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内家具与陈设

室内家具与陈设

第五章室内家具与陈设中国传统家具发展概述:中国传统家具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的商朝。

从商朝发展到明清时代的近3500年间,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1)商、周至三国时期。

我们祖先由席地跪坐的生活习惯而形成了矮型家具。

(2)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席地跪坐的习惯依然存在,在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下,高型家具由此引进,席地跪坐的习惯渐渐向垂足而坐的生活习惯过渡。

(3)宋元时期。

垂足而坐的生活习惯普及,高型家具随之流行、发展。

(4)明清时期,这是我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高峰期,形成了东方家具特有的艺术风格。

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家具己普遍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当时人们在室内就地铺席,人们跪坐在席上。

期间,席地而坐、在床榻上伸足平身侧身斜坐、盘足坐及垂足坐同时存在,总趋向是向垂足坐过渡。

此时高型家具有桌、案、长凳、圈椅、靠背椅和平面的床。

家具的造型简明、朴素大方,结构上采用中国建筑结构的抬梁木构架的结构方式,使结构趋于合理的简化。

当时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里,高型家具的使用已十分普遍。

这些家具的造型十分接近现代生产的框架结构的家具,为宋明时期的家具风格奠定了基础。

对峙时期,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已经遍及于普通百姓家庭,由此高型家具完全得到了定型和迅速的发展。

了城市的繁荣。

这些社会因素促使明式家具达到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顶峰。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明代的苏州、北京,清代的广州、扬州和宁波等地逐渐发展成家具制作中心。

由于各地的作法不同,当时出现了称为“苏作”、“宁作”、“广作”等不同的艺术风格。

当时从南洋各地输入的名贵木材如花梨、紫擅、红木等,为明式家具特有的结构造型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这些木材质地坚硬,色泽和纹理优美,在制作家具时,可采用较小的结构剖面,制作精密的榫卯,并进行各种精细的雕饰和线脚加工,这形成了明清家具艺术风格的特色。

从明清家具的发展过程看,从明至清初时期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因为这时期的家具无论硬木,还是大漆家具,甚至是民间的柴木家具,都以它造型简洁、结构合理、线条挺秀舒展、比例适度、注重使用功能、素雅端庄的自然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

清代中后期的家具继承了明代家具构造上的特点,但造型趋向复杂,风格华丽厚重,线条平直硬挺,雕饰增多,大量饰以牙、角、玉等的镶嵌装饰,却忽视了家具结构的合理性和与人体的协调性。

因而这时期的家具显得尺度大而形重,在官场中炫耀气派,人们称其为“清式家具”。

明至清初是我国传统家具发展的历史高峰,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从艺术造诣来看,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对17至18世纪西方家具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明清家具在当今世界上仍有重要地位。

这时期的家具,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5大类:(1)坐具——杌凳、坐墩、交杌、长凳、椅子。

(2)承具——炕桌、长方桌、方桌、条案、香几。

(3)卧具——榻、罗汉床、架子床。

(4)庋具——箱、架格、柜格、立柜、闷户橱。

(5)其他——屏风、衣架、面盆架、镜台、灯台等。

明清家具的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材与用材的统一。

(2)结构与造型的统一。

(3)实用与美观的统一。

(4)细部处理与整体效果的统一。

我国明式家具研究的著名学者杨耀先生在其著作中称:“明式家具有很明显的特征,一点是由结构而成立的式样,一点是因配合肢体而演出平衡。

从这两点着眼,显然它的种类千变万化,而归综起来,它始终保持着不太动摇的格调。

那就是简洁、合度”。

外国家具发展概述:外国古典家具史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奴隶社会的古代家具、封建社会的中世纪家具和文艺复兴及其后的近代家具。

11500年前后的极盛时期,曾创建了灿烂的尼罗河流域的文化。

从现有资料看,当时木家具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常见的家具有桌椅、折凳、矮凳、榻、柜子等。

矮凳和矮椅是当时最常见的座具。

它们由四根方腿支撑,座面多采用木板或编草制成,椅背用窄木板拼接,与座面成直角连接,椅架用竹钉钉接,正规座椅的四腿大多采用动物腿型,显得粗壮有力。

脚部为狮爪或牛蹄状,底部再接以高木块,使兽脚不直接与地面接触,更具装饰效果。

四腿的方位形状和动物走路姿态一样,作同一方向下行并列安置,形成了古埃及家具造型的一大特征。

色彩和纹样装饰上,多上油漆,并有各种动植物图案和几何图案,以红、蓝、绿、棕、黑、白色为主,并有各种镶嵌。

榫接的技术和雕刻加工技术已相当熟练。

6世纪的希腊家具与同时期的埃及家具一样,都采用严格的长方型结构,同样具有狮爪或牛蹄的腿、平直的椅背、椅座等。

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家具开始呈现出新的造型趋向。

镟木技术的出现推进了家具艺术的发展。

这时的座椅形式已经变得更加自由活泼,椅背不是僵直的,而由优美的曲线构成。

椅腿变成具有镟木曲线的风格。

方便自由的活动座垫,使人坐得更加舒服。

希腊家具的最大功绩是创造了优美单纯的形式。

风格。

当时的木家具今已无存,但铜家具幸获保存。

尽管在造型上与古希腊家具有相似之处,但具有凝重的罗马风格特征。

当时的家具有单人椅、双人椅、靠背椅、折叠凳、长凳、座榻、床和桌等。

2式,并掺和了波斯的细部装饰,以雕刻和镶嵌最为多见,有的则是通体施以浅雕。

装饰手法常模仿罗马建筑上的拱券形式,无论镟木或镶嵌,装饰节奏感很强。

镶嵌常用象牙和金银,偶尔也有宝石等。

凳椅都置有厚软的座垫和长型靠枕。

装饰纹样以叶饰和象征基督教的十字架、圆环、花冠以及狮、马等纹样结合为基本特征,也常用东方几何纹样。

意大利人将罗马文化与民间艺术揉和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形式,称为仿罗马式。

其主要特征是模仿建筑的拱券,最突出的是镟木技术的运用。

有全部用镟木制作的扶手椅,橱、柜顶端用两坡尖顶的形式,有的表面附加铁皮和铆钉,镶板上用浮雕及线雕。

装饰题材有:几何纹、编织纹、卷草纹、十字架、基督、圣徒、天使、狮等。

家具模仿建筑上某些特征,如采用尖顶、尖拱、细”柱垂饰、线雕、透雕的镶板装饰,与具有厚实感的罗马式家具迥然不同。

哥特式家具的艺术风格还在于精致的雕刻装饰。

家具的每一处平面空间都被有规律地划成矩形,矩形内布满了藤萝、叶、根茎和几何图案的浮雕,这些纹样大多具有基督教的意义。

3、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文艺复兴时期是公元l扯16世纪欧洲i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变革时期,文艺复兴最早发源于意大利。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式家具的发源地。

这种家具的主要特征是:造型厚重庄严,线条粗犷。

家具多呈直线的造型形式,采用古代建筑式样的柱、门廊、山形沿帽、旋涡花饰,家具以成套的形式出现于室内。

同时还出现了箱形长榻,为后来的“沙发,,提供了雏形。

当时欧洲各地,特别是法国文艺复兴式的家具,在家具中充分体现了强烈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在装饰上出现许多女神像柱、半露柱及各种花饰和人物浮雕。

座椅上出现了天鹅绒或皮革包面的垫子等。

4、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家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艺术风格的变迁,欧洲大陆的艺术潮流由文艺复兴时期进入巴洛克、洛可可时期。

这时期的家具在整个家具发展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它具有热情奔放及丰富委婉的艺术造型特色,这一时期家具风格并不受建筑风格改变的影响,主要基于家具本身的功能需要及生活需要。

尽管文艺复兴时期已经以人性作为设计艺术的原则,但真正以生活需要作为设计原则的首属巴洛克。

巴洛克风格的住宅和家具设计具有真实的生活性及丰富的感情,它更加适合于功能需要,充满精神祈求。

因此巴洛克风格开创了将艺术设计和生活本身需要密切结合之先洞。

巴洛克家具的最大特点是将富于表现力的细部相对集中,简化不必要的部分,而着重于整体结构,因而它舍弃J,文艺复兴时期复杂的装饰,而加强整体装饰的和谐效果,使家具在视觉上的华贵和功能上的舒适更具统一。

18世纪的30年代逐渐被洛可可风格所代替。

洛可可风格家具的最大成就是将优美的艺术造型与舒适的功能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完美的工艺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家具的形式和室内陈设、室内墙壁的装饰完全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室内设计的新概念。

通常以优善的曲线构架,配以织锦缎,并用珍木贴片,表面镀金装饰,使得这时期的家具不仅在视觉上形成极端华贵的整体感觉,并且在实用和装饰效果的配合上也达到了空前完美的程度。

5、新古典风格的家具:风靡于17世纪和18世纪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发展到后期,其家具装饰开始走向繁复怪诞的境地。

以瘦削直线的结构为主要特色的新古典风格一反这种倾向,成为一种新潮。

新古典风格大致分路易十六时期。

其最大特点是将设计重点放在水平与垂直的结构上,完全抛弃了路易十五式的曲线结构和浮夸装饰,以直线造型成为其政时期的家具。

这时期的家具以古代希腊、罗马家具为主要模仿对象,可以说是一种彻底的复古运动。

整体给人以宏伟、显赫的气势,但帝政式家具毫不考虑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生搬硬套,从而显得笨重和虚假。

6一批艺术家和建筑家,他们竭力主张艺术家和工艺师相结合的路线,强调个人手工的优异技能以求创新设计形式。

尽管他们否定了机械生产的可行性,但由此而创造出一种具有简单朴实充满着乡土气息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米夏尔·托奈特,以他的实干精神解决了机械计界,大部分艺术家、设计师都己意识到只有在大机器生产方面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德国青年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一跃而成。

为新兴设计的领袖,成为“包豪斯”学派的带头人。

在家具方面,其设计的特点是重功能、简化形体、力求形式同材料及工艺的统一。

同时期的著名家具设计师有马赛尔·布劳耶。

1925年他成功地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张钢管背椅,成为金属管家具的创始人。

“重理”的设计倾向:“重理”的设计倾向立足于工业技术的成就,讲求产品生产高效能、高精度与低消耗的经济效益,季视功能使用上舒适、方便,表现出现代工业技术所必有的严格而精确的结构特征。

同时人体工程学己在家具设计领域中得到研究应用。

“重情”的个性表现:这种表现着眼于手工艺技术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结合,讲究严谨的轮廓线条与微妙的细部处理,强调材质趣味与纯熟的技艺表达效果,并且有浓郁的乡土气。

有代表性的是北欧家具。

芬兰的阿尔托用层压弯曲成形技术,使木材既有优美的形式又有舒适的触觉感,在生产中成为一种真正的工业化材料。

这种技术从1930年起在世界各地流行开来。

1960年后,追求“个性’’和“象征”的倾向开始流行。

20世纪40年代,运用合成树脂和高频胶合技术制成了高性能的弯曲木和各种人造板材。

刨花板在1950年问世,为家具的革新开拓了新的领域。

20世纪50年代丹麦的有机形雕塑木质家具是北欧设计风格的代表。

60年代到70年代,各种体积小、重量轻、高精度的专用设备不断涌现,为家具的小批量、多品种的加工开辟了新的途径。

与此同时组合家具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这种新型家具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整体组群的形式,由单体组合发展成为部件装配式的单元组合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