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评价说明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评价说明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课程教学设计评价的补充说明教学评价: 百分制
一、考勤: 10分
二、平时表现: 20分( 超过20仍算20分)
三、每班每个小组进行小组冠名及LOGO并撰写意蕴8分, 优秀组全体加2分
四、每人评价她人作品1次0.5分。

五、上课发言1次2分, 什么都答不出不记分。

六、教学成绩: 小组课堂汇报, 或教学内容或校本课程设计方案或总结评价汇报10-20分。

( 优秀组全体加2分最高10分)
七、作业成绩:( 最高50分)
单个人: 1次学习日志5-10分, 1次模块自主学习札记5-10分。

小组: 1份校本课程设计 20-30分
优秀个人或小组加5分。

最后每个人总分数由小组长、助教和老师共同给出。

注: 第三、第四模块按网络合作活动学习法来教学, 请同学们配合。

补充说明:
一、小组课堂汇报, 2-4次其内容能够是在校学生关于后2
模块的教学内容, 也能够是所有组校本课程设计方案ppt的说明
讲解, 或是总结评价及学习收获汇报。

二、学习日志1次( 可任选1次写, 如果写2次另加2分, 满
分10分)
第1次学期初的引导型日志问题
1、您开学前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有多少了解?
2、您认为开设《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课程对小学教师从教
有意义吗? 表现在哪些方面?
3、经过前2个模块学习, 你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有了哪
些新认识?
4、您期望我们课程的教学方式能对您的学习和研究带来哪些帮助? 为什么?
5、您希望并建议我们的课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为什么?
第2次学期末的总结日志问题
1、您对自己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指导》的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满意吗? 您自己已经具备了哪些小学课程开发素养?
2、如果学校让你组织开发一门校本课程, 你将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
3、您现在在《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指导》的知识、理论与经验
方面, 非常疑惑的难题还有哪些?
4、经过学习, 你认为自己在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思
想、专业信念等方面有没有提高?表现在哪方面?
5、请您用一两句话评价我们这门课的学习、你的改变及收获建议。

三、 1次模块自主学习札记5-10分。

小组能够把成员能够分散到每个模块, 1个人可任选一个模块的1个章节写, 如果写2次另加2分, 满分10分。

无论小组多少人, 2-5人都至少要保证1人1篇。

成绩记入期末成绩。

四、附件1格式: **模块自主学习札记
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级小学教育 *** 学号******
一、阅读和学习的文献
二、摘录所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主题
三、自己的特殊收获与推荐
四、存在和出现的疑难与问题
五、改进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建议。

学习范例:
小学课程论概述——郑梦曦第一模块自主学习札( 一)
本次自主学习了三篇与小学课程论概述相关的文献, 对小学课程论的概念, 研究目的, 范畴价值, 以及其历史的来龙去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另外还学会了积极思考, 撰写文献的方法等等, 获益匪浅。

一、阅读和学习的文献
[1]黄甫全.第一章”小学课程论导论”的第一节”小学课程论概述”.
[2]黄甫全.简析课程论的主要任务、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J].课程·教材·教法, 1997(12): 1-5.
[3]张廷凯.中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 1922—
1997 ( 上)[J].课程·教材·教法,1988( 1) : 7-12
二、摘录所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主题
( 一) 第一章”小学课程论导论”的第一节”小学课程论概述”
1.一个基本概念和三大指称: 小学课程论从两方面解释含义, 从概念上, 是专门发现、研究和解决小学课程问题的一门分支学科。

从指称上, 主要有三大指称”一个分支学科””一层基本原理”和”一门教学课目”。

⑴”一个分支学科”是指小学课程论是教育学学科群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因为课程与教学论是专门研究”教学什么”与”怎样教学”两大问题的! 正是这两大独特问题, 决定着教育学的独立学科特性; 也正是这两大问题的独特性, 奠定了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学科群中的核心地位。

⑵”一层基本原理”是指小学课程论是学科群中的一层基本原理。

因为经过长期发展与积累, 小学课程论已经形成了众多下位学科, 建成了庞大的子学科群。

⑶”一门教学课目”是指小学课程论是教师教育中的一门具体课程或教学科目。

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中, 提出了”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列出了”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和”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其中”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就属于”小学课程论”。

2.三种范畴: 这里从主要领域、焦点论题和新兴方向等方面加以简介。

3.三种价值: ”认识””知识”和”革新”三大价值
⑴认识价值主要表现为认识小学课程现象, 揭示小学课程规律和指导小学课程实践。

⑵知识价值体现在教育学知识的元分析、校本教师研究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增长。

⑶革新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小学课程创新、教育制度与政策创新以及教师教育创新等三方面。

4.研究主体: 教师与学生以及其它教育工作者。

5.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问题。

日本有学者在反思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时, 深入地把”教育学称作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中国学者孙喜亭教授也指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能够说是研究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问题”。

这就指出了, 课程与教学问题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了。

( 二) 《简析课程论的主要任务、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1.课程论的两个指称: 一是作为高校里开设的一门科目的课程论, 二是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领域的课程论, 它们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

2.课程论的目的和任务:
⑴实质上是我们研究活动的两个组成部分, 是我们研究活动的意识性和主观性表征。

⑵课程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的目的和主要任务能够表述为: 认识课程现象、揭示课程规律和引领课程实践。

3.课程论的首要任务: 认识纷繁复杂的课程, 驱动了课程论作为独立科学的诞生。

在现代学校教育中, 课程现象表现为三个方面或层面。

一是物质性的, 如计划、标准、教材、教学指南、补充资料、课程包等等; 二是活动性的, 如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课程研制活动; 三是关系性的, 如内容选择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内容组织与文化结构以及学生发展的关系、课程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等等。

复杂的课程论让人们众说纷纭, 于是杜威在1902 年出版了《儿童与课程》的专论; 随后, 博比特于1918 年写出了集人们对课程现象的专门认识之大成的《课程》一书。

这两本书, 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4.课程论的根本任务: 是揭示课程规律和引领课程实践。

课程规律是课程及其组成成分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
势; 它是内在的东西, 是人的感官不能把握, 而只有思维才能把握的。

5.课程论的研究对象: 课程问题。

课程问题, 是指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课程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日本学者在反思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时, 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产生了质疑, 深入独到地把”教育学称作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中国学者也指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能够说是研究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问题。


6.课程论的基本内容: 黄甫全教授将它们归纳、分类和整理为五个系列: ①课程论基本原理系列,包括现代课程论原理、课程社会学、课程价值论、课程认识论、课程研究方法论
等; ②课程本体生成和实现过程系列, 包括课程结构论、课程研制论、课程规划论、课程实施论、课程评价论等; ③不同类型课程系列, 包括文科课程论、理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隐蔽课程论、整( 综合) 课程论等;④课程历史发展系列,中国课程史论、外国课程史论、比较课程论、未来课程论等; ⑤不同层次和特殊类型系列, 包括幼儿园课程论、大学课程论、特殊教育课程论、道德课程论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