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1.认识比喻句,体会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
2.写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建议。
1.口语交际训练。
2.把文章写具体、清楚。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5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
教师:你们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对家乡的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提出建议
1可以汇报环境受到哪些污染,为了改善环境人们做了哪些工作。
2可以交流调查过程中发生的事。
3还可以谈谈自己打算为家乡做点什么。
三、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上汇报。
四、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2组织点评。
3奖励优胜小组,发流动红旗。
五、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
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亲手种花种树等。
)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
教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吧。
二、明确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写作要求,明确本次的训练要求。
三、习作构思
1这次习作围绕什么话题来写?(环境保护)
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
四、资料共享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环保”的资料,共享资料,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五、写作方法
1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引导学生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六、佳作欣赏
范文:
小河哭了
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欢乐的季节。
可是,小河宝宝却伤心地哭了。
只听小河宝宝泣不成声地对小草贝贝说:“从前的我美丽极了!清清……清的河水,呜———小鱼小虾都是我的……我最好的伙伴,它们会和我玩……玩……躲猫猫,它们喜欢躲在我的身子里,我们一玩儿就是快活的一整天。
夏天,一群可爱的孩子跳入水中,我喜欢用轻柔的水花抚摸他们,他们还会开心地打水仗、比游泳……让我热闹地过上一整天。
”小草贝贝插嘴问道:“小河宝宝,你如今为何变得如此难看,又脏又臭呢?”
小河宝宝无可奈何地回答道:“是人类。
他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却不知道环保。
于是一大堆一大堆的垃圾涌到我干净漂亮的身上来,有废纸、废木头、废电池以及各式各样的塑料袋,还有饭店的臭烂苹果皮、一车一车地工业垃圾……时不时还有五颜六色的冒着泡泡的臭水从阴沟流到我的肚子里。
渐渐地,我变臭了,小鱼小虾一个个翻着肚皮死去了。
附近村里的人们也不把我当河看了,只当做一个有水的垃圾池,垃圾越来越多,小鱼小虾死了,孩子们也不来了,我变得好臭呀!我变垃圾沟了!呜呜———!我只想变成原来的我。
”
“人类!请还我清水和快乐!我不想做一个垃圾池!”小河流着
伤心的泪水向天空悲痛地大喊!
【总评】立意:读完此文,眼前浮现出一条泛着臭味、漂满垃圾的小河,在痛苦地呻吟,在无奈地挣扎。
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已经刻不容缓。
结构:文章结构层次清楚,作者通过对小河过去美丽与快乐的追忆引发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控诉,最后对着天空的痛呼表达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这一深刻主题。
语言:相比于同类作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增加了亲切感和说服力。
不公的遭遇被小河娓娓道来,激发读者的共鸣。
第三课时
习作
一、习作准备
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示: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三、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完成初稿并修改
第四课时
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小结
交流本次习作的收获或欠妥的地方,完善以后的学习活动。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比较,有什么异同点?
每组第二句是比喻句,这样写十分形象贴切,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二)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并点学生评议读音是否准确。
3学生讨论,借助工具书弄清诗句大意。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唐·王维)
(所有的山谷中都有参天大树,到处听到杜鹃的歌唱。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唐·王维)
(一望无际的水田上空,白鹭在自由地飞翔,绿树成阴的夏季中,树上黄鹂正愉快地歌唱。
)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唐·王建)
(蒙蒙细雨中,偶尔能听到几声鸡叫,村中的景好美啊:小溪边,竹林成片;小路旁,斜架着一座木板桥。
)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唐·杜甫)
(蛱蝶在花丛中穿梭飞翔,时隐时现,蜻蜓在水面上轻轻点水,自由自在地飞舞。
)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宋·晏殊)
(池塘边上,偶尔可以看到几处青苔;树叶丛中,偶尔可以听到几声黄鹂的啼叫。
)
4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5男女生比赛读。
6背诵诗句。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课前调查,交际内容源于自己身边人的真实想法,是学生真实生活的缩影。
在口语交际中做到听说整合,在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学会表达,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不同声音的好习惯。
本课“我的发现”一栏,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己总结规律,自己运用规律,教师作适当点拨,意在激励、唤醒、鼓舞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