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vaccum sealing drainage)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起源】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苏联就有多篇文献关于探索应用负压治疗难愈的创面和伤口。
1985年,两位美国医生Chariker和Jeter,16 开发出独特的一套器材用于SWCT。
他们用纱布包裹一根扁的外科引流管,将他们放进伤口内,盖上透明的密封贴膜,并用贴膜包裹引流管,将引流管连接到负压泵,他们进行了一组患者的临床研究,发表了他们的结果“封闭吸引伤口引流系统,对腹部外伤后合并肠瘘的处理的革命”。
1986年,在俄罗斯科学文献上发表了Kostiuchenok,Kolker和Karlov 等的一篇文章,证明用负压吸引与外科清创来治疗化脓的感染创面,能显著的降低创面的细菌负荷,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荷质量。
【概念】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VSD辅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用VSD材料+半透膜+三通接管+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的一种技术。
【特点】1)可控制的负压,促进血流量增长和蛋白合成,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同时为全方位的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
2)生物半透膜的封闭,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感染机会。
3)全方位的引流,是将传统的点状或局部引流,变为了面状引流,保证了能随时将创面的每一处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液,及时排除体外。
【VSD的指征】1、重软组织挫裂伤及软组织缺损;2、大的血肿或积液;3、骨筋膜室综合征;4、开放性骨折可能或合并感染者;5、关节腔感染需切开引流者;6、急慢性骨髓炎需开窗引流者;7、体表脓肿和化脓性感染;8、手术后切口感染。
9、植皮术后的植皮区;10、溃疡、褥疮。
【优点】1、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减少病人痛苦,并减轻工作量。
病人免除换药之苦,医生免除换药之劳。
2、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VSD是在一个密闭的系统内进行,负压引流使引流区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及时清除,使引流区内达零聚积。
而且VSD能防止创面污染,充分引流和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和良好生长。
加快感染创面愈合,减少抗生素的应用3、高效、全方位、零积聚,保证引流效果促进创面血运采用持续负压吸引的方法,变被动引流为持续主动吸引,不留任何腔隙,其压力的高低基本符合生理条件的要求,故不影响血运。
更重要的是,持续负压吸引促进了创面组织的体液向引流管方向不断流动,为创面的血运提供了有效的、持续的、辅助的动力。
4、避免死腔形成及缩小创面VSD在引出渗液的同时使引流腔壁内陷,随着医用泡沫材料的渐次退出,腔壁紧密贴合,有效地预防了残余脓肿及死腔的形成。
对于浅表创面,可以起到靠拢组织,缩小创面,减小植皮面积的功效。
【缺点】1、骨科创伤多发于四肢,创口四周、深浅不规则,置入材料时不易充分接触创面。
部分使用了外固定装置的病例,严密封闭创面困难。
2、对于骨外露的感染创面, VSD只是一个过渡手段,待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生长后还需应用其它方法覆盖创面。
3、费用较贵。
【负压封闭引流术作用机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原理是利用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作为负压引流管和创面间的中介,高负压经过引流管传递到医用泡沫材料,且均匀分布在医用泡沫材料的表面,由于泡沫材料的高度可塑性,负压可以到达被引流区的每一点,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引流。
较大快的、质地不太硬的块状引出物在高负压作用下被分割和塑形成颗粒状,经过泡沫材料的孔隙进入引流管,再被迅速吸收收集容器。
而可能堵塞引流管的大块引出物则被泡沫材料阻挡,只能附着在泡沫材料表面,在去除或更换引流时于泡沫材料一起离开机体。
通过封闭创面与外界隔绝,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并保证负压的持续存在。
持续负压使创面渗出物立即被吸走,从而有效保持创面清洁并抑制细菌生长。
由于高负压经过作为中介的柔软的泡沫材料均匀分布于被引流区的表面,可以有效地防止传统负压引流时可能发生的脏器被吸住或受压而致的缺血、坏死、穿孔等并发症。
在这个高效引流系统中,被引流区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将及时地被清除,被引流区内可达到“零积聚”,创面能够很快地获得清洁的环境。
在有较大的腔隙存在时,腔隙也将因高负压的存在而加速缩小。
对浅表创面,透性粘贴薄膜和泡沫材料组成复合型敷料,使局部环境更接近生理性的湿润状态。
高负压同时也有利于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和组织水肿的消退,并刺激肉芽组织生长。
由于负压的作用,降低了组织间压力,同时使伤口周围的氧张力下降,刺激修复的启动信号,有利于及时清除坏死组织,促使机体分泌纤溶蛋白激活物及其它酶的释放,伤口内发生纤维蛋白溶解,可增强胶原组织的生长,并创造出加快纤维蛋白溶解的环境,进行自溶性清创,原癌基因c2fo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的表达均下降,c2fos的减少又部分或完全阻断了MMPs 的表达,使创面细胞表达的胶原成分得到了保护,胶原的降解受到了控制,阻止了胶原蛋白的丧失,从而加速了慢性创面的愈合;封闭式负压引流避免了伤口表面神经末梢暴露而发生坏死,而感觉神经系统不仅可以将感觉信号传入中枢神经,而且参与皮肤的多种反应,它可以分泌出各种递质,介导皮肤中的大量细胞在伤口的愈合中起作用,如它所分泌的神经肽,感觉神经肽参与修复过程中的炎性反应,介导生长因子在信号网络中起作用。
另外,神经肽对免疫系统亦有作用,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使之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促进伤口愈合。
负压封闭引流的创面淋巴细胞浸润消退较快,增生期胶原合成出现较早,修复期可见到收缩性纤维合成增强。
有学者认为这一技术能显著提高创面的血流量,促进坏死组织和细菌清除。
能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修复细胞增殖,又能增加毛细血管流量,促进毛细血管新生,还能降低创面中基质免疫蛋白酶活性,增加纤维连接蛋白含量。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机理:1、封闭使作为引流动力的高负压得以维持,同时也使被引流区与外界隔绝,有效地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2、高负压封闭可以持续引流创面的渗出液、坏死组织和细菌等,使被引流区内达到“零积聚”,创面能很快获得清洁的环境。
3、增加创面血供,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VSD能明显增强在创缘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微血管密度。
近几年一些试验研究发现施加负压后创面血流量较负压前有显著增大。
4、调节慢性创面中明胶酶的活性,改善创基内微循环,抑制胶原和明胶的降解,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5、减轻创周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
6、增加周围神经末稍在创面中分泌的神经肽类P物质等。
VSD通过增强周围神经末梢分泌的P物质以及降钙素相关基因肽表达,影响内源性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7、近年的研究认为,原癌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细胞生长控制、细胞分化和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VSD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过程中,能快速启动皮肤创面的愈合过程,减少修复细胞凋亡,使创面愈合加速。
8、增强感染创面的炎症反应。
可使创面淋巴细胞浸润消退较快,增生期胶原合成出现较早,修复期可见收缩性纤维合成增多。
9、促进创面愈合,抑制感染创面继发性坏死。
【负压封闭引流术使用注意事项】1、早期合理应用:对有明显适应证的患者早期使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而对创面小、无明显感染或无严重感染威胁的,经济情况不佳的患者,不应盲目滥用。
2、早期彻底清创不可替代,特别是要注意去除异物和消灭死腔。
引流不能代替清创,适度的清创仍是必要的。
3、在无菌条件下按创面大小和形状修剪高分子泡沫材料,务使泡沫置入创面后能充分接触整个创面,创面较大时可使用多块材料,但应使泡沫材料充分接触创面。
4、引流管的所有侧孔和顶端应全部包埋在泡沫内;引流管距泡沫材料边缘的距离不宜超过2mm,如果所用泡沫较大应置人两根或更多引流管,但需按创面大小修剪并剪去多余引流管即可。
5、创面封闭要严密。
封闭所用的聚胺甲酸乙酯薄膜是一种生物透性薄膜,既具有良好的粘贴性,又能保证皮肤(汗孔)的蒸发,即使连续使用2W以上亦不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封闭创面是一种重要的步骤,关系到负压能否保持,因而需要细致耐心的操作。
在粘贴时采用“肠系膜法”,利用足够长度的薄膜先包裹引流管,再敷贴在创面周围。
6、接通引流管的负压可用吸引器,优点是封闭不够严密时仍有足够的负压引流,缺点是病人行动不便,也可用负压瓶,优点是病人行动方便,缺点是如封闭不严密,负压很快消失。
有效负压的可靠标志是泡沫材料明显收缩变硬(可通过薄膜观察触摸到),必须注意的是负压一旦消失,要立即检查封闭是否严密,必要时加以弥补,否则创面处于封闭而无负压环境中,可能很快感染恶化。
7、创面一旦清洁,即可进行二期缝合、游离植皮或组织瓣移植。
若创面较大或感染严重,可能在第一次负压封闭5天后再作第二次负压封闭。
通常,第二次封闭时所用泡沫材料的面积可以是第一次的2/3~3/4,更有利于肉芽生长和填充死腔。
手术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手术行创面清创术,有骨折者应用外固定架固定,将VSD按创面大小和形状剪裁,使其泡沫置人创面后能充分接触整个创面,再将其边缘和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固定,用聚安甲酸乙酯薄膜将VSD硅胶引流管和周围正常皮肤一起覆盖封闭,术后硅胶引流管连接高负压引流装置,制成并保持高负压封闭引流,高负压维持4O一6OkPa(300-450mmHg)。
5—15 d后去掉VSD行第二次手术,再次手术时根据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决定是否再次使用VSD,或者单独应用组织瓣移植还是联合游离植皮术覆盖骨外露创面。
8、每天吸出的渗出物中含大量蛋白,应防止发生负氮平衡。
【护理】1、术前护理1.1 心理疏导创伤对人体是一种打击,护理上应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增强患者自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2 皮肤准备多毛部位需备皮,以利于术后生物透膜的紧密粘帖,防止皮肤毛孔内的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1.3 用物准备应在患者回病房前备好负压装置,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引流管。
2、术后护理2.1 术后观察与处理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创缘皮肤情况。
引流1周左右揭除薄膜,如肉芽新鲜行II期缝合或植皮。
2.2 封闭持续负压的观察与护理①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引流及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重点内容。
首先要确保压力合适(-125~-450mmHg)。
其次,要确保各管道通畅、紧密连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
引流不畅可用20ml注射器向外抽吸或使用生理盐水lO-20ml冲洗管道,必要时予更换引流管。
②负压瓶的位置要低于创面,有利于引流。
③注意观察引流液及掌握引流瓶的处理。
引流液常规每4h清倒1次,并记录量、颜色、性质;引流瓶每天常规更换,更换前应阻断压力,夹闭近端引流管,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