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育心得体会

新教育心得体会

新教育学习心得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每一刻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对新教育的学习,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朱永新老师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身为一名教师,自己离理想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慢慢向理想教师靠拢。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

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

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是,由于这些行动是中国教育相对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

六大行动简单的可以用听,说,读,写,网络,课堂来阐述,我们都可以做到。

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以前,我们只关注学生成长,从来没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真真切切地摆到大家面前。

其实想想也是孩子在不断的成长与变化的,我们怎么可以用陈旧的思想来进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师与学生都在成长。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应该是不同的,今天的我会更加珍惜时间读书学习的机会。

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学习而遮掩了的心扉。

努力读书,用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争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我所范,进一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断进步。

我们要向朱永新老师学习,做一名对未来有理想的教师,做一名对社会有个性的教师,做一名对事业有思考的教师,做一名会自我学习的教师。

《新教育》读后心得体会期中考完试后,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

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把它放在一边,其间也偶尔翻动过几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

可是最近,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每位老师认真研读《新教育》,做好读书笔记,并完成一篇读后感。

迫于形势,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一、富有“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富有“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

”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

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第九章读后心得体会在学校开展新教育已将近一年,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一直没有更高的评价,总以为新教育就是倡导让孩子多读书罢了,与我这个教数学的老师没有太大关系,所以这本书一直以工作太忙为理由没有认真拜读。

因为我的目标就是努力做一名孩子喜欢的教师就可以了,但是说着容易做着难,翻阅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第九章之后,我心中有了很深的感触。

我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有了很大的鼓舞。

我从教已有8年,整天抱怨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现在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不愿学习,不懂得尊敬师长,敢当面顶撞老师,有的离开母校后和老师形同陌路,还出现过打骂老师的现象,我们就会认为这些学生完全是给社会风气带坏的。

读了朱教授《新教育》的有关章节后,我认识到:学生不愿学习,没有感恩的情怀,也许受社会和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但与教师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认为可以表现为几个方面:一、知识已老化,远远跟不上新时代的需要,教师又不愿意及时更新知识,到现在还要吃老本;二、教法陈旧,课堂满堂灌,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三、对教师崇高的职业使命感认识不足,缺乏行动的力量;四、缺少爱心,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所有这些,伤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朱教授《新教育》一书中说:“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粮,是布匹……”看了这段文字,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也使我认识到教师之所以有以上表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教学工作中缺乏教育的爱心。

也正像书中说的那样:“教师充当“教育警察”,毫不留情,横加呵斥,甚至挥以老拳;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至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厉言敦促......”这些现象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并不少见,至少我也有过这样的行为。

老师喜欢的是勤学好问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对于“问题学生",老师想喜欢也喜欢不起来,更别说爱他们了!而做为学生,他能够很敏感地捕捉到老师对他的态度,直接做出反应——你不喜欢我,我还不喜欢你呢!你的课我就不上,你说的话我就不听!你能拿我怎么样呢?这样的例子我班也有,我刚刚接这个班的时候,妥杨威的成绩不是很差,作业有不完成的现象,我当时并没有走进他的内心深处,而是用我们常用的方法:批评他、罚他写作业。

这学期以来,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上课不听讲、说话、扰乱课堂纪律,作业不做成绩一落千丈,对学习数学更没兴趣。

给他补课我的好意从不领情。

但我没有像原来那样在课堂上批评他,通过访问家长得知他迷上了看电视,再加上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和父母从不交流。

于是我主动和他交流,在交流中发现他把自己裹得紧紧的,生怕别人把他的外衣给脱掉似的。

于是课堂上我不在特别关注他的不是,对他的行为放宽政策:上数学课只有他可以看课外书,但不能扰乱课堂纪律。

当时我的想法只是无论他学什么,只要不把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就行。

就这样僵持了一段时间,有一天他突然问我:“老师,你是不是忍着我呢?”我笑了笑摸了摸他的头说:“这是我们两人的约定,我要遵守诺言。

”从那之后,他安静了许多,课堂上偶尔也举起了不自信的小手,时而做一点家庭作业,也和我交流了。

期中成绩下来了,他成绩有了进步,我在课堂上表扬了他,根据他的学习劲头,我已经很满足了,说明他已经认真对待这次考试,把会做的题目全部做对了。

他对我的表扬感到惊奇,从他自信的双眼中我看到了希望。

当我对这次考试总结完并提起要求时,在保证的孩子中他的小手举得很高。

我想这个奇迹的出现,是我抛出爱心绣球的结果,我很庆幸我采取了一个得当的处理方法,而这样做,是出于我的爱,我爱我的学生!老实说来,作为一名教育一线教师不但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应该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之心来对待我们的每一个孩子。

只有与学生心与心的面对,心与心交融,才能去的真正的实效。

我愿意在新教育的路上行走,实现我的梦想——做一名孩子喜欢的好教师。

《新教育》读后心得体会与“新教育”的不解之缘源于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教师读书活动,当时从图书室借到《新教育》一书,我当时把它放到抽屉里就忘了,直到最近,在学校的要求下,我从书桌里翻出这本书,当我细读了这本《新教育》以后,对新教育实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后。

才深深体会到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其基本思想是: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二、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三、四种精神:1、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2、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

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

4、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

四、五大理念:1、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2、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3、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4、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5、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五、四大改变:1、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4、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六、六大行动:1、营造书香校园。

2、师生共写随笔。

3、聆听窗外声音。

4、培养卓越口才。

5、构筑理想课堂。

6、建设数码社区,通过阅读并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他说,在学校就要读书,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师生共同读书的乐园。

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