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字词
(1)重点读音易错:戚(qī)甜腻(nì)栖(qī)匙(chí) 脉(mò)脉迢迢
(2)必须掌握的词
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
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寺院轿车必定光景燃放
亲戚拜年骆驼元宵彩绘广告分外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
粉碎外套解释腊肉张灯结彩截然不同万不得已一律
多音字纤纤纤 / 纤夫间中间/ 间断间或脉脉脉 / 脉搏
二、每课主要内容
第1课北京的春节
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重点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

另外的风俗:
正月十五点灯笼:寓意驱魔降福,期许光明。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余。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盈门。

过年的时候贴倒福字:寓意福到了。

过春节吃饺子:寓意大吉大利。

元宵节吃汤圆:寓意阖家团圆。

第2课腊八粥
本文重点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重点描写了等粥的过程。

第3课古诗三首
描写传统节日的名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节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宵节
《寒食》运用了一个典故:介子推和晋文公重耳。

《迢迢牵牛星》运用了一个典故:牛郎织女。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1-2天,但是不相同,不是一个节日。

寒食诗中飞和斜写出了飞花和柳的动态。

《十五夜望月》向我们介绍了一种节日中秋节,又叫团圆节自古就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的习俗。

诗中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深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中描写的景物地白、树、鸦、冷露和桂花。

王建:唐代诗人,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代表作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中的尽的意思:全,都。

思乡之情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枚《随园诗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第4课
藏族中以民间歌舞形式来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是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面具的代表:
语文园地
近义词在句子中的运用:
(1)清一色一律全都
(2)拔得头筹摘得桂冠勇得第一
(3)书多: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书盈四壁坐拥百城
(4)花开:欣然怒放吐露芬芳傲然盛开绽放笑容
(5)不怕困难:含辛茹苦柱石之坚奋勇向前迎难而上
(6)团结: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群策群力
(7)死:去世薨驾崩驾鹤西游极乐世界老了课本上沈从文的行楷的特点:
1、字写在双线居中
2、笔画之间,连带呼应
2、字大小一致,两边留白 4、笔画之间,自然相连
珍惜时间的名句
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魏晋陶渊明《杂诗》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唐代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宋代苏轼《守岁》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明代钱鹤滩《明日歌》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三、佳句积累
1.比喻句
(8)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蒜比作翡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泡蒜的色彩,让人一看就能产生食欲。

(9)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这个句子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雅鲁藏布江的激流比作脱缰的野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湍急和环境的恶劣。

考试点睛比喻的修辞手法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①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②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2.排比句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有名的老铺挂出的四种样式的花灯,以此来说明几百盏灯“各形各色”。

3.拟人句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锅中的粥发出的声音当作人在叹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八儿妈妈熬煮腊八粥的情景。

4.反问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这个句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地点明了藏戏的特点之一——戴着面具演出。

5.精彩句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花生仁儿被煮掉了外皮和锅巴围在锅边的情景,突出地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和诱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