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寓言四则》导学案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导言】
小寓言,大智慧。

一则寓言所蕴含的哲理,比一本艰深的名著更能打动人心。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是一颗特别灿烂的明珠。

寓言是一扇窗子,展现美好辽阔的视野;寓言是一湾清流,洗涤疲惫污垢的心灵;寓言是一面明镜,照出了人间千姿百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伊索寓言》,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读读资料、查查写写、评改订正
【读读课文】
我把课文读了()遍,读通读顺了课文。

【读读记记】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查查写写】
1.读一读,查一查,给加点字注音,并把词语抄写两遍。

赫.尔墨斯()庇.护()饶.头()喇.叭()粘.住()
2.《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节选自《》,这是一部集。

【评改订正】
自己检查、批改。

(或同桌互相检查、批改)
课内对话:读读说说、想想议议、改改想想
【读读说说】
1.自读课文,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集体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想想议议】
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尔墨斯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可以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2.当赫尔墨斯知道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时,他“又笑着”发出第二问,这个“笑”
的含义是:
3.划出文中表现赫尔墨斯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雕像者的回答有怎样的好处?
研读《蚊子与狮子》:
1.我认为《蚊子与狮子》中蚊子第一次和第二次吹喇叭分别有着其独特的意义:
第一次:
第二次:
2.《蚊子与狮子》这则寓言具有讽刺意义,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改改想想】
我来改动下情节使这则寓言的寓意有所变化: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通过讨论比较,我知道了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

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完成语文作业本1-3题。

第二课时
【学习导言】
寓言在我国产生、发展比较早,先秦时期就有寓言。

所谓寓言,就是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来寄托某种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由故事情节和寓意两个部分构成,寓意或由作者点明或暗寓于一定的故事情节之中。

我国寓言比较发达,散落于各种书籍中,风姿各异,呈现出百花竞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下面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古代寓言。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读读资料、查查写写、评改订正
【读读课文】
我把课文读了()遍,读通读顺了课文。

【读读资料】
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

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

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

刘安,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之子。

代表作《淮南子》,被近代学者梁启超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划时代巨著。

【查查写写】。

1. 读一读,查一查,给加点字注音
......
天雨.()邻人之父.()近塞.()何遽.()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堕.而折其髀.()()以跛.之故()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解释
..
天雨.墙坏()邻人之父.()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其子()马无故亡.()此何遽不为.福乎()人皆吊.之()居.数月()此独以跛之故.()
【评改订正】
自己检查、评改、订正。

(或同桌互相检查、评改)
课内对话:读读译译、想想说说、读读背背
【读读译译】
1.听读: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断句。

2.自读: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3.结合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我把难以理解的几个文言字词摘录出来,请求大家的帮助。

【想想说说】
研读《智子疑邻》:
1.宋人家被盗的原因是:
2.相同的建议出自不同的人之口,却出现了不同的态度——“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我来说说其中的原因。

3.根据我的实际经历和生活经验,我认为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读罢本文,我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我把它记在书上。

研读《塞翁之马》:
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哪些事情是“福”,哪些事情是“祸”?
2.对于《塞翁之马》这个故事,读了之后我受到的启发是:
3.我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4.生活中总有得与失、祸与福,学习这篇寓言故事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读读背背】
我在理解课文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并在课后背诵全文。

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完成语文作业本剩余题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