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分析高度:925hpa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灰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灰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灰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红色湿度等露点温度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等比湿线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1 g/kg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人工分析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灰色点锋)分析干线(露点锋)。

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 ℃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湿舌绿色湿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超过70%时,分析湿舌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绿色850hpa风低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

红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红色切变线(辐合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红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温度脊红色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人工分析确定温度脊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暖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其它:最值得关注的温度脊位于最强辐合区前红色湿度等露点温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在客观分析基础上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度线 14℃等 进行人工订正等比湿线 4-9月每隔2 g/kg 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1 g/kg 分析等比湿线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和湿区绿色干线(露点锋) 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露点锋)人工分析 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红色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如1 ℃,3 ℃,5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帮助定义湿舌绿色 湿舌 当温度露点差(T-Td )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 )超过70%时,分析湿舌。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绿色850与500温度差在干线的湿区一侧,当850 hPa 与500 hPa 的温度差超过28℃时,间隔4℃分析等温差线人工分析 判断大气稳定度。

垂直温度递减率可反映大气的稳定状态。

在东部低海拔地区通常用850 hPa 与500 hPa 的温度差表征大气稳定度橘黄色700hPa风 低空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6 m/s 时,沿16m/s 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棕色显著流线 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棕色切变线(辐合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辐合区棕色温等温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在客观分确定温度脊和温度槽颜色:红色度度线线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温度中心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人工分析确定温度脊和温度槽。

暖中心N,红色;冷中心L,蓝色温度脊(暖脊)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其它:最值得关注的温度脊位于最强辐合区前。

当温度超过12℃,对流容易被抑制,因此仅在高原地区(如云贵高原)分析温度脊棕色温度槽(冷槽)从冷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槽。

人工分析判断降温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冷平流其它:通常仅在冷季分析700hPa的冷槽棕色变温(DT )当变温超过-3℃时,分析显著降温区。

人工分析确定显著降温区,表征冷平流和冷空气强度。

此外12小时温度无变化线对于预报飑线最可能发展的位置有指示意义,必要时可考虑分析其它:夏半年分析24小时变温,冬半年分析12小时变温。

变温分析通常在500 hPa,当冷空气比较深厚时,分析700 hPa变温棕色湿度等露点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点温度线,如10℃,12℃,14℃等。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绿色等比湿线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线;其它月每隔1 g/kg分析等比湿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线绿色干线(露点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露点锋)。

人工分析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

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露点锋)的干区一棕色锋)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等温度露点差线以1℃为基准,每隔2 ℃分析等温度露点差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确定干舌绿色干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大于15℃, 或相对湿度(RH)小于50%时,分析干舌。

人工分析判断对流层低层上部的干区;综合850hPa和925hPa的水汽分析用以确定低层湿空气的厚度。

当700hPa干舌对应其以下层的湿舌,则表明可能出现的对流比较干,反之则可能出现深厚湿对流,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橘黄色700与500温度差在干线的湿区一侧,当7000 hPa与500 hPa的温度差超过20℃时,间隔4℃分析等温差线。

人工分析判断大气稳定度。

垂直温度递减率可反映大气的稳定状态橘黄色500hPa分析风中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20 m/s时,沿20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中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综合温度分析判断中层的冷平流蓝色显著流线当风速未达到中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人工分析中空急流的辅助分析蓝色切变线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的位置分析切变线。

人工分析判断抬升条件;综合对流层低层切变线分析判断锋面的陡峭程度。

当500 hPa切变线超前或接近于低层切变线,表明锋区陡峭,有利于大尺度的强迫抬升蓝色温度等温度线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线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确定温度槽红色订正温度冷中心(冷堆在具有类似切断低压状的温度场冷中心分析冷堆人工分析判断冷空气强度K蓝色温度槽(冷槽)从冷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槽人工分析判断冷空气的移动趋势蓝色变温当变温超过-3℃时,分析显著降温区。

人工分析确定显著降温区,表征冷平流和冷空气强度注:夏半年分析24小时变温,冬半年分析12小时变温。

蓝色干舌当温度露点差(T-Td)大于15℃,或相对湿度(RH)小于50%时,分析干舌。

人工分析综合急流和显著流线的分析判断对流层中层的干侵入;综合对流层低层的水汽分析用以确定湿空气的厚度橘黄色。

位势高度等位势高度线等值线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

等位势高度线以580dgpm为基准,间隔4dgpm分析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分析槽线黑色位势高度中心分别标注位势高度场的高、低中心人工分析分析槽线高中心G,蓝色;低中心D,红色槽线槽线是等压面图上低压槽内等位势高度线气旋性曲率最大处的连线。

槽前为偏南风,槽后为偏北风。

槽线的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

人工分析判断大尺度强迫抬升条件棕色24小时变高间隔3 dgpm分析,如-3dgpm,-6 dgpm等,分析等24小时负变高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判断槽线的移动趋势。

负变高最大区是长波槽和短波槽移动位置的重要线索,也大致是最大正涡度区;颜色,蓝色200hPa分析风等风速线以40 m/s为基准,间隔4m/s分析等风速线。

在客观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分析高空急流和急流核黑色高空急流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40 m/s时,沿40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高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人工分析综合急流核和低空急流判断大尺度强迫抬升;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

紫色急流核穿越高空急流的闭合等风速线的最内圈为急流核,标注风速值人工分析综合高空急流判断大尺度强迫抬升区。

通常高空急流核入流的右后侧和出流的左前侧为大尺度强迫的抬升区紫色地面分析气压场等压线等值线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