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会议和活动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涉密会议和活动的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各类会议和活动必须严格按本办法执行。
重要涉密会议和活动指机密级及以上会议和活动,或大型秘密级会议和活动。
机密级及以上会议和活动执行涉密会议和活动保密方案Ⅰ级,大型秘密级会议和活动执行涉密会议和活动保密方案Ⅱ级。
第三条召开涉密会议和活动的地点,必须经保密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考察确定,具备场所保密条件,会场服务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任何单位不得自行选择举行地点,不得在外资或中外合资宾馆及接待外国人的场所召开涉密会议和活动。
第四条召开涉密会议和活动要根据会议和活动内容和需要,严格控制参会人员,严防扩大知悉范围,严禁无关人员列席或旁听。
第五条召开大型秘密级或机密级以上的会议和活动,应明确主管保密工作的负责人,承办部门应会同保密办公室、保卫部门做好保密安全工作。
保密办公室应对会议和活动场所进行技术安全检查,保卫部门在必要时应设警卫,并对宾馆提出保密要求。
第六条召开重要涉密会议和活动,应制发会议(活动)证,凭证出席会议和活动并领取会议和活动资料。
第七条会议和活动结束时,承办单位或保密办应对会议和活动场所及与会人员房间进行安全保密检查,防止丢失文件、笔记本等。
第八条会议和活动休息时,应指派专人看守会场。
第九条涉密会议和活动会场的音响设备应符合保密要求,严禁使用无线话筒。
会场内应安装移动手机屏蔽仪。
未经会议和活动主持人批准,不准录音、录像。
确因工作需要的,主办部门应对涉密会议和活动的音像资料按同等密级文件管理。
第十条会议和活动开始时,会议和活动主持人应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宣布保密纪律和保密要求。
第十一条涉密会议和活动的文件管理,要严格执行下列规定(一)会议和活动主办部门要本着“少发严管”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会议和活动印发的文件及其数量。
会议和活动确需翻印(或复印),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有关秘密载体复制的规定执行;(二)会议和活动涉密文件要标明密级,统一编号登记,分发时要履行签收手续;(三)召开大型涉密会议和活动或密级较高的会议和活动,应由保密办公室派人管理相关文件。
小型会议和活动由主办部门指定专人管理相关文件;(四)会议和活动结束时要清退文件,对应回收的文件要如数收回;(五)发给与会单位的属重要涉密文件、保密本,由会议和活动主办部门统一交公司办公室通过机要渠道寄回与会单位保密室,不准个人随身带回;(六)供会议和活动统一使用的文件,休会时要集中存放在指定地点;(七)记有会议和活动保密内容的废纸,要及时销毁;(八)会议和活动期间如发现文件丢失或被窃,应立即报告保密办公室,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十二条参加涉密会议和活动的人员应严格遵守下列规定(一)会议和活动允许作记录的,应一律用保密手册或统一印发的记录本,并按同等密级文件管理。
不允许作记录的,严禁记录;(二)禁止在通话、通信或会客时谈论会议和活动内容;(三)公共场所严禁携带会议和活动文件;(四)不准让会外人员阅读、摘抄会议和活动文件。
第十三条会议和活动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泄露会议和活动内容或未经公布的事项,在工作中也不得随便议论会议和活动秘密事项和翻阅与会人员的文件、记录等。
第十四条重要涉密会议和活动,不邀请新闻记者参加,会议和活动内容一般不宣传、不报道。
必须宣传报道时,应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同时对宣传报道稿件进行保密审查。
第十五条凡未严格执行本办法,发生失泄密事件的,将根据本公司有关保密规定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及主要责任人予以处理。
凡因工作失职,发生失泄密事件的,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第二篇:涉密会议管理办法涉密会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涉密会议的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各类会议必须严格按本办法执行。
重要涉密会议指机密级及以上会议,或大型秘密级会议。
机密级及以上会议执行涉密会议保密方案Ⅰ级,大型秘密级会议执行涉密会议保密方案Ⅱ级。
第三条召开涉密会议的地点,必须经保密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考察确定,具备会议场所保密条件,会场服务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任何单位不得自行选择会议地点,不得在外资或中外合资宾馆及接待外国人的场所召开涉密会议。
第四条召开涉密会议要根据会议内容和需要,严格控制参会人员,严防扩大知悉范围,严禁无关人员列席或旁听会议。
第五条召开大型秘密级或机密级以上的会议,应明确主管保密工作的负责人,会议承办部门应会同保密办公室、保卫部门做好保密安全工作。
保密办公室应对会议场所进行技术安全检查,保卫部门在必要时应设警卫,并对宾馆提出保密要求。
第六条召开重要涉密会议,应制发会议证,凭证出席会议和领取会议资料。
第七条会议结束时,承办单位或保密办应对会议场所及与会人员房间进行安全保密检查,防止丢失文件、笔记本等。
第八条会议休息时,应指派专人看守会场。
第九条涉密会议会场的音响设备应符合保密要求,严禁使用无线话筒。
会场内应安装移动手机屏蔽仪。
未经会议主持人批准,会议不准录音、录像。
确因工作需要的,主办部门应对涉密会议的音像资料按同等密级文件管理。
第十条会议开始时,会议主持人应对会议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宣布保密纪律和会议保密要求。
第十一条涉密会议的文件管理,要严格执行下列规定(一)会议主办部门要本着“少发严管”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会议印发的文件及其数量。
会议确需翻印(或复印),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有关秘密载体复制的规定执行;(二)会议涉密文件要标明密级,统一编号登记,分发时要履行签收手续;(三)召开大型涉密会议或密级较高的会议,应由保密办公室派人管理会议文件。
小型会议由会议主办部门指定专人管理会议文件;(四)会议结束时要清退文件,对应回收的文件要如数收回;(五)发给与会单位的属重要涉密文件、保密本,由会议主办部门统一交公司办公室通过机要渠道寄回与会单位保密室,不准个人随身带回;(六)供会议统一使用的文件,休会时要集中存放在指定地点;(七)记有会议保密内容的废纸,要及时销毁;(八)会议期间如发现文件丢失或被窃,应立即报告保密办公室,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十二条参加涉密会议的人员应严格遵守下列规定(一)会议允许作记录的,应一律用保密手册或会议统一印发的记录本,并按同等密级文件管理。
会议不允许作记录的,严禁记录;(二)禁止在通话、通信或会客时谈论会议内容;(三)公共场所严禁携带会议文件;(四)不准让会外人员阅读、摘抄会议文件。
第十三条会议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会议保密纪律,不得泄露会议内容或未经公布的事项,在工作中也不得随便议论会议秘密事项和翻阅与会人员的文件、记录等。
第十四条重要涉密会议,不邀请新闻记者参加,会议内容一般不宣传、不报道。
必须宣传报道时,应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同时对宣传报道稿件进行保密审查。
第十五条凡未严格执行本办法,发生失泄密事件的,将根据本公司有关保密规定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及主要责任人予以处理。
凡因工作失职,发生失泄密事件的,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保密办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涉密会议管理涉密会议管理:采取了以下保密管理措施:公司举办涉密会议严格按照公司《涉密会议管理制度》执行,对涉密会议采取了严格的保密管理措施:1、保密办公室是会议保密工作责任人,对会议的保密工作负有布置、指导、监督、检查的领导责任。
2、涉密会议必须在具有安全保密保障的场所召开,申请召开涉密会议的部门应填写《涉密会议审批表》。
经保密办审核、保密委员会审批后交由保密办公室布置涉密会议场所。
保密办公室应当提前制定保密方案,派人监督和检查会议的保密情况,填写《涉密会议安全检查表》。
不得在涉外宾馆、场所组织召开涉密会议。
3、涉密会议使用的扩音、投影等技术设备应符合保密要求,禁止使用无线话筒,会议场所禁止带入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会场内电视监控保持关闭,必要时设置手机信号干扰器。
禁止带入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便携式计算机、录像设备等进入会场;未经批准禁止带入具有摄录功能的设备。
4、保密办公室对参加会议人员逐一进行审查,并经身份确认后逐一签到入场,并填写《涉密会议到会人员签到表》。
必要时制发会议证件,凭证件入场。
会议开始时主持人应宣布保密纪律和要求,会议进行中离场人员应进行登记。
会议服务保障人员必须是公司内部人员,并应签订保密协议,必要时应进行保密审查。
5、保密办公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涉密会议载体的发放、清退和销毁工作。
涉密文件、材料应标明密级,编号登记,签字发放,会议期间禁止带离会场,会议结束时如数收回,并填写《涉密会议资料发放回收登记表》。
属于正式下发的涉密文件、材料,以及会后需要销毁的文件、材料,按照《涉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执行。
上年度至本年度公司尚未召开过涉密会议。
外场试验管理:公司不涉及协作配套管理:公司选择协作配套单位严格按照公司《涉密会议管理制度》执行,要求:(1)我公司涉密任务需要与其他单位协作完成时,应由保密办和技术部门选择具有相应保密资格和协作配套能力的单位作为协作配套方。
选择完毕,技术部门填写《协作配套单位保密审查表》,经部门负责人同意,保密办审核,报保密委员会批准。
(2)技术部门与涉密项目协作配套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当明确项目密级和保密条款,签订保密协议,保密办公室应监督保密条款或保密协议的执行。
(3)在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和合同文本中,我方要严格控制涉密项目背景、用途等相关涉密内容,不得向协作配套单位提供配套项目研制必需的技术要求以外的涉密信息。
(4)保密办公室应指定一名领导担任保密负责人,保密负责人要告知每一位外包参与人员将承担的保密义务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参与人员要签订保密承诺书。
(5)协作配套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取得相应的保密资格,做好保密工作。
任务提出部门和保密办对协作配套单位执行保密要求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隐患或问题及时提出,要求协作配套单位进行整改,并跟踪。
对于存在严重隐患或存在问题不整改的协作配套单位应中止协作合同。
上年度至本年度公司没有涉密产品或事项对外要求进行协作。
涉外管理:采取了以下保密管理措施:公司制订了《涉外活动保密管理制度》,要求:(1)公司组织涉外活动不得涉及涉密信息,承办部门应提前十个工作日前填写《组织涉外活动保密审查审批表》,明确相应的保密管理措施,送公司保密办公室审查,报保密委员会审批。
(2)公司组织涉外活动的部门和参加涉外活动的人员,应签订《涉外活动保密协议书》。
(3)公司对涉密人员出国境参加涉外活动实行“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保密守则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