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的孵化全过程及管理
不到发亮的部分,俗 称 “封门”。
18胚胎转身,喙
朝向气室,照蛋 时气室倾斜
19喙进入气室,
开始肺呼吸
20卵黄囊已完全吸
收到体腔,胚胎占据 了除气室之外的全部 空间 ,雏鸡开始大 批啄壳
21雏鸡破壳
而出
四、胚膜的发育与功能
胚胎发育早期形 成四种胚外膜, 即卵黄囊、羊膜、 浆膜(也称绒毛 膜)、尿囊,它 们对胚胎发育过 程中的营养物质 利用和各种代谢 等生理活动的进 行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章
家禽的孵化
雏鸡的孵化
鸡的胚胎发育 种蛋的管理 胚胎的孵化条件 孵化场和孵化设备 孵化管理及操作技术 孵化效果的检查和分析
第一节 家禽的胚胎发育
一、家禽胚胎发育的特点 二、家禽的孵化期 三、家禽的胚胎发育过程 四、胚膜的发育与功能 五、胚胎的物质代谢
一、家禽胚胎发育的特点
机体所有组织和各个器官
都由三个胚层发育而来
中胚层形成肌肉、骨骼、生殖泌尿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外层和结缔 组织 外胚层形成羽毛、皮肤、喙、趾、感觉 器官和神经系统 内胚层形成呼吸系统上皮、消化系统的 黏膜部分和内分泌器官。
孵化期中胚胎的发育
1在胚盘的边缘出
现许多红点,称 “血岛”。
(二)孵化期中胚胎的发育
孵化期中鸡的胚胎发育,形态上可分
为:内部器官发育阶段(1~4日龄),外 部器官发育阶段(5~14日龄);胚胎生长 阶段(15~20日龄);啄壳出雏阶段。
当蛋还在母鸡体内时,囊胚发育成具有 外胚层、内胚层两个胚层的原肠期 。 种蛋产出体外后,胚胎发育暂时停止。 种蛋获得适合的条件后,可以重新开始 继续发育,并很快形成中胚层。
9翼和后肢已具有
鸟类特征
10除气室外整
个蛋布满血管, 俗称“合拢”。
11背部出现绒毛,
冠出现锯齿状
12身躯覆盖绒羽,
开始用喙吞食蛋白
13蛋小头发亮
部分随胚龄增 加而诚少
14胚胎发生转动 ,
头部通常朝向蛋的 大头。
15体内的大部分
器官大体上都已形 成。
16冠和肉髯明显,
蛋白几乎全被吸收 到羊膜腔中
17照蛋时蛋小头看
(一)蛋形成过程中胚胎的发育 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 ,蛋产出(囊 胚晚期或原肠早期)
卵子在输卵管漏斗部受精后,在体温作用下开 始发育,在输卵管停留的约24小时不断分裂, 第一次卵裂是受精后3~5小时在腹部进行,分 裂至8~16个细胞;在子宫部到256细胞期,形 成胚盘,分为中央亮的透明部份与周围暗的不 透明部分。胚盘的透明部分形成了二个不同的 细胞层,外层的叫外胚层,内层的叫内胚层。 胚胎在形成这两个胚层之后即产出,适温时暂 停发育。
蛋白位于尿囊绒毛膜和卵黄囊之间。
蛋白的吸收:孵化第10天后水份进入浓 缩的蛋白里,使蛋白变稀,通过浆羊膜 脊形成的浆羊道进入羊膜腔。孵化12天 后,雏鸡用喙吞食蛋白,在肠道内被消 化吸收,至第17天,蛋白全部输送至羊 膜腔。
第二节 种蛋的管理
一、种蛋的质量 二、种蛋的选择 三、种蛋的消毒 四、种蛋的保存
2卵黄囊血管区形
似樱桃,俗称 “樱桃珠”。
3胚胎和延伸的卵黄
囊血管形似蚊子,俗 称“蚊虫珠”。
4胚胎与卵黄囊血
管形似蜘蛛,俗 称“小蜘蛛”。
5明显看到黑色的
眼点,俗称“单珠” 或“黑眼”。
6头部和增大的躯
干部两个小圆点, 俗称 “双珠”。
7胚胎在羊水中不容
易看清,俗称“沉”。
8胚胎在羊水
中浮游,俗称 “浮”。
(二)种蛋保存的适宜相对湿度
种蛋库的相对湿度要求75%~80%,即 可大大减慢蛋内水份的蒸发速度。
(三)种蛋贮存时间
在15~18.0℃的贮存条件下,种蛋贮存5 天之内对孵化率和雏鸡质量无明显影响, 超过7天孵化率会有明显下降,超过2周 的种蛋孵化的价值就不大了。 即使种蛋贮存条件很好,经过贮存的种 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也会随贮存时间的延 长而降低。
(一)卵黄囊
孵化第2天,开始形成卵黄囊,孵化第4 天,卵黄囊血管包围蛋黄1/3;第6天, 卵黄囊血管分布于蛋黄表面1/2;第9天 几乎覆盖整个蛋黄表面。
卵黄囊由卵黄囊柄与胚胎连接,卵黄囊 上分布着稠密的血管; 卵黄囊分泌一种酶,可以将蛋黄变成可 溶状态,从而使蛋黄中的营养物质可以 被吸收并输送给发育中的胚胎。 在孵化第6天前还给胚胎供氧。可见,卵 黄囊是具有营养、呼吸等功能的器官。
二氧化氯喷雾 :8×10-5 臭氧 :臭氧浓度达到0.01%时有良好的 杀菌力 过氧乙酸熏蒸 :每立方米用16%的过氧 乙酸溶液50ml、高锰酸钾5g,熏蒸 15min。 杀菌剂浸泡洗蛋
四、种蛋的保存
(一)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
种蛋产下后应使其温度降至低于胚胎发育的阈 值温度,一直保持到种蛋入孵前为止。 种蛋贮存一周之内,要求种蛋库的保存温度是 15~18℃;如果种蛋保存一周以上,则要求蛋 库的贮存温度更低,在12~15℃保存时孵化效 果所受影响最小。 种蛋保存期间应保持温度的相对恒定,最忌温 度忽高忽低。
尿囊的功能
尿囊膜可充氧于胚胎的血液,并排出血 液中的二氧化碳; 将胚胎肾脏产生的排泄物排出而存于尿 囊之中 ; 帮助消化蛋白,并从蛋壳吸收钙。
孵化第17天尿囊液开始减少,第19天动、 静脉萎缩,第20天尿囊血液循环停止。 当雏鸡出壳时,尿囊柄断裂,黄白色的 排泄物和尿囊绒毛膜遗留在蛋壳内壁上。
鸡舍消毒:每天捡蛋 4次,每捡一次即消 毒一次。 3X 福、高熏 蒸 入库消毒:种蛋在送 至孵化厂,挑去不合 格蛋后,即用3X福高 熏蒸20分钟,然后入 库贮存。
入孵消毒:入孵时实施消毒, 能大大降低壳外细菌的基数, 从而减少了孵化期间细菌的 透入。 步骤:从蛋库拉出种 蛋,先码蛋预热,待蛋壳上 凝结的水珠消失后,即可用 2X福· 高熏蒸20分钟。一般在 开机9小时内进行。 落盘消毒:落盘后,按每立 方米40~50ml过氧乙酸自然 挥发。也可用1X福高熏蒸 。
蛋的形状
正常应呈卵圆形。蛋形 指数=长径/短径 鸡蛋1.30~1.35,水禽 蛋1.35~1.40。
蛋的重量
应符合品种要求,超过品种标准范围 ±10%以上不宜作种蛋。大小要均匀, 过大过小均不宜。 鸡蛋50~65克为宜, 蛋鸡48~60克, 肉鸡50~65克。
蛋壳结构
薄壳蛋、钢壳蛋的孵化率均低下。不宜 作为种蛋。 厚度在0.33~0.35mm间为宜。
(三)蛋白质
蛋内的蛋白质约47%存于蛋白,约53%存于蛋 黄,它是形成胚胎组织器官的主要营养物质。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及蛋黄中的蛋白质锐减, 而胚胎体内的各种氨基酸渐增。 在蛋白质代谢中,分解出的含氮废物由胚内循 环带到心脏,经尿囊绒毛膜血管循环排泄在尿 囊腔中。
(四) 矿物质
羊膜褶包括两层胎膜,内层靠胚胎,称 羊膜,外层紧贴在内壳膜上,称浆膜或 绒毛膜。 羊膜腔充满透明的液体(羊水),胚胎 就漂浮于其中,这些液体起保护胚胎免 受震动的作用。
(三)尿囊
孵化第2天末到第3天开始形成,第4天至第10天迅 速生长,第6天到达壳膜的内表面。孵化的第 10~11天时包围整个蛋的内容物,而在蛋的锐端合 拢起来。 当尿囊发育到达壳膜时,绒毛膜与尿囊结合形成尿 囊绒毛膜。
五、胚胎的物质代谢
(一)水 蛋内水分随孵化期的递增而逐渐减少, 一部分被蒸发,其余部分进入蛋黄,形 成羊水、尿囊液以及胚胎体内水份。 整个孵化期损失的水分约占蛋重的 12%~13%。
(二)能量
碳水化合物是胚胎发育早期的能量来源, 而后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脂肪的利用是在孵化的7~11天,胚胎将 脂肪变成糖加以利用,17天后脂肪被大 量利用。
在可能情况下,种蛋越早入孵越好
一般种蛋保存以5~7天为宜,不要超过 两周;如果没能适宜的保存条件,应缩 短保存时间。
(四)种蛋保存期间的其他洼意事项
种蛋放置的位置 : 一般要求种蛋在贮存 期间大头向上,小头向下,这样利于种 蛋存放和孵化时的种蛋码放和处理。
转蛋: 如果种蛋保存时间不超过1周, 在贮存期间不用转蛋。保存2周时间,在 贮存期间需要每天将种蛋翻转90度,以 防止系带松弛、蛋黄贴壳,减少孵化率 的降低程度。
蛋壳洁净度
保持蛋壳清洁、无污物。
蛋壳颜色
品种特征之一,应符合品种要求 。
三、种蛋的消毒
种蛋第一次消毒在种鸡场内进行越早越 好。进入孵化厂后及时进行第二次消毒。 入孵时再进行第三次熏蒸消毒,常用的 消毒方法为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1X:福尔马林(甲醛40%)14ml+高锰 酸钾7克。(每立方米消毒空间)。
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囊逐渐缩 小,在出壳前,卵黄囊连同剩余的蛋黄 一起被吸收进腹腔,作为初生雏禽暂时 的营养来源。
(二)羊膜与浆膜
羊膜在孵化30~33小时开始发生,首先 形成头褶,随后头褶向两侧伸展而形成 侧褶,40小时覆盖胚头部,第3天尾褶出 现。第4至5天,由于头、侧、尾褶继续 生长的结果,在胚胎背上方相遇合并, 称羊膜脊,形成了羊膜腔,包围胚胎。
(四)胚胎血液循环的主要路线
卵黄囊血液循环 携带血液到达卵黄 囊,吸收养料后回到心脏,再送到胚胎 各部。
尿囊绒毛膜血液循环 从心脏携带二氧化 碳和含氮废物到达尿囊绒毛膜,排出二 氧化碳和含氮废物,然后吸收氧气和养 料回到心脏,再分配到胚胎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