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屡出差错毫无差别差强人意4、下列四组文字中都属于会意字的是()A.门木男刃B.目牛中寸C.牧好比休D.崖故案从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B.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C.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D.陆游《游村》中有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被许多学生写成“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对于黄河来说,晋陕峡谷好像是铜墙铁壁,滚滚流淌的黄河水,一进入这道_______在晋陕之间的天堑,就变得暴躁起来,若一队浩荡奔来的铁骑,在一道道关隘前,越战越勇,_________越陷越深。
在岩石与激流的_________中,碰撞出________的气势,又绘制出一幅幅令人心荡神驰的美景。
A.横亘却对抗惊心动魄B.横跨又对立惊天动地C.贯穿且抵抗惊世骇俗D.贯串而抗争胆战心惊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的家乡是个小山村,但那里山川秀丽,四季如春,堪称天作之合....的好地方。
B.该市为了“舍小家保大家”,经过反复论证,报请“防总”批准,扒堤行洪,其始作..俑者..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C.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D.何为“教是为了不教”?对叶老这一耳熟能详....的名言的理解,不少教育工作者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_________是满月,_______有一层淡淡的云,_______不能朗照,________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A.虽然却所以然而B.即使也因此但C.即使也因而但是D.虽然却所以但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B.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裂。
C.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又如顺水行船,轻松畅快。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发扬国光”。
10、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①匡衡抗疏功名薄②直北关山金鼓振③云移雉尾开宫扇④向传经心事违⑤佳人拾翠春相问⑥日绕龙鳞识圣颜⑦征西车马羽书驰⑧仙侣同舟晚更移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11、对下列句子判断不正确的是()A.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条件复句)B.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的。
(假设复句)C.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条件复句)D.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转折复句)12、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该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13、下列成语与出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洋兴叹——《庄子》B.井蛙之间——《庄子》C.卧薪尝胆——《左传》D.一字千金——《史记》14、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A. ⑥⑤④①③B.③⑥②⑤①④C.④③①⑥②⑤D.⑤③④⑥①②15、下列对中国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罗贯中的《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英雄好汉的故事。
B.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以记人为主。
C.柳宗元在其作品《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观点。
D.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诗经》。
16、下列句子中出自轼作品的有()①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②细看来,不是花,点点是离人泪。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下列作家、作品、体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死水》——闻一多——诗歌B.《班主任》——余光中——小说B.C.《龙须沟》——老舍——话剧 D.《日出》——禺——戏剧18、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此诗句的作者是()C.A.余光中 B.卞之琳 C.徐志摩D.席慕蓉19、《诗经》的首篇是()A.《硕鼠》B.《静女》C.《关雎》D.《蒹葭》20、“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作者是被誉为“七绝圣手”的()A.王昌龄B.贺C.高适D.岑参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从汉字造字方法的角度看,车、水、鸟、虫、木属于_____________。
(注:常用造字方法—象形、指示、会意、形声)2、词义包括词的语汇意义、词的语法意义和____________。
3、马蒂尔德是法国著名小说家____________的《项链》中的女主人公。
4、《劝学》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句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名句是出自仲淹的《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先忧愁之前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再享乐。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每题1分,共10分)1、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和诗人,被马克思赞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其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2、愈在文学上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巴金,原名尧棠,人,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4、“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和“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两个句子中的虚词“乃”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5、“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这副对联是用来挂在酒店门口的,很是生动形象。
()6、在《记念和珍君》中“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鲁迅用“伟绩”“武功”这些反语,增强了讽刺意味。
()7、“收藏市场温度过高,势必刺激更多的膺品流入市场,导致鱼木混珠的情况屡屡发生。
”这句话中没有错别字。
()8、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使用的是倒叙的写作手法,使整部小说充满着悬念。
()9、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10、唐代著名诗人愈在《师说》一文中阐释了对教师作用的看法的句子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四、古代诗词鉴赏(10分)(一)唐诗赏析(5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宋词赏析(5分)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4.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文言文阅读(10分)。
人患鼠明万历年间,山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佳猫捕制之,反为所食。
人患鼠,乞猫于。
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②,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何不。
②垣墉:泛称墙。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1)其子患之()(2)是非若所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