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经济与财务绩效文献综述

绿色经济与财务绩效文献综述

一、绿色经济文献综述:(一)与绿色经济相关的基本概述绿色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新型经济发展理念,也是一门关于生态经济的学问,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并且大幅度降低环境与生态风险。

绿色经济区别于以往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对自然资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直接估价,通过生态系统外化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追溯某一具有危害性的实体经济,并将有关危害解释为该实体的负债。

1、绿色经济定义绿色经济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Pearce 于1989 年在其著作《绿色经济蓝图》一书中提出的,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起来的“可承受的经济”——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能够承受的、不因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生态危机与社会分裂,不因自然资源耗竭而致使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国际绿色经济协对绿色经济定义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并保护环境为方向,以产业经济的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为基础,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的可持续发展为表现形式,以提高人类福祉、引导人类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一种“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降低生态稀缺性的环境经济”,认为绿色经济收入、就业的增长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和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防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的私营投资,公共投入等实现。

2、绿色产业链的概述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40万美元的资助下,进行了“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产业链的概念。

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150)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总结全世界环境管理科学经验基础上制定并正式发布了一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15014000系列,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的环境行为。

国外对绿色产业链的研究国外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996年,Sarkis等人研究了将环境意识应用到企业内、外部物流及产品包装中,并要求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严格遵守15014000标准,并构建了一个系统评价体系。

1997年,Min等人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及绿色采购减少废物的作用。

1998年Texas Tech大学在工业工程系建立了绿色产业链管理研究中心,并在网上发布了其概念、基本模型、实施手段等的研究成果。

2003年,Joseph Sarkis研究了怎样将环境决策整合到产业链战略决策中去,考虑环境因素的企业决策不仅对该企业有影响,而且它的顾客和供应商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整合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要素、功能和活动实质上是整合供应链系统中企业间的环境影响关系。

近年来,我国在在绿色产业链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绿色产业链管理发展现状:大多数企业积极主动地实施绿色产业链管理的意识相当薄弱以及绿色产业链管理的实施处于较浅的层次。

实施的意义: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可拓市场以及实现整个供应链共赢。

存在的问题:法规制度的不健全、消费者薄弱的环保意识、企业的抵触和观望行为、信息不对称以及技术方面的障碍,并给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如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由事后环境管理向全过程的环境管理的方式转变,构建网络化信息系统平台等。

此外,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涉及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企业价值链管理以及精益一敏捷制造等。

基于核心企业的实施策略: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慎重选择供应链成员构建企业绿色联盟与建立企业信息平台加强企业信息交流;基于供应商的实施策略,催化环境改进的有效动机。

另外,在政府方面,政府制定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生存和发展,政府对技术创新型的“绿色”经济性企业的扶持以及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3、绿色采购国外有关绿色产业链的研究最初开始于绿色采购,1994年,韦伯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

1995年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A Joint Chartered Institute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CIPS)主席Colin Lyne宣布将通过改善供应链管理来实现商业活动与环境相容,减少污染,提出企业应当意识到如何通过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来实现经济活动与环境相容。

2008年Mohammad Asif Salam对绿色原材料购买的决定因素及实例的调查研究,指出在原材料购买过程中应考虑材料的自然性,低废物产出量,低成本、较小的危险性及有毒性等因素,并从产品的绩效、原材料的购买价格、组织对环境的关注程度以及合作伙伴的关系等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证4、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指产品有利于环境的企业生产手段。

它强调企业生产以保护环境为宗旨,从本质上改革产品的构成,以及与之联系在一起的产品生产过程和消费后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这一问题的相关学者主要从绿色生产的产生机理、绿色生产的应用方式、企业如何发展绿色生产、绿色生产的生产过程特性、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之间的关系角度进行研究。

5、绿色科技与制造对于绿色科技(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概念,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认为&绿色科技是能够促进人类长久生存与发展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

绿色科技的核心是研究和开发“无毒”、“无害”、“无污染”、“可回收”、“可回收”、“可再生”、“可降解”、“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高效”、“洁净”、“安全”和“友好”的技术与产品。

绿色产品是绿色科技应用的最终体现,绿色制造,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涉及整个绿色供应链,使产品有利于环境,最终赢得竞争。

6、绿色产品生产绿色产品是绿色企业生产的主要标志,也是对绿色经济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国际上对绿色产品研究很深入,理论比较完善,不仅对绿色产品的研发、设计、成本测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还建立了绿色产品效益评价模型,探索了不同的对绿色产品效益评价的分析方法,以及从消费的角度对绿色产品购买行为的内部性和外部性进行了分析。

7、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

它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保护利益三者统一起来,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构思、设计、销售和制造。

对绿色营销的研究主要是从绿色营销的影响因素、战略选择、发展对策、营销管理、营销手段和途径的角度进行的,其研究体系比较完善。

8、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代表了人类消费观念的发展方向%一些环保专家把绿色消费概括成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我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9、绿色流通绿色经济链的研究当然少不了流通环节,绿色流通是指以绿色文明为方向,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直接或间接促成污染消减的环境取向型商品流通过程及活动。

对绿色流通的研究主要是从打破发展绿色流通瓶颈、发展城市绿色流通、构建产品绿色流通体系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不仅分析了制约发展绿色流通的因素,而且指出了通过构建绿色产品流通体系的方式发展绿色流通。

(二)绿色经济发展研究概述:影响因素动力阻力发展绿色经济是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政府部门也大力提倡绿色经济,积极完善相应的政策,注重于开展法制建设,大力发挥政府所具有的绿色投资与融资的大力推动作用,将民间资本转移到节约社会资源与保护环境的产业项目之中。

叶爱红等人研究发展绿色经济的趋势分析,认为政府应当加大支撑力度,注重其宣传力度,企业应积极开发绿色工业技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

李斌等人主要研究了绿色经济的支撑产业和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包括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工业四个产业。

企业外部环境压力主要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环境压力,企业外部环境压力主要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的环境压力,市场的环境压力来源于消费者的环境选择,以及政府或国际组织制定的各种环境标准和环境准入政策。

企业发展绿色经济的内部动力:经济的可行性,环境成本小于环境效益;企业的绿色价值取向及相应的企业战略。

企业发展绿色经济的外在阻力,王惠等人研究,其外在阻力有绿色经济的初期开发成本较高,绿色经济项目融资难度大;绿色企业发展难度大,绿色企业发展需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这使得绿色产业成本较高;企业领导缺乏绿色创新艺术,运用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发展绿色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产品的发展与推广;企业绿色营销缺乏力度,缺少完善的营销渠道;受到国际绿色壁垒的阻碍。

对此企业的应对措施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宏观调控,比如加强绿色产品的相关法律与法规,加大政府对绿色企业政策上的扶持和投资,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绿色意识;提高绿色企业的发展水平,提高企业保护环境和资源节约的意识,,推广产业化经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自身的绿色竞争力水平;积极因谷底绿色壁垒,加快绿色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工业企业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废固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和发展能效服务产业。

(三)绿色投资研究概述:定义、发展趋势、决定因素1、绿色投资的定义绿色投资的含义丰富,其基本含义是指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思想的指导下,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核心,以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兼顾经济、环境、社会三重盈余为基本要求,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的投资活动。

绿色投资是指在不显著减少非能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前提下,以减少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为目的的必要投资,涵盖了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

绿色投资的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求投资者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投资者承担社会责任,要求投资者的投资能够带来社会效益,包括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促进人体健康、世界和平等;再次,要求投资在保证前两者的基础上产生经济效益,增加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绿色投资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排放的能源供应,从化石燃料向低污染替代能源转移(如风能、太阳能、核能);二是能源效率,绿色投资还包括减少耗能的技术,比如电力部门提高发电、配电的效率的掐你;三是碳封存,停止砍伐、植树造林、采用新农业方法在土壤中封存更多的碳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