曲线分析(填空)(1)光照强度(如图1)。
①原理:主要影响光反应阶段ATP 和[H]的产生。
②分析P 点后的限制因素:⎩⎪⎨⎪⎧外因:温度、CO 2浓度内因: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和活性 (2)CO 2的浓度(如图2)。
①原理:影响暗反应阶段C 3的生成。
②分析P 点后的限制因素:⎩⎪⎨⎪⎧外因:温度、光照强度内因:酶的数量和活性 (3)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如图3)。
4.自然环境及密闭容器中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及分析(填空) (1)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植物光合作用曲线:①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b 。
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的点:c 、e 。
③开始积累有机物的点:c 。
④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的点:e 。
(2)密闭容器中一昼夜植物光合作用曲线:①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D 、H 。
②该植物一昼夜表现为生长,其原因是Ⅰ点低于A 点,说明一昼夜密闭容器中CO 2浓度减小,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生长。
5.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测定(填空) (1)测定装置:(2)测定方法及解读:①测定呼吸速率⎩⎪⎨⎪⎧a.装置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NaOH 溶液用于吸收CO 2b.玻璃钟罩暗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干扰c.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d.红色液滴单位时间向左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速率)②测定净光合速率⎩⎪⎨⎪⎧a.装置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NaHCO 3溶液,用于保证容器内CO 2含量满足光合作用需求b.必须给予光照处理,且温度适宜c.红色液滴单位时间向右移动的距离(代表净光合速率)[第二步明辨角度、掌握路径,找准解题切入点——知道为什么] 1.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H]的角度分析(1)[H]的来源、去路过程图解:(2)列表比较[H]的来源和去向:生理过程[H]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来源H2O光解产生第一、二阶段第一阶段去向还原C3还原O2,生成H2O 还原丙酮酸2.从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能量变化角度分析(1)ATP的来源、去向过程图解:(2)列表比较ATP的来源与去路:生理过程ATP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来源光反应产生三个阶段都产生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去路用于C3的还原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植物的C3还原除外)3.从H2O和CO2的物质变化角度分析(1)关系图解:(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H2O光解产生O2和[H]。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H2O和丙酮酸参与第二阶段产生CO2和大量的[H]。
对于细胞呼吸来说,产物中有水的一定是有氧呼吸,产物中无水的则为无氧呼吸。
(3)细胞呼吸中的CO2变化情况分析:对于细胞呼吸来说,有CO2产生的可能是有氧呼吸也可能是无氧呼吸。
若无CO2释放时(在无氧条件下),只进行乳酸发酵或细胞已死亡。
4.从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温度变化角度分析如右图所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A点之前),适当升高温度,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增加较快,而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活性增加较慢,故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