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钢新机场配套电网投资建设、经营模式创新 孙静

首钢新机场配套电网投资建设、经营模式创新 孙静

首钢新机场配套电网投资建设、经营模式创新孙静发表时间:2017-11-16T18:18:24.35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作者:孙静杨涛举[导读] 摘要: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北京电力”)供电面积覆盖北京全境1.64万平方公里,客户达到700余万户,承担着保障党和国家首脑机关及首都各类重大政治、文化交流活动安全可靠性供电的重要使命,在保障首都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网北京石景山供电公司北京 100043)摘要: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北京电力”)供电面积覆盖北京全境1.64万平方公里,客户达到700余万户,承担着保障党和国家首脑机关及首都各类重大政治、文化交流活动安全可靠性供电的重要使命,在保障首都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网北京电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推动企业和电网发展,圆满完成APEC会议、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北京田径世锦赛等一系列政治供电任务。

近年来,国网北京电力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连续三年在北京市政风、行风测评中取得桂冠,连续十年保持首都文明单位标兵,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AAA级信用企业”。

关键词:配套电网;投资建设;经营模式;创新一、实施背景(一)解决首钢及新机场地区电网现状的需求1.首钢地区电网现状首钢总公司始建于1919年,因历史原因,首钢地区电网由首钢公司独立建设运营,共有自备电厂1座(25万千瓦),220千伏变电站1座(36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7座(100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7座(40万千伏安)。

根据北京市总体安排,首钢工业区于2010年底已全部停产,仅通过110千伏九总降站(现状电源为公司所属220千伏永定站、栗园站各一路)及其所带3座35千伏站(一、二、五总降)为首钢厂区、3.6万户居民和700家商户供电。

该站投运于1979年,2016年全站最大荷约6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9%,已不满足N-1运行,无法满足园区新增负荷需求及供电可靠性要求。

目前首钢园区内电网由首钢动力厂运行管理,厂区总负荷约7万千瓦,年用电量约2.5亿千瓦时,销售电价为729.54元/兆瓦时。

2.新机场地区电网现状规划中的新机场及辐射经济区所处的北京市榆垡、礼贤地区为传统的农业地区,现状周边电网较为薄弱,仅有1座110千伏求贤变电站,主变2台,变电容量6.3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3座(南各庄、榆垡、礼贤),主变6台,变电容量5.63万千伏安。

2016年3月,市政府批复了大兴新机场配套电网规划方案和选址方案,规划新建“1+2+3+4”共10座变电站,其中机场红线内一期建设2座11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及以上外电源总投资约12.8亿元,其中红线外投资8.8亿元,红线内投资4亿元。

目前,配套规划的10座变电站新建工程的规划和选址方案已取得市政府批复,而新机场配套电网投资建设模式、产权归属、计量方式、电价类别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电力公司未来在本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电力体制改革对电网规划的影响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开启。

新电改“放开两头、管住中间”,对电网投资、成本、效率、公平的监管更加严格,行业发展环境、电力市场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

特别是增量配电投资主体和配电业务的放开,在催生多元化增量配电投资主体的同时,也将为公司带来配电网规划边界条件更加复杂,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有序建设和并网管理难度加大等一系列挑战。

随着首钢、新机场等功能区的建设发展,城市重点区域尤其是功能区负荷将进一步增加,这要求电力公司既要能够满足热点地区远景规划的需求,提高重点核心区域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还要在与外部竞争的博弈中下先手棋,在电力市场中抢占先机,争取优质客户资源,不断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新首钢、新机场未来规划1.新首钢规划未来,新首钢将定位为钢铁和城市综合服务商两大主导产业并重协同发展的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园区未来将重点围绕文化创意、高新技术、高端服务等产业,以高端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为主要内容,建设成为产业与环境综合转型升级的示范区,规划了“五区两带”空间格局,包括工业主题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区、总部经济区、综合配套区、滨河综合休闲带、城市公共活动休闲带。

总占地面积达8.5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320万平方米,最大负荷约55万千瓦,饱和年用电量约16亿千瓦时,约占整个石景山区年用电量%。

根据《北京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定位为A+类供电区域,配套规划调整为“3+6”座变电站:新建3座220千伏变电站(其中永定220千伏变电站已投产、石龙站由原110千伏调整为220千伏变电站),增加变电容量216万千伏安,进一步完善地区220千伏环网结构及分区联络线;新建6座110千伏变电站,增加变电容量120万千伏安,110千伏网架形成4组典型链式接线,变电站均实现不同方向电源;配套新建隧道61公里。

总投资22.5亿元。

2.新机场规划北京新机场建成后,占地约67.9平方公里,其中北京43平方公里,围绕机场规划建设的临空经济区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规划用地150平方公里,其中北京地区50平方公里。

新机场初期建设民航跑道4条,旅客年吞吐量约4200万人次,年用电量约3亿千瓦时。

终期建设民航跑道6条,旅客年吞吐量1.3亿人次以上,是目前首都机场的1.5倍,年用电量约8亿千瓦时。

根据《北京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新机场地区定位为A+类供电区域,自2008年新机场初步选址大兴后,公司即提前启动新机场-新航城配套电网的规划研究,按照北京市与新机场集团的协议,新机场市政配套全部由北京市予以保障。

2013年,公司受北京市机场办委托正式启动规划方案编制,正式提出了“1+2+3+4”的配套电网规划方案,随即会同北京市规委、大兴区政府启动选址选线工作。

1座新航城500千伏变电站;张家务、杨各庄2座220千伏变电站;张华、广厦、紫各庄3座新机场红线外110千伏公共变电站;新机场红线内4座110千伏变电站,其中一期2座,终期再建2座。

3.面临的机遇按整体规划,首钢及北京新机场建成后,本体及辐射经济区将新增供电面积98.56平方公里,新增年用电量24亿千瓦时。

考虑由于首钢及新机场的开发建设,辐射区域内的物流、仓储、商业服务、宾馆等产业也随之发展,将会带来稳定的负荷增长,使首钢、新机场地区及周边成为潜在的优质客户。

因历史原因,首钢地区电网由首钢公司独立建设运营,转型后,首钢公司希望成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能源综合服务商,整合水、电、气、热,实现能源综合利用,并提出要投资建设并运营110千伏变电站及以下配电设施,成立独立配售电公司,实现高压自管。

新机场自规划初期,配套电力设施的建设运维界面、产权归属、投资回收渠道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机场方面主张自行建设管理、区域内转供电的运行模式。

若上述两个区域延续传统管理模式,供电公司不仅丧失了加强地区电网建设、提升社会影响力的最佳机遇,同时失去了潜在的优质客户资源,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内涵做法借助北京地区经济发展及转型的契机,结合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大力拓展电力市场,加强与政府部门及外部机构的对接协调,探索创新以首钢老工业区电力基础设施改造、新机场及其经济辐射区配套电网建设为样板的投资建设运营模式。

(一)紧抓电力市场机遇明确经营模式发展方向电力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策略和模式,在当下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经济新常态下短板凸显。

当前,北京地区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转型期,为公司实现提速电网发展、加快市场开拓等目标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

我们要紧紧抓住公司发展的黄金期,准确把握地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战略定位,充分利用重大历史机遇,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在抢抓机遇中拓展营销市场,主动融入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保障城市重点热点工程建设,规划引领电力行业发展格局。

1.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与区域发展互相融合结合北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和“多中心”功能调整格局,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业务融合,与政府共同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关注区内民生项目,联合政府机构共同组织活动,主动服务、贴近用户、加大宣传。

加强与政府间的协调沟通,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建设。

2.紧跟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关注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对于区内基础设施改造、外来引进项目、组织重大活动等重点工程进行充分了解、提前介入、主动服务、追踪进度,明确抓住机遇的紧迫性。

关注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加强与政府部门协调沟通,努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经营范围。

以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根本标尺,转变电力公司建设经营管理模式,在服务大局中提高公司发展水平,使电网布局和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相一致、相协调,在经济新常态下,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二)加强与政府对接寻求政策支持与保障1.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自2016年4月起,北京公司开始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进行电网规划及系统对接的进程,8月正式签订了智能电网规划建设合作协议。

4月26日,王安顺市长主持召开了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5月11日和17日,张维、刘印春副秘书长和市发改委分别研究和部署了新首钢地区发展建设近期工作。

会议要求北京市电力公司、首钢总公司,抓紧园区电力配套设施规划对接,尽快启动石龙站、首钢站等两个变电站规划建设,并结合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创新首钢老工业区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模式。

会后,公司重大办、发展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对首钢电网投资模式进行了研讨,与首钢总公司多个部门进行了数次洽谈对接和站址现场踏勘,就园区电网规划调整、园区电网管理模式、变电站投资划分、近期用电需求解决方案、现状居民和商业负荷用电改造、新能源发展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初步形成《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国际一流智能电网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和三份变电站投资划分协议。

2.新机场自2017年7月起,在新机场项目规划过程中,北京公司与新机场建设相关部门和领导展开了多次商讨和会谈,于11月达成协议内容的一致意见。

7月28日,北京新机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七次会议。

8月4日,北京公司对第七次会议进行复函,经认真研究,为确保新机场优质安全供电,报请国家电网公司后,建议对场外电源修改。

8月18日,发展改革办公厅正式发布了第七次会议纪要。

在此期间,北京公司及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同步进行投资划分协议的对接。

11月,协议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并报高层领导审批。

(三)优化电网规划布局争取外部资源配置优势从优化电网规划布局、提升公司投资经营水平出发,重新策划项目的投资经营模式,使整个规划项目的社会总成本最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一切可供利用外部资源的配置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