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行为规范
布置作业既要有质又要有量,使学生 通过动脑动手巩固知识,坚决杜绝盲 目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
第十一条
教师应严格考勤与课堂教学 纪律管理,学生到课率应高于 85%。
一堂好课的评价
课堂教学一方面“无规矩不以成方圆”,需要 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但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又是极 富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 的有效性,却不必为刻意迎合某些规定而改变自己 的教学风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我们提 倡富有个性和特色的课堂教学,至于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用具、板书设计等具体教学环节,让教师根据 自己的教学实际决定。
教师体态语言规范的概念 教师的体态语言,指的是教师在一定的职业道德 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气质风范 及育人活动。教师的体态语言规范,指的是在一定的教 师职业道德的支配下,对教师的体态语言所制定的某些 标准或做出的某些规定。这些标准或规定对教师的体态 语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教师板书及板书规范的概念
教师道德行为规范
一、关爱学生理想层面的行为规范 第一,理解学生,以理服人。 第二,关心学生,以情感人。 第三,尊重学生,以诚待人。 第四,培养学生,以严育人。
二、关爱学生原则层面的行为规范
第一、平等对待学生。 第二、公正对待学生。 第三、民主的对待学生。
第二节 教书育人的行为规范
不准以民族、性别、地域、经济状况、职务、职业、是否残疾及相貌等原因偏袒或 歧视家长及相关人员。
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一教师基本口语要求 1、语音和吐字:教师在课堂上说话,必须让学生听得清楚、
听得明白才行。与语音相关的还有吐字问题,要求教师 要吐字清楚。 2、音量和语速:教师音量的要求是: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 生能不费力地听清楚,而第一排的学生没有震耳的感觉 的范围。教师口语以每分钟200—250字为宜(播音员为 350字/分钟),语速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听课效果。 3、语调和节奏:教师可以调节音程徐疾变化,形成和谐的 节奏,从而加强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4、词汇和语法:在教师口语中,对词汇的要求是规范、准 确、生动。教师口语要注意符合语法,合乎逻辑规律, 否则让人听不懂或费解。
教师行为规范,共同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
影响,共同构成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 内容。对教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素质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教师职业 必须加强和完善这些方面的规范。
教师行为规范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而
且各个方面的规范的目的都在于更好地发挥和完 善其作用,进而规范教师的言行,提高教师的整 体素质,最终实现促进学生身心更好发展的目的。
不准抄袭、剽窃、贬低他人的学术、科研和教育教学成果;
不准利用职务之便和影响,妨碍其他教师的正常工作;
不准在无正当理由的情三况、下,为违人反师教表师规集则体层共面同作的出行的为决规定范或规定的规则,擅自行
动。特别是个人意见与教师集体的意见发生冲突时,虽然个人享有保留意见和向上 一级教育机构反映的权利,但在行动上要服从教师集体所作出的决定,以造成学校 教育工作的混乱;
板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 地在黑板上写出来的文字或画出来的表格、图画, 它是一种书面语言,规范的板书语言是经过精心 提炼的语言合金。教师的板书规范,指的是结合 书面语言规范、社会规范和教育目的,在一定的 教师职业道德支配下,对教师的板书所制定的某 些标准或做出的某些规定。这些标准或规定对教 师的板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教师行为规范的基本特点
(一)职业性 由于我国《教师法》从法律上肯定了教师职业的专
业性,这就决定了教师行为规范应具有专业特别要 求和规定。 (二)规范性 教师行为规范也具有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作 用,表现为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作为和不作为 的规定和要求,同时对教师违反行为规范的相关规 定还应承当相应的责任。 (三)基础性 教师行为规范的基础性主要表现为教师行为规范的 合法性和现实性。 (四)多样性 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上。
第九条
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影仪、 幻灯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和实验设备, 提高课堂讲授的效果。对于安排在多 媒体教室的课程,任课教师应当使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具的运用要得当,积极恰当的使 用电化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教学的 直观性和形象性。
第十条
讨论课和习题课的教学组织必须 认真,仔细;讲课时要设法鼓励学生 踊跃发言,充分阐明自己的观点,既 要允许发表不同意见,注意扶持那些 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又要引导学生 正确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讨论结束 时,教师应予以总结,深化讨论效果。
第五条
课堂讲授应当努力做到理论阐述准 确,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论证严密, 逻辑性强,富于启发性;既要有科学的 严密性和思想的严肃性,又要注意表达 的生动性。
讲课要突出重点、难点,正确地 联系实际,并注重反映本学科和相邻学 科的新成果、新进展。
严禁任何形式的“放羊式”教学,努力做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 与者。经常走下讲台,或与学生平等对话, 近距离交流;或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 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或个别指导 学生的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创设民 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教师 的行为规范
城西小学 李君艳
13.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教 师的行为规范?
教师行为规范 教师道德行为规范 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一、教师行为规范的界定 教师行为规范可界定为:是对教师在从事教育活
动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由该定 义中可得知教师行为规范属于一种教育行为规范,主 要规范对象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教师行为 规范主要来源于教育法、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 伦理、规章制度、其他规范性文件等各种行为规范, 通过这些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调整教师教 育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体系
不准衣冠不整,酗酒,说脏话,随地吐痰,仍纸屑;
不准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义务变成“有偿服务”,不顾份内的教育教学工 作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热衷于搞有偿家教或“第二职业”;
不准以任何借口在公开场合或学生面前采取造谣中伤或诽谤等方式诋毁其他教师或 教师集体的人格、声誉、威信和工作业绩,因为一个教师的声誉直接影响他在学生 中的威信和工作业绩。在一定意义上,损坏一个教师的声誉,就等于损坏了他的教 育生命;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第一条
教师进入课堂要衣冠整洁、仪表端正, 言行文明,应带齐基本的教学文件,即做到“五 个有”:有课程标准、有教学进度表、有教材、 有教案和讲义、有所教教学班级学生名单。
教师要遵守上课时间。上课铃响,
准时到岗,最好能提前一到两分钟 到达教室门口。
第二条
课堂教学的每次课开始必须由教师说 “上课”,然后由பைடு நூலகம்生(值日)班长喊“起立”, 全体学生站立后,教师点头(敬礼)后,请学生 坐下;然后再开始教学。
不准帮助明知在品格、教育或其他有关品质上不合格者混入教师队伍或晋升高一级 的专业职务或职位;
不准向学生家长或有关人员提出非教育问题批评;
不准因学生的原因训斥、侮辱、威胁性的语言对待家长;
不准暗示家长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准向家长或相关人员索要钱物或谋求其他方面的便利和好处;
不准为赚取差价、回扣而硬性向学生和家长推销商品;
第三条
课程的第一堂课,任课教师要以适当 方式作自我介绍;介绍内容主要为姓名, 学历,职称,所在教研室等,必须将姓名 介绍在电子屏幕或写在黑板上。
第四条
教师不得以学生看书或思考为由 离开教学场地(教室)或做与本次教学无 关的事(接听手机、抽烟等)。
不做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随意中 途离开课堂,课中不会私客,不接打 电话,不拖堂,不任意停课,不擅自 调课。
一、教书育人理想层面的行为规范 第一、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职能。 第二、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第三、遵循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为人师表的行为规范
一、为人师表理想层面的行为规范 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第二,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 第三,认真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树立良
好学风。
三、为人师表规则层面的行为规范
第六条
讲课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必须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积 极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 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
结合学科特点,通过教学潜移默化的对学 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既 教书又育人。
严格按课程上课,不随意变更教学内容, 不随意调课。如遇特殊情况必须调课时, 应按规定程序办好调课手续,所缺课程应 按时补上。代课教师应按所调课程上课, 不能将所代之课变成“作业课”或“看管 课”。
第七条
讲课应力求语言清晰流畅,板书清楚 适当,写规范字,讲普通话。
第八条
教师要重视讲课效果的信息反馈,恰 当分配课堂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讲课进度与讲授方法,力求使教与学两个 方面协调一致,教学过程结构紧凑, 教师 讲课与学生思考相结合;教师不得整节课 不上课而全部要学生看书或思考。
三、教师板书规范的原则 (一)板书要凝练美观
(二)板书要考虑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 时空条件 (三)板书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 (四)板书要体现师生合作、共同参与
上课的规范
一、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及评价
(一)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以教师的教为评价出发点的好课 一般要求如下:教学目标明确,完成任务 好;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 点、关键。教学方法适当,教师善“启” 善“导”语言规范、板书整洁;教学进程 组织严密、结构紧凑;师生双方积极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