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幼苗种子萌发后由胚长成的独立生活的幼小植株,即为幼苗。

细胞和细胞学说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

细胞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M.J.和动物学家Schwann,T.二人于1938~1939年间提出的。

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分裂而形成组织。

细胞学说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单位的思想,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个生物界的地位,把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

组织:在个体发育上,具有相同来源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组织。

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细胞分化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

纹孔在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局部不进行次生增厚,从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区域,此区域称为纹孔。

传递细胞传递细胞是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定根和不定根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

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

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木质部脊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整个轮廓呈辐射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

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

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

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

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

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

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

初生生长、初生组织和初生结构项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

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

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处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如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根瘤与菌根根瘤和菌根是种子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现象。

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桤木属、木麻黄属等)根部的瘤状突起。

它是由于土壤中根瘤细菌侵入根的皮层中,引起细胞分裂和生长而形成的。

根瘤细菌具有固氮作用,与具根瘤植物有着共生关系。

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结合体。

由于菌丝侵入的情况不同分为外生菌根(菌丝分布于根细胞的间隙,并在根表面形成套状结构)和内生菌根(菌丝侵入根细胞内)。

菌根和种子植物的共生关系是:真菌将所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类和转化的有机物质,供给种子植物,而种子植物把它所制造和储藏的有机养料供给真菌。

共质体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将原生质连接成的整体。

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即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

芽有各种类型。

如按其着生位置分为定芽(包括顶芽和腋芽)和不定芽;按芽鳞的有无分为鳞芽和裸芽;按其性质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按其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与休眠芽。

分蘖和蘖位禾本科植物地面上或近地面的分蘖节(根状茎节)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枝,这种方式的分枝称分蘖。

分蘖上又可继续形成分蘖,依次形成一级分蘖、二级分蘖,依此类推,分蘖有高蘖位和低蘖位之分。

所谓蘖位,就是分蘖生在第几节上,这个节位即蘖位。

蘖位越低,分蘖发生越早,生长期较长,抽穗结实的可能性就越大。

外始式和内始式某结构成熟的过程是向心顺序,即从外方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称为外始式。

如根的初生木质部和根、茎的初生韧皮部的发育顺序是外始式。

反之,成熟过程是离心顺序,即由内方向外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是内始式,如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髓射线髓射线是茎中维管束间的薄壁组织,也称初生射线,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

在次生生长中其长度加长,形成部分次生结构。

束中形成层在茎的维管束中,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具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称为束中形成层。

年轮和假年轮年轮也称生长轮或生长层。

在木材的横切面上,次生木质部呈若干同心环层,每一环层代表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

在有显著季节性气候的地区中,不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轮,因此习惯上称为年轮。

每一年轮包括早材和晚材两部分。

由于外界气候异常或虫害的影响,出现多次寒暖或叶落的交替,造成树木内形成层活动盛衰起伏,使树木的生长时而受阻,时而复苏,因此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只产生一个生长轮,这即假年轮。

顶端优势植物枝条上的顶芽有抑制腋芽生长的作用,因此许多植物只有茎顶芽发育得好,主干长得快,而腋芽却受到抑制,发育较慢或处于休眠状态。

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花环”结构:玉米等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发达,内含多数较大叶绿体,外侧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

雄性不育植物由于内在生理、遗传的原因,在正常自然条件下,也会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的情况,这一现象称为雄性不育。

雄性不育可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花药退化;二是花药内无花粉;三是花粉败育。

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其末端破裂,释放出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

卵细胞、极核同时和二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叫做双受精。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现象。

无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不经受精,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胞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

无融合生殖可分为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多胚现象:一粒种子中具有一个以上的胚,称为多胚现象。

多胚现象在裸子植物中普遍存在。

在被子植物中也会因无融合生殖或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分裂成几个胚以及其他原因而出现多胚现象。

传粉:指花粉粒由花粉囊中散出,经媒介的作用而传送到柱头上的过程。

聚合果与聚花果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以后每一雌蕊形成一个小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之上,称为聚合果,如白玉兰、莲、草莓的果。

如果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果实的组成部分,这称为聚花果或称为花序果、复果,如桑、凤梨、无花果等植物的果。

质体:是真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根据质体所含的色素及结构不同,可将其分为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

完全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利用光合色素和有关酶类的活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的过程。

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器官的变态:某些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其某些(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所发生的、可稳定遗传的变化的现象称为器官的变态。

二强雄蕊:花中雄蕊4个,2长2短。

如唇形科植物。

二体雄蕊:一朵花中10个雄蕊,分成两束,如9与1或5与5.如龙牙花,蚕豆或大豆等。

蝶形花冠:5个形状不同的花瓣排列成蝶形。

最外面一瓣最大为旗瓣,其内两边各一瓣称翼瓣,在翼瓣内方两瓣有时联合的为龙骨瓣。

如大豆,蚕豆等。

须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一般单子叶植物根系的特征。

直根系:由发达的主根及各级侧根组成,主根较各级侧根粗壮而长。

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特征。

共生:侵入植物中的微生物与被侵染的植物之间建立起互助互利的共存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共生。

植物组织:是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组成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单位。

心皮:是变态的叶,雌蕊是由心皮卷合而成的。

雌蕊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子房、花柱、柱头都是由心皮所构成的。

心皮是植物界进化的产物,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

双名法:每种生物的名字由两个拉丁语单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

属名为名词,种名为形容词,形容些物种的特性。

在这两个单词后面,有时还可加上发现者的名字。

分类学上的双名法,是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创立的。

凯氏带:凯氏带见于高等植物初生根的内皮层,是内皮层细胞径向壁和横向壁的木栓化和木质化的带状增厚部分,主要功能是阻止水份向组织渗透,控制着皮层和维管柱之间的物质运输。

世代交替:二倍体的孢子体阶段(无性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阶段(有性世代),在生活史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这种现象称为世代交替。

泡状细胞:在禾本科植物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中分布一些具有薄垂周壁的大型细胞,其长轴与叶脉平行,又称运动细胞。

双受精: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2个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

假果:假果指不是只由子房发育而成,而是由花萼、花冠,甚至是整个花体序参与发育而成的果实,其结构比正常果实复杂得多。

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

维管束:植物体内木质部和韧皮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

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分生组织:在植物体内的特定部位具有持续性或周期性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栅栏组织:长轴垂直于上表皮呈长圆柱形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内含较多的叶绿体。

合轴分枝:顶芽生长一段时间后停止,由其下方的一个侧芽发育,生长一段时间后,再由其下方的一个侧芽发育,如此循环。

复叶:是指在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的叶。

等面型叶:禾本科植物的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这样的叶称为等面型叶。

有限花序:花序中最顶点或最中心的花先开,由于顶花的开放,限制了花序轴顶端继续生长,因而以后开花顺序渐及下边或周围。

有限花序又称为离心花序或聚伞类花序无限花序:花序的主轴在开花期间总花柄仍可继续生长,不断产生新的小花,各小花的开放顺序是由下向上开放,如总花轴缩短,各小花密集成一平面或球状时,开花的顺序是由周围向中央。

同功器官:凡外形相似、功能相同、但形态学上来源不同的变态器官称为同功器官,如茎刺和叶刺茎卷须和叶卷须,块根和块茎。

同源器官:外形与功能都有差别,而形态学上来源却相同的变态器官称为同源器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