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洗衣机控制系统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洗衣机控制系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洗衣机控制系统设计设计者: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一课程设计的意义1.1 洗衣机的发展状况概述1.洗衣机的发展史洗衣服是每个家庭都无法逃避的家庭劳动。

洗衣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相当大的方便,它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大多数家庭的体力劳作。

1858年,美国人汉密尔顿·史密斯制成了第一台洗衣机。

1874年,美国人比尔·布莱克斯发明了第一台人工搅动式洗衣机,使得“手洗时代”受到了挑战。

1910年美国人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动式洗衣机。

1922年美国玛塔依格公司生产出了第一台搅拌式洗衣机。

1932年美德克斯航空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前装式滚筒式洗衣机,这台机衣机能够使洗涤、漂洗、脱水三个步骤在同一个滚中操作。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也相继出现了洗衣机。

洗衣机工业快速迅猛地发展起来。

1937年第一台自动洗衣机问世。

1955年日本研制出波轮式洗衣机。

60年代日本出现了半自动洗衣机。

70年代生产出了波轮式套桶全自动洗衣机。

70年代后期以电脑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在日本问世。

80年代“模糊控制”开始应用于洗衣机中,使得洗衣机能够通过模糊控制使洗衣机操作更加简单,实现智能化。

近半个多世纪里,在工业发达国家,全自动洗衣机技术得到广的应用,其年总产量及社会普及率均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我国洗衣机的发展现状洗衣机在中国起步较晚,1978年才开始正式生产家用洗衣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洗衣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进入80年代后,中国洗衣机行业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形势。

目前,洗衣机在我国城市甚至广大农村已得到大围的普及。

中国洗衣机市场正处于快速更新换代阶段,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家用电器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人们对于洗衣机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1983年,中国洗衣机产量由1978年的400台增至365万台。

此后全国各处都大规模的引进国外先进洗衣机技术。

中国的洗衣机发展突飞猛进,先进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极促进了中国洗衣机的生产能力和产业质量。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洗衣机年产量已位于世界第一,将近为世界总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1.2课程设计的意义课程设计进一步锻炼同学们在微机原理应用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计算机科学在应用上得到飞速发展,因此,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更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去自己收集资料,如何自己去学习新的知识,如何自己去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实践不断地去分析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我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微机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常规芯片的使用方法、掌握简单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的设计方法。

二洗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2.1 设计容系统设计并建立一个由微机控制的洗衣机控制系统,并完成:1.给水和排水的自动控制。

2.用户定时时间的设定。

3.电机的正反转。

4.各种定时和故障报警电路。

5.定时开、关机的控制。

6.三分钟延时启动的保护。

7.设计相应的A/D、D/A、键盘、显示接口和传感器测量水位电路,可在线键盘参数设置、定时检测、显示、报警,其中控制输出部分采用模拟量或开关量进行控制。

8,写出相应工作原理,编写程序及程序流程图。

希望实现的功能:智能检测待洗衣物的智能检测是智能洗衣机能够实现智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智能检测利用了模糊控制原理,根据各类传感器提供的洗涤物状态和洗衣机运行参数进行模糊推理。

通过各类传感器对布量、布质、温度、浊度的检测来确定洗涤过程中的洗涤水位,洗涤时间,漂洗次数,排水时间,脱水时间等等。

三总体设计方案3.1 洗衣机系统原理与设计思想图1洗衣机示意图洗衣机的系统(1).涤脱水系统它主要有盛水桶,洗涤桶和波轮组成。

盛水桶又称为外桶,主要用来盛放洗涤液。

盛水桶固定在钢制底板上,通过4根吊杆悬挂在洗衣机箱体上。

电动机,离合器,排水阀等部件都装在桶底下面。

洗涤桶又称为脱水桶或者离心桶,也称为桶,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盛放衣物,在洗涤或漂洗时配合波轮完成洗涤或漂洗功能,在脱水时便成为离心式的脱水桶。

波轮是全自动洗衣机中对衣物产生机械作用的主要部件。

按波轮的形状来分,基本上有小波轮(直径在160mm左右)的涡卷式水流和大波轮(直径在300mm左右)新水流两类。

(2).进水系统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排水系统都采用了电磁阀控制。

为了对桶的水位进行检测和控制,洗衣机上都安装有水位控制器(水位开关)。

波轮式全自动套桶洗衣机使用最多的水位开关是空气压力式开关,主要有气压传感器装置,控制装置及电触点开关3部分组成,用来监视水位的高低。

此外电磁阀分进水和排水电磁阀,进水电磁阀是洗衣机上的自动进水开关,它受水位开关动断触点的控制。

而排水电磁阀是全自动洗衣机上的自动排水装置,同时还起改变离合器工作状态。

进水、排水电磁阀是采用电流流过线圈形成磁场的原理,洗衣机电磁阀在进,排水时使用,220V交流电压与电磁阀线圈接通,形成磁场,电磁线圈吸合。

自动打开香蕉阀门,洗衣机里的水就顺着管道流出去了。

断电后,电磁阀线圈失去电流,磁场消失,电磁铁松开,橡胶阀门自动关闭,洗衣机里的水就流不出去了。

(3).动机及传动系统波轮式全自动套桶洗衣机的电动机及传动系统主要由电动机和离合器组成,离合器又有普通离合器和减速离合器两种。

其中普通离合器用在采用小波轮的套桶洗衣机上,这种洗衣机在洗涤或者漂洗时波轮的转速和脱水时离心桶的转速相同,目前各种大波轮新水流套桶洗衣机普遍采用减速离合器,它在洗涤,漂洗时波轮的转速较慢,而脱水时离心桶的转速较快。

电动机同时作为洗涤和脱水时的动力源,普遍采用主,副绕组完全对称的电容式电动机。

洗衣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洗衣机的洗涤原理是由模拟人工洗涤衣物发展而来的,即通过翻滚、摩擦、水的冲刷等机械作用以及洗涤剂的表面活化作用,将附着在衣物上的污垢除掉,以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现今,大多数的全自动洗衣机都使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电路来控制电动机、数码显示管、进水阀、排水阀及蜂鸣器的电压输出,使洗衣机根据程序运转。

而在设计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系统时,要把握好洗涤、漂洗和脱水的时间:(1).洗涤时间有人认为,洗涤时间越长,衣物就洗得越干净。

其实不然,如果洗涤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衣物不但不会随洗涤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洗净度,反而会加速衣物的磨损,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验证明,洗衣机(波轮式洗衣机)的最佳洗涤时间为5~10分钟,最长也不应超过15分钟。

(2).漂洗时间在漂洗刚开始的3分钟时间,残留在衣物上的表面活性剂脱落最快。

此后,活性剂脱落趋缓,漂洗10分钟后活性剂几乎不再脱落。

一般采用贮水方式漂洗,每次3分钟,漂洗2~3次就可以了。

(3).脱水时间电动机高速地转动洗涤桶,水份就会由于离心力而脱离衣物被甩出去。

脱水时间一般为2~3分钟,时间太短会造成脱水不够彻底,太长又可能会损坏衣物。

总体设计思想首先构思系统的总体结构,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好系统大致的硬件组成及其结构,其次根据系统的各个功能把软件分为几个不同的模块。

依次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最后把各个模块组合起来已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

3.2洗衣过程流程图3.3设计流程图弄清系统的需求根据系统的需求设计出相应的硬件电路在确定系统硬件结构的基础上,把软件划分为各个模块调试各个模块,并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四硬件设计4.1硬件设计概要用Intel的8086作为控制芯片,配合其他接口电路及配套的芯片组成洗衣机的控制电路。

主要用到8255串行通行芯片,74LS137三线八线译码器发出片选信号,AD0809以及DA0832模数、数模转换芯片。

用一个电位计和AD0809模拟水量信号,DA0832和LM324运放最和来控制直流电机的正反转和停止。

此外还用到了4*4扫描键盘作为输入设备,两个共阴数码管作为显示设备。

详情见各个芯片的介绍。

4.2所用到的芯片及其各自功能说明4.2.1芯片列表8086,8284,74LS138,8255,AD0809,DA0832,74LS02,LM3244.2.28086的功能简介Intel 8086是一个由Intel于1978年所设计的16位微处理器芯片,是x86架构的鼻祖。

不久,Intel 8088就推出了,拥有一个外部的8位数据总线,允许便宜的芯片用途。

它是以8080和8085(它与8080有组合语言上的原始码兼容性)的设计为基础,拥有类似的寄存器组,但是数据总线扩充为16位。

总线界面单元(Bus Interface Unit)透过6字节预存(prefecth) 的队列(queue)喂指令给执行单元(Execution Unit),所以取指令和执行是同步的,8086 CPU有20条地址线,可直接寻址1MB的存储空间,每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放一个字节(8位)二进制信息。

为了便于对存储器进行存取操作,每一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惟一的地址与之对应,其地址围用十进制表示为0~1048575,用十六进制表示为00000H~FFFFFH。

Intel 8086拥有四个16位的通用寄存器,也能够当作八个8位寄存器来存取,以及四个16位索引寄存器(包含了堆栈指标)。

资料寄存器通常由指令隐含地使用,针对暂存值需要复杂的寄存器配置。

它提供64K 8 位元的输出输入(或32K 16 位元),以及固定的向量中断。

大部分的指令只能够存取一个存位址,所以其中一个操作数必须是一个寄存器。

运算结果会储存在操作数中的一个。

Intel 8086有四个存区段(segment) 寄存器,可以从索引寄存器来设定。

区段寄存器可以让CPU 利用特殊的方式存取1 MB存。

8086 把段地址左移4 位然后把它加上偏移地址。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设计,因为这样的结果是会让各分段有重叠。

尽管这样对组合语言而言大部分被接受(也甚至有用),可以完全地控制分段,,使在编程中使用指针(如C 编程语言) 变得困难。

它导致指针的高效率表示变得困难,且有可能产生两个指向同一个地方的指针拥有不同的地址。

更坏的是,这种方式产生要让存扩充到大于1 MB 的困难。

而8086 的寻址方式改变让存扩充较有效率。

在这个系统中,8086作为整个系统的主控芯片,用来控制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

4.2.3 8284的功能简介向8086CPU提供外部的基准时钟信号,并把时钟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4.2.374LS138的功能简介74LS138 为3 线-8 线译码器,共有54/74S138和54/74LS138 两种线路结构型式,其工作原理如下:当一个选通端(E3)为高电平,另两个选通端(E1)和/(E2))为低电平时,可将地址端(A、B、C)的二进制编码在一个对应的输出端以低电译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