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屈原(节选)》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 屈原(节选)》课件
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
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浩然正气
品味语言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拟人、呼告、反复
表现出他对黑暗世界的愤懑和摧 毁黑暗的热望。
2.“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至少可以吹动一 些花草树木。” 排比
写出了诗人对风的呼唤,这也是诗人 充满矛盾的内心独白。连用三个“不能”, 强调了现实的残酷与统治者的麻木,也体 现了屈原心中的无奈与痛苦。
舞台说明,交代了场景的布局及人物。
第一部分(靳尚(命卫士乙)你去叫太…… 郑詹尹走入左侧门):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 意旨,密谋欲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黑暗烧毁 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 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 向往。
第三部分(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 毁灭,毁灭,毁灭呀!):借指斥神鬼偶像来 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5.“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 倒装句
强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风、雷、电 的呼唤和渴求。
深入探究
屈原呼唤歌颂风、雷、电的部分,读起 来激情澎湃、荡气回肠、慷慨悲壮,作者是 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
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 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 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二人的密谋、对话,把他们和屈原的 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既引出屈原的出场, 也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下基础。
反复诵读第二部分屈原的独白,找出作者 描写的事物,体会他们的象征意义,说说独白 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雷、电
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 革新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 人民群众
没有阴谋、没有污 秽、没有自私自利 的没有人的小岛
《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 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虽然只写了屈 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却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 这篇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 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溢了 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 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文体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 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 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 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字词学习
国殇( shānɡ) 波澜( lán ) 诡谲(ɡuǐ jué) 污秽( huì ) 鞭挞( tà ) 睥睨( pì nì ) 犀利( xī ) 踌躇(chóu chú) 镗镗鞳鞳( tānɡ tà )
◆多音字
( jī )滑稽
稽
( qǐ )稽首
( xuē)瘦削
削
( xiāo)削铅笔
( nònɡ)播弄
不平”,怕“引起关东诸国的非难”有什
么作用?
侧面描写
写靳尚他们的害怕,从侧面突出屈原 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之高,突出屈原 的精神品质之令人敬重。
剧中郑詹尹不情愿杀害屈原,认为这 是小题大做,你怎样理解他的这种认识?
写郑詹尹的沉默,突出他内心的不情 愿,从侧面表现出屈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东皇太一” “云中君”
“土偶木梗”
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 者和官僚统治阶级。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 僚统治集团。
“东君”“大司 命”“少司命”
“湘君、湘夫人”
欺骗民众的反动 势力的帮凶。
那些悲观论者。
诗人为了获得光明发出怎样的呼唤?体现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高呼:“土偶木梗”“烧毁,烧毁,烧 毁你的一切”,因为他们身居高位,却没有什么 “德能”,“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3.“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没有边际的没有 限制的自由里去!”
表达了屈原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这不仅不是逃避现实,而且恰恰表现了屈 原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4.“炸裂呀! 我的身体……把这包含着一切罪 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呼告、比喻、反复
表明主人公摧毁一切邪恶势力的决 心,也表现了他为追求光明而勇敢献身 的精神。
弄
( lònɡ)弄堂
( huá)哗众取宠
哗
( huā)流水哗哗
国殇 诡谲 伫立 污秽 雷霆
◆连一连 雷暴,霹雳。 长时间地站着。 不干净(的东西)。 为国牺牲的人。 狡诈,狡黠。文中指 鬼鬼祟祟的样子。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剧本,说说本剧可以分为几部分? 并简要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东皇太一庙之正殿。……诡谲地由右侧 登场。
17 屈原(节选)
学习目标
1. 了解戏剧的内容及写作背景,把握戏剧冲突, 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重 点)
2. 品味戏剧语言,理解文中的修辞和象征手法。 (难点)
3. 体会屈原抨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情感, 学习屈原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重点)
作者名片
作者
郭沫若 生卒年 1892—1978
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呼告、反问等 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 和感情色彩。
原名 评价
作品风格
郭开贞 籍贯
四川乐山
我国现代伟大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剧作家、历史
学家、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
其作品想象大胆奇特,感情炽烈豪放,
具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色
诗集《女神》,历史剧本《屈原》 代表作品 《高渐离》《棠棣之花》等
背景链接
这是一部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当时正值 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 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 极抗日,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军 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 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抨击国民党反动 派的黑暗统治。
课文讲解
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仔细 品味靳尚与郑詹尹的对话,回答 问题。
靳尚出场一连串的问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刚才我叫人送了一通南后的密令来,你收
到了吗? ★罪人怎样处置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惊异)什么?
展现出咄咄 逼人的气势,突 出靳尚急于害死 屈原的心理。
写靳尚欲害死屈原怕城里的人“愤愤
对社会的极端憎恶而企 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有形的长剑 无形的长剑
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 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 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 界的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 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 未来的热烈追求。
找出第三部分中作者提到的事物,说 说他们象征了什么。
东皇太一 土偶木梗 云中君 东君 大司命 少司命 湘君 湘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