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版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版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四次重要会议
(1) 四次会议的时间. 地点. 参加国. 主要内容. 作用
(2)评价:
A 这些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 斯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B 在雅尔塔会议上也表现了大国奉行牺牲弱国利益的 强权政治;
三 重点问题
1.慕尼黑阴谋:
(1) 英法制造“慕尼黑阴谋”的目的:靠牺牲弱小国家的 利益,来满足法西斯的侵略欲望,以便维护自身的利益, 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2) “慕尼黑阴谋”的实质:是绥靖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到顶 峰,是大国强权政\治的结果。 (3) 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没有当事 国捷克斯洛伐克的参加,严重违背了国际惯例。这一协定 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进一步 达到顶峰的标志。它严重侵犯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主权, 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爆发。同时,这一协定的签订,也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 信任,促使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推行 祸水西指的自保政策。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6.22)
1941.10—1942.1 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3.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偷袭珍珠港)----最大规摸(1941.12.7)
(1)背景 ①在希特勒肆虐欧洲之际,日本进一步向东南亚扩张,企图建立亚洲、太平洋 地区的霸权。②美国改变中立政策,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 二战爆发的背景与原因
1.背景
①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德、 意、日形成了三国轴心,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持,肆意扩大侵略 战争。 ②英、法、美推行罪恶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的实现使法西 斯势力更加嚣张。 ③苏联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 约》,使德国解除了发动战争时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
二 战争过程
1.爆发的标志——德国突袭波兰(1939.9.1)
初期扩张:
①1940年4~5月,德军大举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占领了许多国家。 ②同时,德军绕过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③英法联军约40多万人经过敦刻尔克撤到英国,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④1940年6月,法国投降。 ⑤1940年7~lO月,英国军民在首相丘吉尔的领导下,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冻结日本在美的资产,增加对法西斯受害国的援助;英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日本 受到沉重打击。 ③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战争准备尚未就绪,发动突袭,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2)影响: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日本暂时取得主动权;美国 加入,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
① 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一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认 为只有通过战胜和征服别国,才能没有危机. ② 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争夺亚太地区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 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南进” 可以获取大量的石油、锡、橡胶等战略物质。英美等国对日本 实行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 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
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图凭借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实 现统治世界的野心,对外推行金元外交。② 20世纪30年代初, 美国对外推行“中立”政策,以防止美国卷入战争。③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和法西斯侵略的扩大,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 考虑,逐渐放弃了“中立”政策,加强了对英法等反法西斯国 家的援助。后来,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了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
①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同法西斯的矛盾已成为压倒一切的矛盾。
说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密切合作;世界人民同法
西斯国家的矛盾已成为当时世界压倒一切的矛盾。
②美
国的作用:美国对法西斯的态度及政策逐渐改变,促进了世界反
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③作用和影响: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
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经过
思考: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华盛 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正式形成。据此回答: ①这一同盟得以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 成说明了什么? ②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③简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对反法 西斯战争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具体原因:①经济大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②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发展为全面战争的 直接原因。 ③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和苏联推行的中立自保 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3.战争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4.战争的转折 (1)反法西斯力量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1)
(2)战场形势的转折: A.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 B.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1942.6) C.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942.10) (3)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意大利投降(1943.9)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诺曼底登陆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6) 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1945.4) 攻占柏林和德国投降(1945.5) 日本投降(1945.8) 1945.9.2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2.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签定的目的:是苏联在英法大力推行绥靖政策的背景下,出 于自身的安全考虑而同德国签订的一个条约。
条约影响:这个条约使苏联避免了首先遭到德国的攻击,为苏 联赢得了备战时间。但是,这个条约的签订,更使德国在未来 的战争中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解除了德国发动战争的后顾之 忧,使其大胆发动战争。苏联靠牺牲东欧小国利益换取自身暂 时的和平,这是对法西斯势力的又一次绥靖,是苏联继英法之 后掀起的又一绥靖高潮。这个条约的签订,也使苏联放松了对 德国法西斯的警惕,导致了苏军在苏德战争初期的节节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