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应急管理部分试题(2017竞赛中毒部分)

卫生应急管理部分试题(2017竞赛中毒部分)

卫生应急管理知识试题(中毒部分)一、单选题: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

( B )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案件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C.自然灾害、军事战争、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包括:。

( A )A.突发性、公共属性、危害的严重性B. 突发性、危险性、发展的确定性C.突发性、危险性、处置的紧迫性D. 危险性、公共属性、广泛的影响性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 B )A.重大食物和化学中毒 B.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C.重大职业和新发传染病事件 D. 重大灾害和食物中毒4. 卫生应急工作的首要目标是:(C)A.加强卫生应急管理B. B.强化监测预警C. C.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D.D.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5.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措施的解除应由_________宣布:(C)A、任何人B、任何机关C、原决定机关D、疾控部门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B )A.1 B.2 C.12 D.247.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是由“”的四级疾病控制与预防工作网络组成。

( B )A.政府-卫生行政-专业机构-社区街道B. 中央—省—地市—县C. 政府-应急指挥部-军队-卫生部门D.领导小组-专业机构-医疗机构-专家组8.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现场检伤区设立在:(D)A.热区B.温区C.温区或冷区D.冷区9.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始施行?(B )A.2009.6.1B.2015.10.1C.2003.5.1D.2012.6.1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各级应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

( C )A.应急机动队 B.疾控机构 C. 卫生行政部门 D.专家组11. 那个部门负责作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应级别的预警?(B)A.各级人民政府B.卫生行政部门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卫生监督部门12. 一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 D )A.国务院 B.省级 C.市级 D.县级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黄色预警为级突发公共公共卫生事件预警。

( C )A.特别重大 B.重大 C.较大 D.一般14. 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 B )A.专业机构 B. 任何单位和个人 C.执法机构 D.公安司法机关15. 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是否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 A )A.是 B.否 C.须授权 D.取得相关资质16. 突发化学中毒发生后,应在设立现场洗消点(B)A.热区与温区交界处B. 温区与冷区交界处C.温区D.冷区17. 新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于起实施。

( C )A.2005年6月15日 B. 2006年6月15日C. 2007年6月15日D. 2008年6月15日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日期是:。

( B )A.2007.8.30 B.2007.11.1 C.2008.5.12 D.2008.11.119.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进行监测.( D )A.食源性疾病B.食品污染C.食品中有害因素D.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食品中有害因素20. 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将作为最重要的指标。

( B )A.及时性、规范性 B. 科学性、可操作性 C. 科学性、系统性 D.有效性、灵活性21.食物中毒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D )A.发病经过B.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C.治疗和病人的预后情况D.以上都是22. 下列哪项不属于疾控机构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职责:(D )A.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收集、监测预警B. 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C. 提出和实施防控措施,进行风险沟通和效果评估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学救援23. 卫生应急预案至少每年评估或修订1次(C)A.1B.2C.3D.524. 食品安全事故共分级(B )A. 5B. 4C.3D.625.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B)A.致病菌B.食品C.病毒D.支原体26.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依法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核定事故级别。

(D )A.疾控机构B.医疗机构C.研究机构D.卫生行政部门27. 自然灾害发生后,应及时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伤病风险和传染病疫情等健康危害进行评估。

(B)A.当地政府B.卫生行政部门C.疾控机构D.卫生监督机构28.预警是在事件发生_________,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的事件基本信息,发出警报,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件的扩大蔓延,将事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A)A、初期B、中期C、后期D、末期29. 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及发展态势,预警可分成四个级别,由高到低分别用颜色来表示。

( D )A.红、橙、蓝、黄 B.红、绿、蓝、白 C.红、黄、橙、蓝D.红、橙、黄、蓝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案报告应在相应级别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确认事件终止后周内完成。

(B)A.1B.2C.3D.431.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 B )A.风险描述 B. 风险分析 C. 风险确认 D.风险管理32. 按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各级疾控机构每年应至少组织或参与次卫生应急演练工作。

(A)A.1B.2C.3D.4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组织实施。

(B)A.当地政府B.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C.疾控机构D.卫生监督机构34. 根据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分为两种形式。

( C )A.常规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B.日常风险评估和单项风险评估C. 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D.常规风险评估和单项风险评估35. 日常风险评估主要是对常规收集的进行分析,通过专家会商等方法识别潜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威胁,进行初步、快速的风险分析和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

( A )A.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B. 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C. 日常监测数据和媒体新闻D. 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和卫生监测信息36. 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损害的情况和信息,应当在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负责本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部门报告。

(B )A.1B.2C.4D.637. 日常风险评估主要采用:( A )A.专家会商法B. De1phi 专家咨询法C. 风险矩阵法D. 决策流程图法38. 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及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检测。

(D)A.医疗机构B.卫生监督机构C.妇幼保健机构D.疾病预防控制39. 专家会商法的主要优点是:( B )A.专家意见独立 B.简单、快速 C. 可以量化 D.流程完善40.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依法组织对事故进行分析评估,核定事故级别。

(D)A.疾控机构B.医疗机构C.研究机构D.卫生行政部门41. 风险矩阵法是指由有经验的专家对确定的风险因素的进行量化评分,将评分结果列入二维表矩阵进行计算,最终得出风险等级。

( C )A.发生概率B. 严重程度C. 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D.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42. 根据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要,各级卫生行政应急部门组织动态收集所需各类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建立应急处置所需储备物资的生产企业、供应商的名录等信息库。

这种储备形式为:(D)A、实物储备B、计划储备C、资金储备D、信息储备43.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以下那种做法是不当的(B )A.立即组织调查处理,控制危害的扩大,查明事件原因B.严密封锁消息,以免造成社会混乱C.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和调查处理进程情况D.适度控制记者采访和媒体报导,正确引导舆论44. 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是(C )。

A.青霉素B. 硫代硫酸钠C.美兰D.阿托品45.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管理。

(D )A.直接负责B.事发地负责C.多机构联合负责D.分级负责46. 风险沟通的最核心任务就:( B )A.向媒体发布消息 B. 维护或修复社会信任C. 满足公众知情权D.为政府服务47. 下列不属于风险沟通原则的是(C)A.准备原则B.及时原则C.第一时间原则D.选择原则48. 在采取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时,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选择的原则为:AA、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权益B、最大程度地保护国家财产C、最大程度地政府财物D、尽快控制事件发展49.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信息,仅强调及时、不求准确全面的信息报告是:(B)A、发现报告B、初次报告C、进程报告D、结案报告50. 在公共卫生领域,是风险沟通传播主体。

(B)A.当地政府B.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 疾控中心D.健康教育机构51.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中度或重度中毒者应用特效解毒药(C)A.阿托品B.胆碱酯酶复能剂C.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并用D.二巯基丙磺酸钠52.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属于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A. Ⅰ级B. Ⅱ级C. Ⅲ级D. Ⅳ级53.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的条件是:(C)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短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短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54. 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 D )A.2类28种 B.3类32种 C.3类37种 D.3类39种5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其应对工作由负责:(B)A.事件比较严重的行政区域B.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C.有关行政区域商议确定D.各相关行政区域56. 救灾防病信息初次报告必须在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认发生灾害后小时内上报,阶段报告可按日报进行上报,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个工作日内上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