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流行病学th》PPT课件

《分子流行病学th》PPT课件


医学PPT
19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生物标志(测量指标)的研究 ➢ 暴露测量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效应测量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易感性测量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疾病防治效果评价
医学PPT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标志
➢ 生物标志 ➢ 暴露测量 ➢ 效应测量 ➢ 易感性测量 ➢ 防治效果评价
➢ 暴露标志 与疾病或健康状态有关的暴露因素的生物 标志,包括外暴露标志和内暴露标志。
医学PPT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 理论的突破 如:DNA双螺旋结构,遗传中心法 则,遗传密码子,RNA逆转录,断裂基因,操纵 子模型,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 结酶,染色体外遗传物质等。
➢ 技术的创新 凝胶电泳技术,核酸体外扩增, DNA测序,蛋白质测序,分子杂交,基因克隆, 色谱技术,计算机应用。
医学PPT
16
任何生命现象都具有生物分子基础,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也表现为一系列相关分子 事件的相互作用及分布变迁,传染病是这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这样,这就是分子水 平的疾病自然史,也称为健康—疾病连续带(health-disease continuum,HDC)。
模式I
暴露因素
┏━━━━┳━━━━━╋━━━━━┳━━━━┓
▪ 传统流行病学在研究暴露与疾病关系时,常常使用“黑箱” 原理。虽然发病和死亡测量可以直接反映人群疾病和健康状 态,但由于黑箱的存在,使暴露与疾病关系的判断显得缺乏 直接证据;而且对于疾病易感性的研究也仅仅限于在整个发 病过程中的粗略估计,无法判断EDC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易感 性情况。分子流行病学则不仅可以阐明EDC/EHC进程中不 同阶段的暴露-效应关系(即因果关联),也可以研究 EDC/EHC不同阶段机体易感性的具体特征和意义,以揭示 传统流行病学中的“黑箱”秘密,使其成为“白箱”,以阐 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而“白箱”中的各种生物 标志,又可以成为分子流行病学进一步研究的工具,作为暴 露标志、易感性标志、效应标志研究人群中疾病/健康的影 响因素、防治策略与措施,并准确评价其效果。因此,从 “黑箱”到“白箱”,再到“工具箱”是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的重要内容,也是分子流行病学对流行病学发展的最大贡献。
疾病
┗━━━━┳━━━━┛
易感性
B 分子流行病学
暴露内暴露早期生物学效应结构和功能变异临床疾病 ┗━━━┻━━━┳━━━┻━━━━━━━┛ 易感性
暴露内暴露早期生物学效应续发生物学效应健康状态 ┗━━━┻━━━┳━━━┻━━━━━━━┛ 易感性
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的关系
医学PPT
18
➢ 传统流行病学在研究暴露与疾病关系时,使用“黑箱”原理。虽 然发病和死亡测量能反映人群疾病和健康状态,但由于黑箱的存在, 使暴露与疾病关系的判断显得缺乏直接证据;而且对于疾病易感性的 研究也仅限于在整个发病过程中的粗略估计,无法判断EDC进程中 不同阶段的易感性情况。
第一章 分子流行病学 Molecular Epidemiology
医学PPT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本章要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发展与应用前景
医学PPT
2
第一节 概 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流行病学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三个大的转折。
▪19至20世纪初,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给流行病学研究 提供了病原学与血清学的证据,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传染病流行病学 的发展;
健健康康态态←←→→亚健康态←→ 潜潜在在疾疾病病态态←←→ →临临界界疾疾病态病←态→←→亚亚临临床床态态←←→→临临床床态态
┗━━━━┻━━━━━╋━━━━━┻━━━━┛
机体易感性因素
模式II
主观感觉 客观指标
健康
疾病
健康指标 疾病指标
健康-疾病连续带示意图
医学PPT
17
A 传统流行病学
暴露
█████
➢ 效应标志 指宿主暴露后产生功能性或结构性变化的 生物标志,如突变的基因、畸变的染色体等。
➢ 易感标志 指宿主对疾病发生、发展易感程度的生物 标志。主要与遗传特征、生长发育、营养、免疫、机 体活动等有关。
医学PPT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医学PPT
23
医学PPT
24
生物标志检测方法
➢ 分子流行病学则不仅可以阐明EDC/EHC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暴露-效 应关系(即因果关联),也可研究不同阶段机体易感性的具体特征和意 义,揭示 “黑箱”秘密,使其成为“白箱”,以阐明疾病发生、发 展过程及其规律.
➢ “白箱”中的各种生物标志,又成为分子流行病学进一步研究的工 具,作为暴露标志、易感性标志、效应标志研究人群中疾病/健康的 影响因素、防治策略与措施,并准确评价其效果。
医学PPT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二 分子流行病学的产生与发展
➢ 概念的演变 ➢ 定义 ➢ 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
医学PPT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三、与传统流行病学关系
“海平面”
患者 亚临床者
健康者
图16-1 疾病的“冰山现象”来自I、病例为基础 II、冰山现象 III、生物标志为基础
医学PPT
15
▪ 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既是一个统一体,又有各自不 同的特征。我们把从暴露到疾病发生的连续过程称为暴露- 发病连续带(EDC),从暴露到健康的连续过程称为暴露- 健康状态连续带(EHC)。
此基础上产生了一门崭新的分支学科分-分子流行病学。
医学PPT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一 产生的背景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的需求
➢ 传染性疾病 耐药性质粒;病原体变异;新发现传染病。 ➢ 慢性非传染病 多病因、多阶段、多基因、长潜隐期。 ➢ 人群易感性 生物个体间的遗传和环境不同,易感性差异
很大;传统流行病学无法有效测量。 ➢ 实验医学 实验医学的病因假设和防治措施的人群检验。
▪20世纪中叶,现代统计学方法的建立与电子计算机出现,为分析 性流行病学与多因素分析奠定了基础,从而得以深入地研究慢性疾 病的复杂病因;
▪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迅猛发展,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技 术的产生,使流行病学能在基因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与健康的影 响因素,观察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乃至揭示暴露因素引起疾病的 致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学技术引入了流行病学研究,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