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对技巧

校对技巧

校对技巧⒈稿件的修改:稿件的修改包括改正、增补和改写三种手段。

错别字: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

错字分为无中生有和张冠李戴两种类型。

别字有音同形似、音同形不似、音近形似、音近形不似和形似音不同。

音同形似:松弛-奔驰按捺-按纳辨-辩音同形不似:法制-法治废话-费话佳-嘉音近形似:给于-给予气慨-气概较-校蓝-篮音近形不似:再乎-在乎蚀-食形似音不同:崇高—鬼鬼祟祟炙热-针灸遣-遗睛-晴语法错误:常见的有:用词错误、搭配不当、指代不明、句式杂糅和形式逻辑。

标点错误、数字与单位错误、逻辑错误、知识性错误、事实性错误⒉网络稿件的校对技巧①.网络校对常识校样和校次校样将铅排的活字版推到打样机上印出的纸样,或由照排机排出的版面(软版或相纸)的复印样,均称为校样。

校样是专供校对人员用校对符号指示排版错误的印样。

校次指校对的次序和遍数。

一般书刊分为初校、二校、三校和校红四个校次。

必要时可增加校次。

毛校样、毛校拼版后未经任何校对的校样称为毛校样。

印刷厂的校对人员对毛校样进行的校对称为毛校,毛校一般仅进行一次,必要时,可进行两次毛校。

长条校样对于词典、工具书或某些尚未定稿的书、报,由于需要经常改动,这时,便可按规定的行宽和行距排成不合版面的长条,这种狭长的未经拼版的校样称为长条校样。

长条校样也是一种毛校样。

红样经过校对的校样称为红样,因校对人员常用红色墨水笔进行校对,故名红样。

配样、改样印刷厂的拣字人员按照红样上批注的校对符号,查出错字和缺字,并把要补上的字一一找出来,以供改版之用,这一工序称为配样(查样)。

印刷厂的改版人员按照红样的要求改正排版的错误,这一工序称为改样或改版。

打样把排好的活字版放在打样机上打印出校样的过程称为打样。

清样经改版后打样,但尚未再次校对的校样称为清样。

清样是相对于红样而言的,有时也把已经全部消灭排、校过程的错误后打印出来的最后校样称为清样。

初校样、初校毛校样经过毛校、配样、打样工序后而打印出来的校样称为初校样(头校样、一校样)。

出版社的校对人员对初校样进行的校对称为初校(头校、一校)。

二校样、二校初校样经过初校、配样、改样、打样工序后而打印出来的校样称为二校样,校对人员对二校样进行的较对称为二校。

②、校对程序一般书刊大致经过三次校对就可以付型或付印了。

这三次校对分别称为初校、二校、三校,合称为三个校次。

印刷厂的毛校,责任编辑的通读以及责任校对的校红,均不计入三个校次之内。

在这三个校次中,均须将校样与原稿一一核校。

特殊的书稿也有四个校次以上的,但一般的书稿,经过三个校次也就可以了。

应该知道,校次与改样次数不一定是等同的,以三个校次为便,在校改过程中,可以有以下三种校改方案:1.初校→初改(二校样)→二校→二改(三校样)→三样→三改(校红样)→校红→付型或付印,这一方案称为三校三改。

其优点是可以校改得仔细些,缺点是校改周期较长。

2.初二连校→初改(三校样)→三校→二改(校红样)→校红→付型或付印,这一方案称为三校二改制。

这一方案能满足一般书刊的校对要求,又能缩短校对的周期,故为多数出版社所采用。

3.初二三连校→初改(校红样)→校红→付型或付印,这一方案称为三较一改制。

其优点是校改周期较短,缺点是遗留错误的可能性较大,一般不宜采用。

以上所述的三个校次是就出版社的校对而言的。

实际上,在整个校对流程中,除了以上三个校次以外,还有印刷厂的毛校,作者的通读或校对,责任编辑的通读等等。

由此可见,一份稿件从拼版到付印,需要经过校对员、编辑、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繁复而艰难的校对历程。

按照通常的惯例,从拣排到付印的整个排版周期内,校改周期将占整个排版周期的三分之二左右,即校改时间比拣排和制型时间还要长些。

由此可见校对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③校对原则:各个校次及整理过程对校对均有不同的要求,这里仅列出一些通用原则,以资参考。

1.封面、扉页、版权页上所著录的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这一项是相当重要的,决不允许有任何错误存在。

2.消灭校样上一切错字、别字、缺字、倒字、横字、坏字、多余的字以及字体、字号上的错误。

3.外文字母、科学符号和计量单位的字体(黑体、白体、正体、斜体)、字号、语种(英文、俄文等)、大小写、上下角标的用法是否正确。

4.外文单词的转行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5.全书的标题层次是否统一,正文的各级标题名称以及正文页码是否与目次页上的著录一致,前言、附录、索引中是否有不妥之处。

6.改正标点符号用法上的错误;改正数字、数码、时间、缩略语等用法上的错误。

7.检查图表、公式、化学方程式、化学结构式是否有文字上的或符号上的错误,其版式上是否有伤大雅之处,并予以改正或调整。

8.检查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次序是否与正文所标识的号码相吻合,参与文献的著录上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9.检查全文是否有缺页缺段、缺图缺表或图表歪斜倒转等现象。

10.居中、接排、空行、顶格、缩格、正线、反线、双线、注符、上接下转等版式上的问题,是否符合版式处理的要求;整个版面上是否存在拼行、统版的问题。

④校对方法校对的基本方法有三种:折校(又称比校)、对校(又称点校)和读校。

其中,折校是最常用的。

一般的科技书刊均采用折校或对校,只有文字稿才能采用读校的方法。

折校(比校)将校样平放在桌面上(用压铁压牢),然后用双手夹持原稿轻折,压在校样上,一字一字地对比校对。

双手夹持原稿的方法是这样的:用双手的中指(在原稿的背面)和食指(在原稿的正面)夹扶原稿,并用双手的姆指在原稿的正面慢慢推压移动。

校对时,尽量将原稿紧挨着校样,先从左往右地校完一行后,再用姆指推压原稿,折向下一行进行校对。

这种校对方法不但省眼、效率高,而且校对质量较有保证,故为多数校对人员所采用。

折校的另一种方法是将原稿压平在桌面上,双手夹持校样进行校对。

由于校对时需要在校样上进行改动,所以,还是上一种校对方法更理想。

对校(点校)把校样平放在桌面上(用压铁压牢),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地校对下去。

校对时,可用左手指着原稿,右手执笔指着校样,眼睛均匀地在原稿和校样之间移动。

为了减少头部左右摇晃和眼睛疲劳,原稿与校样应紧挨在一起。

默读时,一般以读七、八个字或三、五个词为宜,遇有较长的句子,可分次读完后,再在校样上将整个句子复校一遍。

一般地说,对校比折校要多费些眼神。

读校读校是两人合作进行的校对,即一人朗读原稿,一人看校样。

读稿人要每字、每句、每个标点符号都朗读清楚,速度要均匀、有节奏感,同音异义字、罕见的字、另页、另面、另行、居中、接排、空行、顶格、缩格等等版式上的记号,也要正确地读出。

看校样的人要聚精会神地听,认真地校对。

这种校对方法不但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不宜采用。

在以上三种校对方法中,如果以校对人数来分,折校和对校均属于单人校,而读校属于双人校;如果以校对时是否朗读出来分析,折校和对校均属于默校,读校当属于唱校。

编辑常用校对符号一览表校对符号及其用法本标准规定的符号及用法,适用于出版印刷业中文(包括各少数民族文字)各类校样的校对工作。

编号符号形态符号作用符号在文中和页边用法示例说明一、字符的改动1 改正增高出版物质量。

2 删除提高出版物物质质量。

3 增补要搞好校工作。

增补的字符较多,圈起来有困难时,可用线画清增补的范围。

4 换损污字坏字和模糊的字要调换。

5 改正上下角 16=42H2SO4尼古拉.费欣0. 25+0.25=0·5举例:2×3=6X:Y=1:2二、字符方向位置的移动6 转正字符颠倒要改正。

7 对调认真经验总结。

认真经结总验。

8 转移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要重视。

9 接排要重视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

10 另起段完成了任务。

明年……11 上下移序号名称数量01×××2 字符上移到缺口左右水平线处。

字符下移到箭头所指的短线处。

字符左移到箭头所指的短线处。

字符左移到缺口上下垂直线处。

符号画得太小时,要在页边重标。

12 左右移要重视校对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

34欢呼56歌5唱13 排齐校对工作非常重要。

必须提高印刷质量,缩短印制周期。

14 排队梯形 RH215 正图符号横线表示水平位置,竖线表示垂直位置,箭头表示上方。

三、字符间空距的改动16 加大空距一、校对程序校对胶印读物、影印书刊的注意事项:表示适当加大空距。

17 减小空距二、校对程序校对胶印读物、影印书刊的注意事项:表示适当减小空距。

横式文字画在字头和行头之间。

18 空1字距空1/2字距空1/3字距空1/4字距第一章校对职责和方法19 分开 Goodmorning四、其他20 保留认真搞好校对工作。

除在原删除的字符下画△外,并在原删除符号上画两竖线。

21 代替机器由许多另件组成,有的另件是铸出来的,有的另件是锻出来的,有的另件是……。

同页内,要改正许多相同的字符,用此代号,要在页边注明:○=零22 说明第一章校对的职责说明或指令性文字不要圈起来,在其字下画圈,表示不作为改正的文字。

使用要求:1.校样中的校对引线不可交叉。

初、二、三校样中的校对引线,要从行间画出。

2.校样上改正的字符要书写清楚。

校改外文,要用印刷体。

3.校对校样,应根据校次分别采用红、纯蓝、绿三种不同色笔(墨水笔或圆珠笔)书写校对符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