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1)

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1)

中迪国际社区高大模板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中迪国际社区项目部编制时间:二0一七年二月十日目录模板及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2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33、架体搭设;44、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布置64.1 模板系统搭设要求64.2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125、模板施工方法136、模板质量要求及拆除条件177、安全注意事项198、高大模板安全及验收要求239、突发事件分险分析269.1紧急处理领导小组及职责279.2由项目经理任队长,技术、安全土建工程师任副队长289.3应急准备和响应通用要求2810模板计算书29 模板及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文1.2《进一步加强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管理的通知》成建安监发(2012)19#文1.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X(JGJ162-2008)1.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X(JGJ130-2011)1.7建质[2009]8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 50204-2015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X》GB 50666-20112.0《建筑结构荷载规X》GB 50009-20122.1《建筑安全生产检查标准》JGJ 59-20112.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X》JGJ 80—19912.3已经审核、审批通过《施工组织总设计》未罗列的国家、省市地方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X及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等相关文件亦应参照执行。

2、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建设单位:XX东方恒达房地产开发XX2、设计单位:XX海迈建筑工程设计XX3、地勘单位:达州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XX4、质量监督单位:XX枣山物流商贸园区管委会5、安全监督单位:XX枣山物流商贸园区管委会6、监理单位:XX西华工程招标监理XX7、施工单位:XX金马建筑工程XX8、建设地点:XX市枣山物流商贸园区GC2015-3号9、建设面积:219000㎡。

10、该工程为XX市枣山物流商业园区住宅楼含配套商业工程,地处XX市枣山城区。

总建筑面积:219000m2,框架剪力墙结构, 6# 12#、13#、15#住宅楼为地下3层地上28层,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分别是16920.39 m2,16544.25m2,16490.85 m2 ,16760.50 m2。

7#,8#住宅楼为地下3层地上29层,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17527.90 m2,17527.99 m2。

9# 10#为地下1层地上30层,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建筑面积16682.77 m2,17150.70 m2。

1# 2#、3#、3A#、5#为商业楼2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分别是2909.69 m2,2632.39m2,1125.24 m2,2234.49 m2,822.7 m2。

地下车库3层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58033.82 m2。

3、架体搭设;1、本工程地下车库部和主楼负二负三层高3.7米,地上标准层高3.0米,该部分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整体钢管架要求采用48×3.6钢管,木方50×100mm.搭设高度在3m以内的竖向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1200,搭设高度在大于3m以上的竖向立杆间距不大于1000×1200,水平连杆双向在离楼、地面上150mm设扫地杆,以上水平连杆1500mm每步设置,3.7米层高不少于二步架,顶端伸出横杆到模板的长度不得大于150。

钢管下部与地面接触必须用木方塞硬,不使地面在受力过程中下沉。

支撑架与整体排架连接牢固。

2、剪刀撑的设计: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设剪刀撑,间距6米.其余中间纵横方向设置剪刀撑间距6米。

地上标准层无需设剪刀撑,但必须设扫地杆。

3、顶部支撑点的设计:a.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采用双扣件。

地上楼层可不用双扣件。

4、支撑架搭设的要求: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X》的要求;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5、框架梁实行梁宽方向竖向立杆间距300+梁宽+300即两侧从楼面到楼板底及梁底面,中间加二根立杆从楼面到梁底,顺梁方向立杆间距统一按800~1200mm设置,所有框架梁底木楞均按顺梁方向设置,剪刀撑梁底下按顺梁方向设置形成柱间网支撑体系,采用搭接长度不少于1m搭接处不少于3个搭接扣件; 确保排架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

6、施工使用的要求: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混凝土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模板及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的接缝不大于2.5mm。

为克服梁柱接头出现缩颈、夹渣这一质量通病,支模前必须准确掌握各构件的几何尺寸,准确进行模板的配制。

施工时控制人员荷载。

搭设完成后,组织各方面检查验收,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监理进行审查(模板及砼相关施工要求同以高支模相同)。

本工程高大模板部位为转换层(6#,7#,8#,13#,14#,地下室负一层楼面和9#,10#,一层楼面),面积约6870m2,层高为5.5m,大截面梁尺寸主要为1000×2000、800×2000、1000×1800、800×1800、800×1600、700×2000、700×1800、600×2000等,楼板厚度为180mm,梁截面较大,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均较大,转换层梁板支撑系统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

本工程转换梁截面较大,最大梁段重达53.5KN//m。

考虑混凝土浇筑的不均匀布料可能对架体稳定性造成影响,转换层施工时竖向及水平混凝土分两次浇筑。

即先浇筑墙、柱混凝土,3天后再浇筑梁板混凝土。

梁板模板支架与先期浇筑的墙柱抱柱连接,以增加水平稳定性。

转换层梁板模板浇筑采用泵送,梁柱接头部位用塔吊配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

4、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布置4.1 模板系统搭设要求本转换层墙、柱、梁及楼板均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背楞采用50×100木枋及Φ48×3.5钢管。

支撑采用Φ48×3.5钢管。

梁底承重立杆底全部加可调底托。

①梁底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梁底板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板肋采用50×80木枋,立杆沿梁方向间距为450。

1000×2000mm, 1000×1800、梁:梁底部放置7根木枋,间距为中到中不大于170,梁底部支撑三根立杆,间距如下图所示;800×2000mm,800×1800、800×1600、梁:梁底部放置6根木枋,间距为中到中不大于180,梁底部支撑三根立杆,间距如下图所示;1000*2000(1000*1800) 800*1800(800*1600)700×2000、700×1800、梁:梁底部放置6根木枋,梁底部支撑三根立杆,间距如下图所示;600×2000、梁:梁底部放置6根木枋,梁底部支撑两根立杆,间距如下图所示;700×2000(700×1800) 600*2000700×1600mm 梁:梁底部放置6根木枋,梁底部支撑两根立杆,间距如下图所示;700×1400mm 梁:梁底部放置5根木枋,梁底部支撑两根立杆,间距如下图所示;700*1600 700*1400梁高大于等于700小于1400的梁底部支撑一根立杆,底部木枋间距为中到中不大于200.② 梁侧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模板采用18mm 厚木胶合板,侧模板肋采用50×80木枋,1400~2000高梁侧模板肋木枋中到中间距不大于200mm 。

其余梁侧模板肋木枋中到中间距不大于250mm 。

③ 转换层楼板板底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模板采用18㎜厚膜板,板模底肋采用50×80木方,间距为≤250mm 。

3.2模板系统搭设要求为了保证地下室剪力墙防水要求,在进行剪力墙加固时采用M14止水对拉丝杆进行加固,墙模板背部支撑由双层龙骨组成,龙骨采用48×3.6钢管直接支撑,内龙骨采用单钢管进行,间距为15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进行,间距为400mm,地下室及6#、7#层高较高,最高为6.00米,为了保证质量,在高度大于3.5m以上的墙体对拉丝杆设置间距为450*400设置,第一道设置位置为距底部200开始设置,最上一道丝杆离顶部高度不得大于400。

2、短肢剪力墙:,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均采用M12对拉丝杆进行对拉加固,墙模板背部支撑由双层龙骨组成,龙骨采用48×3.6钢管直接支撑,内龙骨采用单钢管进行,间距为15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进行,间距为500mm,在高度3.5m以下的墙体对拉丝杆设置间距为450*500设置,第一道设置位置为距底部200开始设置,最上一道丝杆离顶部高度不得大于400。

在进行剪力墙对拉丝杆设置时,如宽度不够设置一道时均按一道设置。

柱:背部支撑由双层龙骨组成,龙骨采用48×3.6钢管直接支撑,内龙骨采用单钢管进行,间距为150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进行,间距为500mm,对拉丝杆设置间距为500高设置一道,第一道设置位置为距底部200开始设置,最上一道丝杆离顶部高度不得大于400。

对拉丝杆同样采用M12丝杆,同时设置钢管抱箍进行加固,抱箍间距为500。

梁:在进行地下室顶板施工时,因主楼与地下室顶板有高差情况,主楼部位的LL梁高度较高,最高有2000mm,因此,LL梁加固按下靣高大模板加固方案加固。

梁高在大于450mm以上的,均设置M12对拉丝杆,间距为800.梁在小于450高的在梁底部采用夹具进行加固,间距为不大于800设置。

梁底部及侧部采用50*100木方进行设置。

转换层板满堂架立杆搭设立杆间距不大于900*900。

中间立杆均分设置,梁位置立杆沿梁长方向加密,间距为450,梁宽方向如上如中所示,梁底和板底均采用双扣件,梁底必须用顶托加固牢固,在上钢筋之前和浇混凝土之前必须再次拧紧,拧紧扣件用45N.m~60 N.m的力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