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学-第5章社会保障水平(一)

社会保障学-第5章社会保障水平(一)


三、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 改革与发展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思考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统计口径
(1)国家财政的支出部分 (2)城镇在职职工的保险福利支出 (3)城镇企业离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 (4)乡镇企业福利费用支出 (5)农村社会保险福利支出 (6)财政价格补贴 (7)城镇职工住房补贴 (8)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事业减免税费的一部分 (9)社会捐赠、慈善事业支出及其他支出
(四)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
动态性。即社会保障水平会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本 身而变化。 刚性 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水平只能提高不能下降, 社会保障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社会保障项目只 能增不能减。 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 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社会保障制度本 身和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适 度处在一个范围之内,在这个范围之内,社会保障 制度能够良性运行,并能够促经社会经济的协调发 展。
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
制度年龄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度。通常, 制度年龄越长,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反之,社会保 障水平越低。
社会保障水平与一国的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伴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浪潮,社会保障水平将不 可避免地抬升。
历史、Hale Waihona Puke 文等特殊因素对社会 保障水平的制约
思考题: 试画出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的一般趋势图?
社会调查任务
1、***市(区)老年生活状况及养老保险 实施情况调查;
2、***市(区)失业现状及失业保险实施 情况调查;
3、***市(区)医疗供求现状及医疗保险 实施情况调查;
4、***市(区)贫困人群现状及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实施情况调查;
而社会保障制度一旦产生,就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 其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 系
政治、社会结构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
政治因素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社会保 障水平会产生影响。西方国家多党竞争的政 治制度,使得各党派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而 承诺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可避免地导致 了社会保障水平攀升的“登台阶”效应,这 种现象已经被社会保障的研究者广泛关注
二、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一)“适度”的标准: 保证公民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风 险 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 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总之,在保证公民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国 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 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保 障制度的良性运行。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社会结构 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 保障水平的制约
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源,经济规模的大小必 然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经济规模 与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由生产力水平、劳动生产率、 国民收入及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来体现。
社会保障水平“低度”与“超度”的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过低:难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 活,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抑制消费需求,阻 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水平超度:支出增长过快,“福利 危机”,国民经济负担过重;政府赤字和债 务增加,对资本积累产生挤出效应,投资不 足;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 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改革与发展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改革第一阶段社会保障水平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1978-1994年)
社会保障改革第二阶段社会保障水平
(1994-1997年)
社会保障改革第三阶段社会保障水平
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思考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
财政支付能力与社会保障水平
5、农村社会保障供求情况调查。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一、概述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 社会保障水平(Social Security Level)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 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常常用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或社会保障支出与 GDP的比值来反映。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受到本国独特的历史、人文因素的 影响。 例1:“福利橱窗”式的福利国家在北欧的瑞典等国建成,是 因为瑞典长期选择一种独特的“混合主义”的经济政治模式, 宣扬政府对于社会生活的干预与政府责任,加上第一次世界大 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导致人们普遍要求一种稳定、安 全的保障制度与“心理环境”,而且,富足小国的特殊国情, 也使之成为可能。 例2:美国是一个充分宣扬个性自由的国家,它的经济最大可 能地按照自由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人们认为,国家对于社会 保障的过多介人,是对公民自由选择权利的侵犯,因而,美国 至今没有建立如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包罗万象的完整的社会保障 体系,这在表面上是与其强大的经济不相符的
(三)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方法
实证分析:基于历史资料对社会保障水平作 出评价
理论分析:较为准确,要求以社会、经济、 人口理论为依据,提炼出与社会保障水平相 关程度较高而又有统计可能的变量,如 GDP的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人口结 构变动、劳动就业数、工资规模等,借助经 济学的基本经济模型,构造出社会保障水平 的数理测定模型。
(二)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功能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满足和保证大多数社会成员 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 并且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推广到全体社 会成员,并且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 质量。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 的环境。同时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还能够使国家和用人 单位的社会保障负担趋于适度,提高用人单位在市场上 的竞争力。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还为补充社会保障提供 了发展空间,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就业等都有显著 的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人们一般采用的标准是社会保障 水平指标,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 或一个地区的经济能力用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待遇水 平的程度。 用GDP作为衡量指标,以比例的形式来反映,由于消除了测量方式 的不同而可能带来的不可比性,所以有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 同时期和阶段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也有利于数据的获取。
社会保障水平与企业缴费能力
我国目前企业缴费率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发展 中国家相比都明显偏高。较高的缴费率与职工工资水平大幅度 上升的并存,势必导致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扬。因此,市 场化初期的中国企业难以承担继续提高的社会保障水平。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理论 界存在着许多争论。那么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 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够符合社会经 济发展的要求,则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