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完整版)

“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完整版)

全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完整版)"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又稳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并实施好这一时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对于全面实现我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省、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人才队伍发展概况(一)人才队伍发展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健全完善人才队伍管理,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截止到2005年底,全县各类人才总量达8297人,其中:党政人才1593人,专业技术人才448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48人、中级职称1870人、初级职称2468人),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85人(含有高级职称的14人、中级职称66人、初级职称174人),其他各类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1433人。

与2000年相比,全县人才总量增加了1863人,年均增幅5.8%。

现人才队伍中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1697人,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突出。

据统计,除公检法司机关外,其他县直党政机关现有人才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24.7%,45~50岁的占17.1%,40 ~45岁的占28.9%,而35岁以下的仅占13%。

小学教师50岁以上的占31.96%,其中高龄教师占20.29%。

县直党政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占75.2%,科员只占17.4%。

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数的3.4%。

教育和卫生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87.6%,而农业种养殖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2%。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各类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比较缺乏,整体素质偏低。

全县81家规模企业(其中国有企业5家、民营企业76家)的经营管理人才总量为73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仅80人,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只有171人,分别占总数的10.8%和23.2%,满足不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3、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全县尊重人才、激励人才积极发挥作用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滞后,管理机制不活,分配上仍然存在"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卫生医疗单位和教育事业单位部分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工作责任心不强。

二、"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服从服务于县域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开发人才资源为主题,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培养实用人才和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为重点,以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和深化人事劳动制度改革为动力,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紧紧抓住引进、培养、用好人才资源三个环节,着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稳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XX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1.45万名,年均增长15%,每年增长1245名,基本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明显加大,人才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才结构逐步优化,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人才的行业、产业分布相对合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建立健全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新机制。

--到2015年,全县党政人才队伍数量总体稳定为1500名。

素质明显提高,结构明显改善,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9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60%以上。

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业务素质达到《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

--到2015年,全县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5000名。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45岁以下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

专业技术人员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接近1︰8.5︰12.5;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第三产业的比重控制在65%以内,适度增加第一、二产业的比重。

培养一批具有全市领先水平的高级专家;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学科技术带头人、科技教育拔尖人才、专业文艺人才;培养一批较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创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到2015年,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1500名以上。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普遍提高,管理现代企业、抵御风险、化解矛盾、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优秀现代企业家明显增多。

--到2015年,全县各类技能人才达到1500名。

城乡新生劳动力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比例达到80%以上。

符合规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均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或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的再就业率达到50%以上。

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率达到50%以上。

有创业愿望人员能得到相应的培训,创业成功率达到40%以上。

--到2015年,农业农村实用人才达到5000名。

通过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使每个村至少有1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性人才总量达到1500名以上,农产品经营人才达到1000名以上,种养能手达到1500名以上,加工、建筑等能工巧匠达到1000名以上。

(三)主要任务1.不断扩大人才规模。

坚持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并重,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并重,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大人才开发利用步伐,挖掘本地人才资源潜力,合理有效地利用本地人才资源。

同时,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机制,使人才的总量、质量逐步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大力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

切实加强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的人才配置监管,重点培育一批青年人才,逐步改变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人才过分集中、分布不均、年龄老化的现状。

根据各行业工作的特点,统筹开展各行业人才工作,不断优化各类人才的合理分布,以满足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

3.切实加强人才能力建设。

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三支、两批"队伍一起抓,从整体上提高我县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加强党政人才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政人才的依法执政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领头军;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建设,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特别要培养一批技师和高级技师;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致富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一批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和乡村科技人员。

切实加强务工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

4.进一步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出台人才工作政策,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

盘活现有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逐步形成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尊重人才的工作环境。

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各类优秀人才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进一步完善县级人才市场建设,努力开拓农村人才市场,培育城乡一体化人才服务体系。

实现市场优化配置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创造合理、有序、规范的人才流动环境;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努力为人才构建和谐、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一)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主线,加速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1.加强党政人才培养,提升执政能力。

以不断提高党政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水平为核心,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办好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基地作用。

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能力建设的要求,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工作,力争用五年时间对所有公务员轮训一遍,真正能让干部学以致用。

鼓励公务员在职学历教育,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考、民主推荐等方式扩充科级后备干部队伍。

积极实施公务员的初任、任职、更新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

重视女干部、青年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

坚持有计划地选派干部上挂、下挂和外派锻炼。

建立健全选派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制度,对一些工作任务较轻、科级干部较多的单位,在每年3月底前,由县委组织部按照本人申请、单位同意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情况安排20名科级干部到其他单位挂职锻炼1-2年,挂职锻炼人员的工资及年度奖金由原单位负责,其他福利待遇由挂职单位负责。

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

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短期学习培训和进修。

全面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覆盖面超过100%,继续教育与本人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工资晋升、年度考核等挂钩。

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考察交流,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学科技术带头人。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围绕企业未来发展要求,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采取政府指导性培养和单位内部按需培养相结合、学历培训与专业进修相结合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地抓好重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培养。

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市场拓展能力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4.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大力支持中等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培养各类紧缺技能人才。

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组织生产一线职工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活动,促进岗位成才,逐步培养一批适应我县工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5.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升致富能力。

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以及各类培训、教育基地的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大力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成为既懂经营,又掌握现代科技知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二)以吸纳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6.利用政策优势引进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