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15)分
内容?
1. 思考: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利益及身后 的祸患是什么?填写表格。
眼前的利益 身后的祸患
蝉
螳螂
黄雀
板书:蝉←螳螂←黄雀
2. 少年观察地仔细吗?你从哪些语句看出
来?(吴王的夸奖)
3. 出示句子体会吴王夸奖少年的原因,找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词,体会少年的机
智勇敢并进行习作指导。(仔细观察)
活动二 1、根据要求读课文。
二、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情况,
2、齐读、个别读生字、独自完成练
(1).出示生字、词语让学生读写完成练习以 习、描红生字。在文中找到相关的
及指导“螂、侯”书写。
词语填空。
táng láng bǐng bào zhū hóu
(
)(
)(
)
( )果 蟑( ) ( )子
( )螂 槟( )诸( )
4. 拓展小练笔:少年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们也要像少年那样细心观察。出示图,仔
细观察描写这只小动物。
小松鼠真是可爱极了。你看(
)。
— 1、再读课文,完成表格。
2、个别回答。
3、找神态、动词,说体会。 4. 先观察,画导图,再说写。
抓
举
张
嚼嘴
爪子
可爱
毛色
耳
眼睛
5. 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吴王明
胸( ) 新( )咽( )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熟生字、词
语。
(3).根据意思写词语。 三、理清课文脉络,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3、学生给课文分段后,并用自己的
话说每段的段意和内容。
活动三:理清螳螂、捕蝉、黄雀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
过渡:课文哪些段落具体的描写了这幅图的
课件
三、合作 探究,拓 展应用
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
10.螳螂捕蝉
年级 六年级 上/下册
下册
单元 第 3 单元
1 读通读顺课文。
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教
学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新词。
目
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边读课文边想象螳螂捕蝉的画面, 理清利害关系。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了解吴王为什么会听少年 的话,同时体会少年的计谋巧妙之处。
标
3
理清课文脉络,边读课文边想象螳螂捕蝉的画 面,理清利害关系。
课时
第一课时
4
日期 2018.4.6
主 备 刘பைடு நூலகம்兰 人
用时 教学环节 (分)
教师调控方式
学生活动
资源 准备 教师评议
一、 导入 (5)分
活动一:激趣导入 一、导入 1、 什么是寓言故事?我们学过哪些寓
言故事?(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 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 今天我们学习寓言故事——螳螂捕 蝉。(板书课题)
活动一: 1、 学生个别说。
2、 齐读课题并质疑课题。 螳螂是怎样捕蝉的?这则寓言故事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 检查 自学情况
(10)分
活动二:检查自学情况 一、出示自学要求: 13、、回自想读以课前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自3 学揭生示字课、题新。词。 2、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朵
白了吗?(恍然大悟)它的近义词是( ), 5.说说吴王明白的道理。
你能用箭头表示各国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楚国←吴国←其他诸侯国)
6.分角色朗读。
四、评价 小结
五、检测 反馈
(2)分 (3)分
6. 指导朗读。 7.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故事?让吴王明 白了什么?大臣的劝说和少年的劝说有什么 共同之处?他们带来的结果各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 活动四:布置练习 板书设计:
10、螳螂捕蝉 蝉←螳螂←黄雀←少年 楚国←吴国←其他诸侯国
活动四:完成练习
回顾 反思
我的 收获:
我的 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