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害
因为“喜爱”而给野生动物喂食,而又因为喂食,却让他们丧失了觅食的能力。
喜爱的背后带来的却是伤害。
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爱的背后,常有害的泥潭。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母爱很伟大,但是这种爱一旦过度了,就变成了害。
在中国,我们还没成年,就是家长口中常常说的“小孩子”“不懂事”,什么事情都要他们操心。
渐渐地,我们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巨婴”,这与乞丐有什么区别呢?就是因为家长的溺爱,使孩子得不到锻炼,一有困难就躲在父母身后。
就像大学生开学报到还要父母大老远帮忙背行李;就像某学生因父母给的零用钱不够花而杀害父母;就像那些“啃老族”……都是父母过度的爱造成的害。
父母都望子成龙,可是这样的方式显然是不对的,“欲使之自立,必使之自骨。
“他们需要的是锻炼成长,父母不能给孩子一辈子的爱,孩子总该要有吃苦的时候。
首富巴菲特曾说过,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来证明你当之无愧。
“父亲留给孩子们的精神力量远比金钱重要。
作为首富的他,对待自己的孩子是“吝啬”的,如果巴菲特是喜爱动物的路人,那么他的孩子就是那些得不到喂食的“野生动物”。
即使巴菲特是首富,但是在他儿子经济上遇到困难时,也并没有借钱给他,看似“吝啬”的心,却充满着大大的父爱,只是这种爱能对儿子的影响更深远持久,因为他明白,钱只是一种外在符号,而父爱不是金钱,而是责任。
巴菲特给儿子的爱也许会给儿子一时无助的痛,但这种痛远远比不上溺爱带来的痛。
爱的背后常有害的泥潭。
“我爸是李刚”这件事轰动了整个社会,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李刚是当地有名的官员,作为富二代的儿子,在父亲从小的“爱护”之下,形成了如此狂躁的性格,在撞到人后,不认罪还要说出“我爸是李刚”的狂言。
相信他父亲得知此事后,一定也会很心痛吧,心痛自己的教育害了孩子。
自然保护区的警示也是合情合理的,路人不喂食,并不是对他们的漠视,而是为了不害他们而已。
爱,是本能。
但过度的爱,只会是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