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己知彼与职业生涯规划

知己知彼与职业生涯规划

知己知彼与职业生涯规划张建中 2008年11月5日《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又有言,商场如战场,而且孙子所言的知己知彼也早已被淋漓尽致地运用在商战之中。

还有人言情场亦如战争从而也运用知己知彼论,殊不知在所有的关于双方的社会交往之中都需要我们好好运用知己知彼论,当然想失败的人有不运用的权利和自由。

还有古语言,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时值今日,恐怕“男亦怕选错妻,女亦怕入错行,因为男女平等了。

我们今天虽然只讨论如何“选”好行,但大道相通,对于“选”郎或妻也可以借鉴一二。

知己知彼与选择经济学上有两个著名的理论:机会成本和路径依赖。

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

路径依赖定义是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迫使你以后的路也不得不按着这个选择走下去。

这两个理论都道出了一句话,选择是很重要的。

机会成本就是说你选择了A 就不选择B了,你选择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就不能同时选择产品营销了。

路径依赖就是说你今天选择了A,明天很有可能只有选择A1或A2的机会,而不会再有选择B1、B2的机会了;再通俗地说就是你高中选择了理科,高考时就很难再选择中文等文科类专业了,你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优先考虑技术等理工类职业。

由此可见选择的重要性,特别是关系于人生重大转折的选择。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呢?没有好与不好,只有正确与错误。

要想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努力“知己知彼”。

对于个人而言,这里所谓的“已”就是自身情况,包括志向、性格、知识结构、喜好兴趣、身体状况以及优缺点;这里的“彼”就是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

对于企业单位而言,这里的“已”指所处的行业、自身的定位、所在地区情况、具体的岗位需求,“彼”就指员工的志向、性格、知识结构、喜好兴趣、身体状况以及优缺点等相关的信息。

三维一体知己知彼法在上面我们已经谈了,这里的“已”包括了志向、性格、知识结构、喜好兴趣、身体状况以及优缺点等各个方面。

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讲的就是一切都从一个圆点开始,我们的人生也可以看作是从一个圆点开始,就比作是坐标系中的圆点“O”吧,以这个圆点为核心,我们将逐步建立起人生的三维坐标系,确定我们的人生目标,继而可以规划一条从圆点到目标点的人生之路,让我们一步一步来,一步一步地借助通过数学中的三维坐标系搭建一个三维一体知己知彼知己知彼法。

一、知“兴趣”而定“X轴”通过兴趣,我们可以从“O”这个圆点我们可以引出线,就看作是坐标系中的X轴。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比较感兴趣或者接触较多的一个行业,比如父母都是教师,则可能从小就对教育接触比较多;如果家庭有着艺术的传统,则就会比较容易对书法或绘画产生兴趣;还有的会从小喜欢运动、或者喜欢在外面奔跑、甚至对小动物有很强烈的喜好。

这些都是我们的兴趣所在,它既会因先天而定,也会受到后天的成长环境的影响。

也许有些朋友们会说,我没有兴趣,不知道喜欢什么,那么就可以从平时我们更倾向于、更容易关注某些事物。

如果确实是连关注的都不了解的话,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当我们没有主动选择时,社会会为我们选择一个,也就是被动地接受一些安排,从而确定我们所在的行业,这样虽然不是很合适,而且也会非常不稳定。

虽然不能明确地固定地确定X轴,但如果能够选择好Y和Z轴,同样我们的人生也会有精彩的记录的。

当确定了X轴之后,我们的人生三维坐标系就有了一维,就有了一个目标,即点A,如图1X行业/兴趣O A目标图1二、知“性格”而定“Y轴”大自然中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叶子的不同更多在纹理,而人的差异更多的是性格,俗语百人百性说的就是这个,由此可见性格的复杂性。

百人百性的俗语还体现在人性格的多变性,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准确了解性格的难度,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准确地通过观察、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它。

从心理学的产生、性格这个概念的成形到现在,众多的专家和学者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测定性格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有效地运用这些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尽快地较为准确地测定出我们的性格,从而指导我们的选择和判断。

因为性格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所以任何一种方法和工具都无法在很大程度上较为全面和准确地测定出来,所以在此笔者建议采用多个方法和工具,综合每一个方法和工具的测定结果,通过选取其中的交集部分,来增加这个测定的准确性。

具体测定性格的方法和工具,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途径获取,在此就不再过多提及了。

性格与我们所从事的职业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我们的性格会决定着职业的选取和持续。

例如一个外向性格的人通常是不适合从事过于枯燥、单调的工作,倒是适合类似于营销、谈判、公关性等主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同样一个孤癖的人是很难成一个出色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

所以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职业选取,也就是三维坐标系中的Y 轴,职业。

在基本上确定了我们的主要性格之后,Y轴也将清晰,我们的目标A 也将更加确定,图1将演化为图2,见下。

图2三、知“志向”而定“Z 轴”当我们的行业和职业,也就是X 和Y 轴确定之后,我们的人生目标也就基本上确定了,比如,从事于IT 行业的技术人员或者程序开发人员、从事化妆品行业的管理人员等。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仍然使得我们的目标不是那么稳定,例如化妆品行业的管理人员,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层次呢?是基层管理人员,还是职业经理人,还是国际著名化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甚至是CEO 呢?我们知道两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线,但人生不只是一条线,而是一个立体,这就需要引入Z 轴,也就是程度、层次,我们究竟要达到某个行业某个职业的何种高度。

当这个高度也确定之后,图2的两维就成了三维的图3,如下。

职业/性格确定Z 轴是最简单的了,可以看作是你的野心有多大,也可以看作是你希望自己的事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当兴趣/行业、性格/职业和高度都确定之后,我们人生的目标也就成了立体的、稳固的了,从而就为规划从圆点O 到目标A 的人生之路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四、企业的“知己”对于企业而言,知已就是指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需求及特点。

X 轴即企业所处的行业,具体的行业,如饮料行业的还要细分碳酸饮料还是果汁饮料还是水饮料等,软件企业还要进一步具体到管理软件还是财会软件、还是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还是行业软件如金融、建筑、出版等,只有具体了才能进X 行业/兴趣 图3行细致的分析和判断,也才是可行的、有意义的。

确定具体细分行业之后,继而才能确定本企业的特性,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员筛选。

Y轴就是具体的岗位了,是技术研发、还是市场推广、还是公共关系、还是企业管理等,这些岗位需要从事者具备哪些主要的条件,从而进一步明确人员的招聘条件。

Z轴就是需要的人员是基层人员,还是中层,还是高层;是普通职业,还是骨干主管,还是经理甚至总监等,这样就可以划定对人员的更高更具体的甄选标准。

这样搭建的人员需求三维坐标系将非常明确,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也就一清二楚了。

五、“已”与“彼”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企业是“彼”,我们是“已”;而对于企业来讲,企业就是“已”,员工就是“彼”,所以通过三维坐标系,我们个人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同样企业也能够做到“知己”和“知彼”。

职业生涯的规划据悉美欧等国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始了,在国内目前鲜有这样的意识。

笔者认为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一个可以看作是职业生涯规划开始的标志是高中时期的文理分科。

接下来就是高考填报志愿时的专业选择,请注意是专业选择而不是高校选择,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讲,专业的选择重于学校的选择。

在更多人的认识中职业生涯开始于离开校园之际,第一份工作的开始才是职业生涯正式开始的标志,所以第一份工作应当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

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重要关键点:文理分科、高考专业、第一份工作。

一、文理分科在规划之中,越早的选择,对以后的影响越大。

文理分科作为多数人一生中第一个具备实质意义的选择,对日后的影响相当大,甚至会影响一生。

在文理分科时,如选择了文科,高考时就绝对不能填报理工科类专业,以后大学毕业从事工程、技术等理工类工作的可能性就几乎不存在;如选择了理科,基本上亦然。

在选择“文”还是“理”的时候,多数人或许会认为哪个学得好就选择哪一个,物理、化学、生物学得好就选择理科,而历史、政治学得好的就选择文科。

这种以当前的学习状况,作为作出选择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依据,笔者不敢说是完全错误的,但至少是不全面的。

现在不等于以后,现在学习好,不一定以后能学习好,同样不一定以后适合从事于此类方面的工作。

因此,建议在文理分科之时,更多地考虑一下当事人的性格、爱好以及志向,也就是上文中说到的“知己”。

虽然只是文理分科,只有“文”或“理”两个“选项”,但却有着相当于“黑”或“白”鲜明对比意义,一旦选择了,日后想再改变就将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代价。

结合性格、爱好、志向和当前的学习成绩来作出“文”或“理”的选择,作好人生职业规划第一步。

二、高考专业与文理分科相比较,高考填报志愿时可供选择的专业,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有很多种专业,甚至上百种。

选择项越多,选择的难度也就越大,在作出的决定中盲目性可能就更大。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绝对大多数人都认识到高考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纷纷咨询师长、求助网络及其他媒体、请教亲友等。

但,多数人决定选择时的依据往往以当前某类工作的就业情况为主要依据,如前些年,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相当多的学生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还有人这样选择专业:感觉女孩子从事办公类、医疗类的工作不错,就引导不少的女学生纷纷选择诸如文秘、财会、护理等专业。

上述两种专业选择方法确有可取之处,但显然是完全不够。

笔者认为,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有必要适当地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但事实上很多高考生在此时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所以只能建议专业的选择尽可能与自己的性格相结合,甚至以自己的性格特点,即以“知己”为主要依据,相信在这一点上或许更容易做到。

性格与职业的关系是紧密的,这一点在上面的文字中已经作了说明。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各高校的很多专业设置多少都有一些差异,甚至专业的名称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大、虚化,令人们看到这个名字不知明理,搞不明白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以后能干什么。

而且很多的专业之间差异都不大,如计算机类专业,都进一步细分为信息管理、多媒体及平面设计、硬件维护、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等,其实在学校期间这几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有很大的相同之处,那么在就业的时候,由于社会实际的岗位会更多的细分,因此建议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更多地关注专业大类,而可以适当地忽略细分专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