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国际金融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国际金融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免对市场产生冲击。
二、 金融监管的措施
由于金融系统是从信贷和资金结算方面支持经济交易的基础设施, 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对于一国经 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 大多数的存款者都是因为相信银行的资产运用能力, 才把剩余 资金安心地存放在银行的, 他们对银行的经营状况并不关心。一旦个别银行发生经营危机, 其他银行的存 款者并不会去细致分析自 己存款的银行是否安全, 而会尽快把存款取出再说。 而银行吸收的存款, 大部分 都已用于贷款和债券投资, 手头仅保持少量的支付准备用现金。如果发生了超过支付准备的存款要求, 就
不可能使排在窗口 前的提款者满意而去, 排队会越来越长。不明真相的其他存款者看到这种情况会担心
自己的存款是否安全, 于是会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或到其他银行去重新排队, 银行挤兑现象由此发生, 金
融系统陷人混乱。 金融系统存在着这种内在不稳定性。因此, 维护存款者对银行的信心对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具有重 大作用。所以, 必须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进行经常的检查和监督, 通过事前管制措施, 降低风险发生的
薰蘸蘸撇黝姗撇耀黝熬巍巍薰 1 1 2 8 (
第一, 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要求达到8%的最低要求。 第二, 信贷风险管理。主要是对贷款审批与监测、 损失准备金的提取、 资产集中度要求、 关联贷款、 国 家风险的管理。 第三, 市场风险管理。 对产生子交易业务的价格风险提供明确的准备金。 对与市场风险有关的管理 程序设置定量标准、 定性标准和合适的限额。 第四, 其他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利率风险、 流动性要求、 操作风险等方面的管理。 第五, 内部控制。随着现代金融业务的复杂化和国际化, 特别是外汇、 证券和同业拆借市场业务量的 增加, 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监管当局要给金融机构不断施加压力, 促使其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 内部控制, 特别强调风险或潜在
三、 各国金融监管特点的比较
一国金融监管主要由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结构所决定。从世界范围内看, 前各国金融监管的 目 组织结构和体制, 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是中央银行或中央政府的货币当局, 如荷兰、 意大利、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泰国、 新加坡、 菲律宾、 印度 等。 二是财政部或商贸部。理由是金融监管本身就是政府部门的职责, 甚至中央银行也是政府监管的对 象。
( 四)信息要求 银行必须根据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做法保持完备的会计记录, 使监管者能够真实公正地了解银行的财 务状况和赢利水平。定期提供的报告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 或有负债和收人报告, 并附有辅助信息和关 键风险暴露的报告。 1. 会计准则。为确保银行提供的信息内容清楚, 并具有可比性, 监管当局要对报告的内容做出规定,
所有的 发达国 家都在金融系 设置了防 统中 止个别银行破产向 周围 扩散的安全网(safetynet)。 构成安全网
的各种措施中, 最重要最常见的是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 t resor , LLR)职能。1973- 1974 年英 s t
国中小金融机构发生经营危机, 年美国纽约银行发生计算机网故障, 1965 年 日 1985 本山一证券公司发生 流动性不足时, 各国中央银行都发挥了LLR 职能。 , 然而, 各国中央银行为了鼓励民间银行按照自 主经营、 我负责的原则向健全经营迈进, 自 一般都不明 确和公开他们发挥 LLR 职能的条件。当中央银行判断有必要发挥该职能时, 也对需要贷款的金融机构施 以惩罚, 一般是要求更换其高级经营者, 股东承担一定的损失。 (三)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就是设立一个保险机构, 该机构从办理一般大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收取保险费, 以用于当 加盟银行经营困难不能兑现存款时, 由该机构向存款者直接支付一定限额的存款, 或为该银行的重建以及
可能性, 通过事后补救措施以减缓风险带来的震动, 这对于稳定存款者的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信用秩序维护政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了避免个别银行经营破产而进行的事前管制;另一类是‘ 为了防止个别银行的破产通过债权债务关系波及整个金融系统的事后措施。根 实施和运营的主体, 又
一 8 —
可以分为政府当局和民间部门。 信用秩序维持政策的类型
V ol . 18 N o . I Ma rc h . 2 003
级 鑫 1 * 1A葬 扮 * 8* 2003* 3微
经济管理理论
浅谈国际 金融监 现状与 展趋势 发
贾 辉 艳
(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 100102)
【 要l 加入 W 后, 金融监管体制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介绍了 摘 To 我国 世界贸易组织有关金融 监管的规则和一般性金融监管的措施, 通过比较美、 英等国和香港地区 日、 金融监管的特点, 分析 了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采用并有效实施 良好的监管方法。 目 , 前 在金融监管领域, 影响最大并且基本上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
《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这一原则由巴塞尔委员会于 1997 年 9 月发布, 并在同年 10 月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得到国际金融界的赞同。之后又提出了《 新资本充足率框架》 核心原则评价 和《 方法》 等文件, 从而形成了银行业监管的一整套原则和标准。其主要内容综合如下计量和管理风险— 信用风险、 国家风险、 市场
风险较大的业务领域加强管理和调控。 (三)监管手段
1. 非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 即审查和分析各种报告和统计报表, 具体包括基本的财务报表和辅助 材料, 准备金提留及表外业务。 2. 现场检查或者聘用外部审计。 3. 综合并表监管。审查银行直接或间接(通过附属公司或关联公司)从事的各项银行业务和非银行 业务, 以及其国内国外机构从事的业务。
政府当局 事前措施
民间部门
A关 限制竞争的措施 * 对资产负债表的管制
* 对金融机构的检查
B‘ 市场约束 、 业界的自 主管制
C关 中央银行贷款
事后措施
* 存款保险制度 * 金融当局的救济
D关 相互援助救济
通常把 A措施称为政府的管制, 包括对银行业务的参人、 营业机构开设管制、 业务领域管制、 利率管 制等各种限制竞争的管制, 有资本比率管制为代表的资产负债表管制, 以自 以及对金融机构的检查和考查 等。B措施包括重视各种市场约束机制的作法, 如信息披露、 充实自 有资本, 以及业界团体的自主管制。C 措施包括政府当局的存款保险、 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 以及金融当局的各种补救措施。D 措施是民 间银行之间的相互保障协定和援助活动等。 下面对比较重要的措施作一个简单介绍。 (一)政府当局的事前措施 政府当局的事前措施主要是通过对利率和业务领域等进行直接控制, 控制银行过度的冒险行为的各 种措施。这在限制银行之间的竞争的同时, 为现存的银行保障了收益机会。这些措施虽然有利于银行经 营的稳定, 同时有可能削弱银行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这与提高银行业务的效率的政策目 标是 有冲突的, 因此必须限制在最低必要范围内。 而通过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 之间的关系加以制约, 可以既保障银行经营的自主权, 又防止过 度的冒险经营。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原来设定的数值水准可能已经变得不合理。而脱离实际的管制 水准反而可能诱发银行不合理的行为。因此, 必须经常检查 目 标水准的合理性。 大多数国家的金融当局都实施对银行的检查。如 日 本的大藏省对银行实施检查, 本银行实施考查。 日 在美国OCC(美国监督局) . FRB(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 FDIC(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IOTS(储蓄金融机 构监督局) 以及各州的当局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检查各种金融机构。 从检查实施的方法来看, 本和美国重视实地检查和日 日 常监督, 而德国的联邦银行监督局主要是检查 由外部监查人提交的银行监查报告, 很少到银行做实地检查。 (二) 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 政府当局的事前管制以及市场竞争对银行的约束, 并不能完全排除个别银行的经营危机。因此, 几乎
制定出国际上通用的会计准则。被监管机构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报送各种数据资料。 2. 信息披露。市场参与者依靠市场信息、 市场感觉和市场气氛, 自己的行动、 自己的行为。 安排 约束 这是市场本身存在的内在约束机制, 也是保证市场有效运行和金融体系稳定高效的理性手段, 其作用随着 市场化程度提高更加突出。因此, 信息披露是监管的必要补充。金融机构必须增加透明度, 公众发布业 向 务活动信息, 真实、 客观地说明财务状况, 保证信息及时、 充分, 使市场参与者了解各家银行的内在风险, 避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的做法 , 以建立更适合于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一、 WTO协议规定的共同监管原则
由于人们对种种金融风险认识的提高, 国际上有一种普遍的趋势就是要加强金融监管, 要求金融监管 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一致, 以便于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W 协议也基本上是体现了这种要求和趋 T() 势, 笼统地可称为增加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金融监管符合国际惯例, 目的是督促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
一 9 一
理理论
蒸{ 撇 姗 翼 熬翩撇黔绷滩
娜瞧 秘暴 磷 1. 1 20 3P 漱 蒸 簿8 翼03 桑
和其他银行的合并提供资金援助。
存款保险制度通过保障存款者的债权来稳定存款者的心理, 但是如果运用不当, 会诱使存款者和其他 债权人不关心银行的经营状况, 削弱市场的约束机制, 也可能导致银行经营者丧失责任意识。事实上,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发生的储蓄银行(S&L)大量破产的背景之一, 就是当时采用的固定保险费率存款保险 制度, 导致银行经营者责任意识低落, 出现了道德丧失行为。为此, 1993 年 1 月起, 从 美国导人了根据银 行的自 有资本充实率和对银行实施检查评定的结果而变动的保险费率新制度。日 本在 1971 年 4 月公布 实施了《 存款保险法》同年 7 月成立了特别法人存款保险机构, , 来运营存款保险制度。在 1986 年, 作为金 融自由化环境准备的一环, 又增加了 对实施合并救济行为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和赠款等资金援助的制度。 当然, 金融监管手段也是伴随着金融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在 20 世纪 30 年代前, 主要经济金融活动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