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作为教师首先就是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就要求教师能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审美情趣融于一身,使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具体化,以特有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因此,要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人文素养也得不断的提高。

(一)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人文知识。

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技能、创新意识,而且要有真诚的事业心,要有较高的文化涵养和人格魅力。

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和美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教学中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和教育技巧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

(二)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包括两部分,一个是人文知识,另一个是人文精神。

只增加人文知识并不一定能够提升人文精神。

教师是教育之本,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

重任在肩,光荣而又艰巨,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

第一,教师要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

学生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信心、有尊严,全靠我们广大教师的辛勤工作。

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展示了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是主体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观念、个性、习惯,他们有权利规划自我。

在成长阶段,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进程,但实施这种责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学校的规章制度要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要经受学生的评判。

第三,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让弱势群体得到同等关怀和帮助是对教师本身素质的考验。

对于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样貌、不同智力的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第四,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

当学生出现过错时,教师不能随意指责、批评甚至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学生。

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便会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处理问题时就不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沮丧的心情,一起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就会包容学生的的过失。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第五,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优点,激励学生自尊。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对他们最真诚,慷慨地赞美。

这一点点的赞赏就象一点小火花会燃起师生之间友谊的火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