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幼儿教育
编号:0 1 C
题目:让音乐成为亲子活动的主旋律
内容摘要: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幼儿期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关键期。
在亲子课堂中使用音乐组织教学,能够让课堂自然流畅。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亲子教师灵活地选择音乐作品,用音乐组织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审美、情感、认知等各方面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对激发幼儿音乐潜能,促进幼儿的习惯养成、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亲子音乐发展
让音乐成为亲子活动的主旋律
幼儿园亲子活动指导未入园的幼儿及家长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让幼儿共同发展与进步的一种新的教学活动方式。
伴随他们成长的父母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这种活动方式,十分适合0—3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
在这个新奇的空间里,有父母的陪伴,使得这些小小孩儿们更有安全感,在父母与教师的激励和鼓舞下,兴趣浓厚地探索和游戏,而心细的家长们也从专业教师那里学会了很多与孩子们交流、游戏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培养幼儿各方面的好习惯,促进了幼儿早期教育的开发与发展。
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音乐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与游戏一样对幼儿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因此,让音乐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食粮,对幼儿的审美、情感、认知,以及个性、社会性等各方面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具体的亲子课程实施中,音乐作为任何形式出现都是必不可少的。
音乐可以刺激幼儿的中枢神经,让宝宝开心起来,也能让宝宝放松下来。
音乐可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利用音乐可以有效帮助教师组织教学,促进亲子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用音乐来引导幼儿轻松自然地过渡到每个活动中
在活动中,一段好听的音乐,能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之兴奋,达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目的。
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注意力持续时间长。
教师在活动的开始与结束,都利用一段好听的音乐与幼儿及家长互动起来。
(一)在宽松和谐、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亲子游戏活动。
在亲子活动的开始就选用一首《手风琴波尔卡》作为准备活动来热身。
这是一首典型的2/4拍音乐,节奏欢快明朗,旋律优美流畅,能吸引幼儿及家长。
幼儿与家长一起拉圈跟着音乐节奏转圈走,完成上下左右拍手、拍身体各个部位等动作。
别看是一个小小的准备活动,它却渗透了很多方面的目标:培养了幼儿间交往能力,培养了幼儿节奏感,锻炼了大肢体肌肉,协调能力的发展,集中了幼儿注意力,自然地引导幼儿及家长投入到活动中来,为一节成功的亲子课打下伏笔。
(二)在《再见歌》中体验亲子的快乐。
2—3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在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感到了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音乐告别,重新调动起孩子的兴趣,在优美的乐曲中,启发孩子与父母、教师一起放松身体,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一天的活动,为孩子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现实的亲子课程中,我使用《再见歌》作为每次活动的结束音乐。
“小手说再见,小脚说再见,宝宝说再见,妈妈说再见……”教师根据歌曲风格及内容设计不同的动作,在轻松舒缓的乐曲中让孩子与老师、伙伴、家长、挥挥手、敬个礼、相互抱一抱,感受和分享朋友的欢乐。
二、让音乐成为幼儿相互交往、情感交流的桥梁
婴儿从出生到三岁是语言表达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在两岁左右,学说话的积极性最高。
然而,孩子语言的发展不仅仅是会说话、爱说话,还要喜欢在众人面前说话,勇敢的表现表达,主动地与别人沟通交往。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节奏,歌曲歌词能自然引导孩子实现常态下的沟通交流。
我在点名时间加入了《哈喽音乐》环节。
这是一个音乐环节,主要目标是通过唱歌、音乐游戏、说歌谣等方式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及善于表现的能力,为幼儿创造与别人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增进家长与幼儿的情感,养成与人打招呼问好的习惯,慢慢的养成善于交流的好习惯。
《哈喽音乐》中有一首歌曲叫《在大栗子树》,歌词讲述的是“几个好朋友在大栗子树下游戏,有你、有他、还有我,大家都是好朋友”。
于是我就指导家长来一起引导孩子主动去找好朋友表演歌曲,让幼儿在轻松的乐曲中与伙伴相互拉拉手,抱一抱,消除陌生感,感受和分享朋友的欢乐。
之后,再让孩子相互介绍下自己的名字,问一问好朋友的名字,一起说一说喜欢的玩具等等。
有个别内向或者胆子小的幼儿可以先和家长面对面表演,爸爸妈妈抱抱自己最爱的宝宝,拍一拍,摇一摇,说上几句悄悄的话,增进亲情的感情交流,让宝宝感受父母对
他们深刻的关爱。
等幼儿间适当熟悉后,引导幼儿间主动交往,让幼儿找相邻的好朋友,相互交流。
孩子学会一些主动交流的语言后,引导多名家长和幼儿一起拉手表演歌曲,孩子间主动寻找伙伴,相互交往的机会就更多了,让幼儿提前体验和熟悉了幼儿园的集体游戏活动。
三、音乐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不同的活动环节,可以播放不同的音乐作品,优美好听的音乐可以刺激孩子的听觉器官,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听觉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使他们从一些优秀音乐作品中,领略音乐艺术美和人类美好的思想情感,在音乐美的熏陶中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和品格。
如:在幼儿休息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安静优美舒缓的世界名曲作为背景音乐,如莫扎特的《摇篮曲》、舒伯特的《圣母颂》、舒曼的《梦幻曲》,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静恬淡的环境氛围,放松舒展自己的身体,玩玩具时也是安静不躁动在进餐、喝水时,我们一起来听维瓦尔第的《春天》、巴赫的《小步舞曲》等,使孩子们心情愉快地喝得好、吃得香;在收放玩具时,为了鼓励幼儿主动收放玩具,精神振奋起来,就来听一段轻松活泼的儿童歌曲或童谣吧!时间长了,孩子们还会把这些儿童歌曲和童谣哼唱出来,在他们的头脑里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
更重要的是,合理避免了等待,适应了幼儿好动活泼的天性。
在每一个活动环节中,孩子们都能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接受者美的熏陶。
在这样一个温馨和谐的气氛中,父母及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小小的环节,拍拍可爱的宝宝,夸奖他刚才的成绩,对他提出新的期望,与他说说悄悄话,激发成人的灵感,与孩子一起享受这美好甜蜜的情感交融的舒适空间,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呀!
教师要注意的是,音乐的选择要适合,音量不宜过大,不然会损伤幼儿听力,造成幼儿听觉的疲劳,破坏这和谐的精神氛围。
四、音乐活动中渗透幼儿他领域的发展
音乐游戏教育活动是以音乐为主体,也涉及到其他领域的教育内容。
音乐与游戏一样对幼儿有着无穷的诱惑,能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来学习。
因此,音乐对幼儿的审美、情感、认知,以及个性、社会性等各方面全面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球操》这一音乐游戏,是一首典型的2/4拍音乐,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建立聆听音乐的习惯,感受音乐速度和音色的变化。
利用这首音乐,还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
还培养了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
(一)音乐身体动作的发展
幼儿在感受音乐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节拍节奏,教师带着幼儿拍手、拍肩、拍腿等动作来感受音乐节奏,同时发展了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锻炼了幼儿动作的准确性、灵活性;
(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规则意识,逐渐形成自律性与自制性。
在《球操》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有一个请幼儿主动取皮球的环节,教师把皮球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请到谁谁就去取一个自己喜欢颜色的小皮球。
首先,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给幼儿提要求,引导幼儿要有秩序,一个一个的来取皮球,不能着急,不能抢。
当一名幼儿去取皮球的时候,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宝宝耐心等待,在活动中逐渐形成自律性与自制性。
(三)在认知方面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得到了发展
在《球操》音乐游戏里,幼儿手中都有了一个小皮球,教师不急于组织游戏,先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一下皮球。
如:“宝宝,你拿的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你拿着几个皮球?”幼儿思考的过程对皮球的名称、颜色、数量有了一定的认知,在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如:引导宝宝回答:我拿的是一个红色的皮球。
这样,让慢慢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四)培养了幼儿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在《球操》,音乐游戏中,幼儿在玩传球的这个过程,培养了幼儿间相互合作、轮流等待的意识。
幼儿与家长围做成一圈,一名幼儿手拿皮球,当音乐开始的时候,幼儿随音乐节拍拍手,拿球幼儿随音乐左右摆动皮球,当说到“传”时,幼儿才能把皮球传到右边小朋友手里,没有皮球的幼儿继续跟随音乐拍手,直到音乐结束。
慢慢的,在游戏中培养幼儿间的合作意识,不着急,不抢皮球,否则游戏就不会成功。
我用音乐组织亲子课程,各环节选择不同音乐作品,让音乐成为亲子活动的主旋律,极大地促进了亲子课的组织活动。
音乐的作用是有益的,它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自然流畅。
幼儿期是学习音乐的关键期,在亲子课堂中使用音乐组织教学,有效地发展幼儿音乐方面的潜能,为幼儿奠定良好音乐基础,进而带动幼儿全面发展,使幼儿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