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概括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什么被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图片和数据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一战”期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因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方法。
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民族工业成长的艰辛和不屈,发掘民族资本家的精神遗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难点: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三、板书设计一、结晶——近代民族企业及其特点1.工业结构:2.分布地区:3.经济地位:二、历程——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三、精神——民族资本家的精神遗产四、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卢作孚像。
说明他们是近代中国的精英企业家,我们追寻他们一生的事业,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的发展。
新课:一、结晶——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及其特点在地图上展示上述企业家的重要企业并作简介。
张謇:张謇的事业在南通。
1896,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后来发展成为一个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包括纺织、面粉、造纸、火柴、电气、航运、金融的综合性企业。
荣氏兄弟:荣氏兄弟以面粉业起家,又衍生出纺织业,成为近代中国的纺织大王和面粉大王,其企业主要分布于上海、无锡等地。
范旭东:范旭东的心血倾洒在化学上。
1917年他开始开始创办天津永利碱厂,1926年终于成功生产。
1937年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投入生产。
毛泽东誉其为“工业先导,功在中华”卢作孚:卢作孚是近代中国航运业巨子。
企业在重庆,起名“民生”。
▲据地图、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二、历程——“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根据预习作业,学生按时间叙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同时教师画示意图并改正预习题中的普遍错误。
1.初步发展: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给了中国极大的震撼。
《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的赔款也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求扩大税源,增加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1896年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舆论极为轰动。
轰动的原因在于他是1894年的状元。
材料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讲格致(物理),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年)▲张謇认为西方强大的根本在哪里?中国发展工业能达到什么目的?由此可见张謇办实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2.短暂的春天中国兴起不久的实业在20世纪初迎来了一个短暂春天的快速发展时期。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商办企业增长数额据统计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增长率达到了13.4%,这个速度是一个可以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相媲美。
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使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呢?材料尤其是1913年9月张謇执掌农商总长后,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专管实业调查和发展计划。
他还注重经济立法,在他任内,北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奖励实业发展的法律和条例。
据统计,1912—1916年间公布的这类条例、法规有8 6项之多。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引导学生注意“北洋政府”,学生从中明确这是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之后。
得出结论政府的政策有利于工业发展。
材料公司组织往往以资本薄弱,开办为难,由公家酌提基金,作为保息,所以保持民立公司之信用,俾易观成,又以殖产兴业,棉铁最为重要,此项工厂资本较巨,非民办所能开办。
”因此,特制订《公司保息条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张静如主编▲得出结论办厂的资金有一定保证。
图片材料:亚光火花,本店不进日货▲得出结论国内市场条件较好。
材料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总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得出结论国内国际市场条件较好。
▲归纳:从所列条件归纳:通常分析经济发展原因可从什么角度着手(政治、经济)在这些有利条件下,民族企业迅速发展。
张謇的大生企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方面大生企业陆续进口机器设备创办了大生二厂、三厂、副厂等新厂;另一方面大生企业仅一、二厂在1921年资本增加到360多万两,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
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建了纱厂的原棉基地,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
到1923年,其资本总额达到了3448余万元,为当年荣氏家族的申新、茂新、福新企业系统资本总额的3.5倍以上。
1922年,在北京、上海报纸举办的成功人物民意测验中,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张謇得票数最高,他走到了一生的顶峰,这一年正好是他70大寿。
荣氏兄弟于1900年创办宝兴面粉厂,后改名茂新面粉厂;1913年创办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办申新纺织公司,抱着“五个铜板本钱,做十个铜板生意”的劲头,低成本扩张,兼并兼并再兼并,发展成为了中国的面粉大王。
至1922年荣氏兄弟面粉厂的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
至1936年,拥有纱锭57万枚,布机5304台,约占全国(除东北三省外)民族资本棉纺厂纱锭和布机总数的1/5以上。
人钟牌棉纱和兵船牌面粉成为当时著名的商标。
▲导致一战期间短暂春天的有利条件能持久吗?一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陷入萧条。
1922年,由于大量棉纱涌入中国,造成棉贵纱贱(从1922年10月到1924年6月,上海交易所的棉花平均价格上涨了73%,厂家不堪其重,爆发了纱厂危机,到1924年初,三分之一的上海纱厂停产歇业)向来赢利的大生一厂亏损39 万多两,二厂亏损31万多两。
1922年成为大生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黄金时代戛然而止,且一去不返。
荣氏兄弟的申新各厂自1923 至1924 年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的产销也在下降,从盈余转为亏损。
3.国民政府前期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
荣氏家族迅速发展。
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厂、纺织的比重,分别占30.7%,29.4%。
棉纱大王的桂冠也落在荣氏身上。
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化学工业也有所发展,他的代表人物是范旭东。
材料: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
我国先有纯碱、烧碱,这只能说有了一翼;现在又有合成氨、硫酸、硝酸,才算有了另一翼。
有了两翼,我国化学工业就可以展翅腾飞了。
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对红三角牌纯碱的评语而化学出身的范旭东则成功的为中国工业配齐了“酸、碱”两翼。
1917年范旭东投资建永利碱厂,以高薪先后聘请了留美化工专家侯德榜等。
将近十年的探索中,范旭东面临债台高筑、被迫停工的情况下极力说服股东继续投资支持技术钻研,一以贯之的支持侯德榜(对这样难得的人才,我希望大家像支持我一样支持他的工作)。
1926年终于成功生产出纯碱,并在当年美国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的评语。
4.抗战时期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
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手创的事业被毁于一旦,精神上受了严重创伤,1938年2月,荣宗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
范旭东的化工厂在战争中也几乎全部沦入敌手。
8月21日、9月7日、10月21日,日机三次轰炸南京厂,厂区共中87弹,狼藉一片。
而拥有民生公司的卢作孚,他的名字可载入战史。
1938年秋,民生公司用22艘轮船和征用的860只木船,冒着日机轰炸,用40天时间,赶在枯水期前,将堆积在宜昌的9万吨工业物资和3万人员抢运入川。
整个宜昌大撤退,民生公司的船只担负了90%以上的运输量,为报效国家,卢作孚只收取极为低廉的运费,民生的经营损失在400万元以上。
民生公司为宜昌大撤退付出了惨重代价——每天都有轮船、木船被炸,每天民生公司都有员工献出生命,公司共计损失轮船16艘,116名员工牺牲,61人受伤致残。
“这一年我们没有做生意,我们上前线去了,我们在前线冲锋,我们在同敌人拼命。
”5.抗战后陷入绝境。
▲概括:民族工业的兴或者衰与什么有关?政治环境;列强入侵;材料:张謇:謇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尤不幸而抱欲为中国伸眉,书生吐气之志愿。
民族不独立,政府不改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永远生活在朝不保夕的境地。
早在中国短暂的春天时期,美国的费正清就给过它“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的评语。
三、精神尽管没有前途,这些精英企业家们仍然抓住一切机会,百折不挠,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经济奇迹。
这些奇迹在今天的中国续写昔日的辉煌。
1995年10月百年厂庆暨江苏大生集团的组建,标志着企业逐步发展成产权多元化、效益规模化、技术高新化、工贸一体化,跨行业发展的新型现代企业集团。
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初期曾被邓小平同志赞誉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
中信集团现已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1968年3月更名天津碱厂。
到2004年,天津碱厂纯碱已畅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天津碱厂成为中国最大的纯碱、精铵生产商和出口商。
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984年由卢作孚儿子卢国纪重建,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以长江航运、物流、能源和地产为主营方向的大型民营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