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出自于王维(山居秋暝)。
2、唐诗中有“孤篇横绝”之誉的杰作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出自于骆宾王(在狱咏蝉)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出自于崔颢(黄鹤楼)。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出自于刘禹锡(乌衣巷)。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小谢”是指(谢朓)8、被后人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诗作是(登高)9、“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出自于诗人(元稹)之手。
10、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柳永)二、单项选择题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B)A.江B.月C。
花D.夜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A.熊跑龙吟饮岩泉,粟深林兮惊层巅。
(咆、殷、栗)B.怎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事)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3、被后人评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是(C)A.《望岳》 B.《丽人行》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登高》4、杜牧《泊秦淮》中“后庭花”的典故涉及下列人物中的(C)A.秦始皇B.汉元帝C.陈后主D.唐明皇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B)A.北宋后期词的创作达到一个高峰。
晏幾道词,移情于物,情景交融;黄庭坚词,既有深慨之作又有鄙俗之作;秦观词向称“婉约之宗”。
B.北宋前期的词在风格和内容上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精神,以豪放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
C.陆游词前期回响着“从军乐”,后期则蕴藏着“爱国泪”,今存诗集《剑南诗稿》,是我国古代传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D.辛弃疾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两人同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但词作风格略有区别:苏词“豪旷”辛词“豪壮”。
6、意境,是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选出下面不同类的一项。
(C)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7、诗人常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请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D)A.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分析:借深秋枯寒迷茫的景象,引发了诗人伤感凄凉的情怀。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分析:借船行之快,表达出作者轻松和愉悦的心情。
C.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分析:作者以芙蓉、薜荔遭受风雨摧残暗喻当时处境险恶,感叹自己和友人受到迫害。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分析:作者借此表达出对自己的老师那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的赞美。
8、通过诗词往往能刻画出诗人自己的形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爱恨情长,情意绵绵9、下面四句中的“菊花”的情感思想的指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B.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D.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10、《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指(C)A.华山B.嵩山C.泰山D.恒山三、名词解释1、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是用新题、写实事的乐府诗。
其特点有三:一是自创新题,改变了过去文人写乐府诗沿用旧题的作法,即元稹所谓“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二是写时事,改变乐府诗内容上拟古习气,直接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三是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作手法,但并不以入乐与否衡量。
2、六一诗话:作者是宋朝的欧阳修,是文学理论史上以“诗话”为名的第一部著作,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
原书只称《诗话》,后人称引时名之为《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等。
《六一诗话》的,随事生说,各则诗话条目之间的排列并没有固定和必然的逻辑联系,有其一以贯之的诗学主张,其基本的逻辑起点就是对于语言与意义的综合思考。
言说方式正是“泛应曲当”四、简答题1、柳永词的艺术创新。
a、大量地创作长调慢词。
利用民间原有的词调、旧曲新翻、小令扩展为慢词、自创新调,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
b、长于铺叙白描,构思细密、布局完整、层次分明。
写景状物,不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采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
C、善于吸收俚语,俗语入词,雅俗并存。
柳永充分运用日常口语和俚语,从音乐体制和创作方向上,变“雅”为“俗”,兼容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无不体现了“雅”的特色,使其词呈现出雅俗并陈的特色。
2、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是北宋以来词艺的集大成者,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a、军事意象的入词、英雄形象的塑造、雄起壮阔的意境。
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辛词突出的个人风格。
b、大量运用典故。
苏轼以诗为词、引入典故,而辛弃疾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更进一步地发展了用典故的手法。
虽然用典较多,但贴切自然,并不显得堆砌。
c、以文入词。
熔铸经史子集的语言入词、散文化的作此方法、口语入词。
以文入词,是辛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变革,使词的语言雅俗并收,从而扩大和丰富了次的语汇。
d、多种艺术风格并存。
豪放为主,杂以婉约,多种风格情调并存,形成刚柔并济的新词风,或刚健中含婀娜,豪气中见柔情,或摧刚为柔,寓悲壮于深婉,显示出词人超凡的功力。
五、鉴赏题: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这两首词的下阕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都采用了正话反说的写法。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只有在梦中才不会受思乡之苦,言外之意是说长夜难眠,备受思乡之情的折磨;“明月楼高休独倚”,劝说自己不要登上高处,正表明自己独倚高楼,愁绪满怀。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可见清醒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2、两首词都表达了思乡的主题,但风格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范词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高远;下阕抒情,“酒入愁肠,比作相思泪”,抒情自然直接;李词上阕写初春清晨起床后的感受,意境闲适优美;下阕抒情,“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不直说愁,而说酒,说熏香,抒情含蓄隽永。
六、论述题:论述宋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一)豪放派,形成于中国宋代的汉族词学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
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北宋豪放词,主要体现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而南宋的豪放词则将词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靖康之变之后,中原沦陷南宋偏安的社会现实,给南渡词人以极大地刺激,词人纷纷引出悲壮之音,唱出慷慨之声。
不仅岳飞,李纲,张孝祥等人写出壮怀激烈的词作,原先一些以婉约出名者,如朱敦儒,李清照等也写出了不少激昂慷慨的词作。
然而,南宋豪放词的典范,却非辛弃疾莫属。
在艺术表现上,辛弃疾以文为词,以古写今,不仅进一步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也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手法。
(二)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
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
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可以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但内容比较狭窄。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