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敬老院养老院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敬老院养老院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2项目拟建地址
1.3项目规模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编制依据
1.6编制原则
1.7项目定位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三章地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3.1地址选择
3.2外部条件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建设方案
4.1建设内容:
4.2建设方案
4.3土建设计方案
4.4公建配套工程
第五章节能
5.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5.2工程项目节能措施
5.3节水
第六章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方案
6.1环境影响分析
6.2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7.1项目组织
7.2项目管理
第八章项目招标方案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
9.1项目建设期
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9.3工程施工与管理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依据
10.2投资估算范围
10.3项目投资估算
10.4资金筹措
第十一章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三章结论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敬老院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边某某
1.1.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某某市庆强公司建立于一九九二年,生产销售于一体,多年以守法经营,诚信销售立足于全国各地的橡胶防老剂销售之列,取得了效益的同时,为国家缴税千万余元。

1.2项目拟建地址
项目拟建地位于某某市庆阳唐户屯,太子河畔。

1.3项目规模
项目占地21亩,拟建三层砖混结构环型楼1栋,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餐厅1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

活动场1000平方米。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用地:项目占地21亩,拟建三层砖混结构环型楼1栋,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一层砖混结构餐厅1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

活动场1000平方米。

项目建筑面积:。

活动场:1000平方米;
绿化率:40%;
总容积率:0.55。

1.5编制依据
⑴《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⑵《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
⑶《办公建筑设计规范》(GBJ11-89)
⑷《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⑸《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⑹《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⑻《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6编制原则
通过对该项目的基本概况进行调查了解、根据辽宁省某某市老人赡养现状及老年人总量和预期老年人总量发展,经考察,认为项目可行。

并根据某某市总体规划要求,对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条件、技术方案、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项目运营情况及财务评价进行分析。

1.7项目定位
本项目定位为中档,目标客户为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部分家庭老年人、乡镇部分比较富裕的家庭中的老年人和作为社会慈善部救助的部分孤寡老人。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未来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功表示,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巨大的社会保障压力。

其中的重中之重是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着力解决。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规划指出,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将完善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政策,为老年人随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

此外,要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增强老年人运动健身和心理健康意识,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2.1.2老年人养老逐步向养老院转移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那些所谓的养老院是些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的安身之地),国内老年人养老讲究“三代同堂”,老死不离儿孙。

但随着近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改变;核心家庭趋于普及,传统家庭逐渐减少,一方面下一代与老一代分居现象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家庭结构演变又表现为老少两代在居住上“分而不离,离而不远”的特点,因此老年人不堪忍受“空巢”的孤单寂寞之苦,从过去不肯到养老院开始向往养老院,养老观念和居住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2.1.3家庭因素催生老年人公寓的产生和发展
自我国七十年代中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三口之家”现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家庭结构。

许多独生子女成家之后,所面临的是每对中青年夫妇在繁忙的工作压力和残酷的生存发展竞争条件下要照料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再加之老年人多愁善感及实际上的“代沟”,由此引起了一系列没完没了的家庭烦恼及社会问题,建设老年人公寓的呼声日益高涨。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某某市老年人现状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某某市老年人每年正在以3.3%(约8800人)的速度递增。

2010年,某某市老年人口已达到30.9万人,占人口总数(183.5万人)的16.8%,到2020年将达到42.3万人,占人口总数(186.5万人)的22.7%。

到时,平均4.4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会越来越多,这也是某某市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

2.2.2老年人居住养老问题现状
2.2.2.1老年人公寓明显不足
2.2.2.2养老院规模小、配套设施不足
2.2.2.3养老院需要建设
2.2.2.4服务人员的安排
如果在某某唐户屯建一家养老院,就能安排工作人员20-30人,具能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承担一份责任。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龄工作具体要求
本项目实施,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

广大老年人曾经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让老年人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

2、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老龄工作的重大举措。

老龄工作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

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必须办好、办实。

3、减轻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压力的重要举措。

解决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后顾之忧,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子女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老年人提供健康锻炼和服务,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减轻家庭和政府的压力,对解放劳动力、增强生产力,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长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4、是党和政府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需要。

本项目建设,不但顺应了老年人群体的“民意”,而且吸纳了一批下岗人员再就业,不仅解决了因下岗带来的经济困难问题,而且通过在老年福利事业岗位上辛勤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

搞好老年公寓建设是适应新形势发展、促进老年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6、某某市唐户屯敬老院是某某市一所福利机构,项目建设符合区域福利规划、合理配置福利资源的基本原则。

7、项目建设希望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能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并无偿划拨21亩土地用于项目建设。

综上所述,建设一座具有相当规模、较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社会福利机构,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第三章地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3.1地址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