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 1)组织的公关人员是否熟悉、了解新闻传播活动 的特点、规律以及新闻媒介机构的工作方式; • 2)组织能否正确对待新闻媒介关于本组织信息的 传播。例如:长虹精显王
• 5、政府关系(外部公共关系)
2、变动性:
社会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生长体”,应随 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行为。 (1)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社会组织应适时 地进行目标、功能、机构及人员的调整; (2)社会组织本身要不断变化,组织形象 目标要随时期的变动而变动。
3、整体性
任何社会组织都要有与实现特定目标相适应 的 一套规范的章程及合理的组织结构,将本组 织 中的人们联合起来,使之有序、高效的发挥 作 用,从而达成组织的目标。
总经理
2.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方式和特点
人事部
财务部 生产部 销售部
公关部
• 可能归属于销售部门、广告或宣传部门、联络接 待部门、办公室。
部门并列型(适用于大型组织)
总经理
人事部
财务部 生产部 销售部
公关部
• 公共关系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权利比较高, 反映了公关业务在组织中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 转向正规化的过渡模式
• (一)不同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 (二)同一组织公众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按组织内外公众对象分类) 2.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 • (三)同一类型公众的再分类 1.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2.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 3.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被追求的公众 4.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2、公共关系公司的服务范围
咨询诊断 联络沟通 收集信息 新闻代理 广告代理 推广产品
公共关系公司 的服务范围
培训服务 音像制作 印刷制作 礼宾服务
策划活动 会议服务
3、公共关系公司的服务收费
项目收费、综合收费 项目需要分次收费、项目成果分成
4、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
1)观察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 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 3)较灵活,适应性强 4)关系较疏远 5)运做成本高
高层领导直属型(最理想的模式)
总经理
人事部
财务部 公关部
生产部 销售部
• 公关部有较大的沟通权限,可以直接与最高 行政长官沟通,并代表最高行政长官与其他 部门沟通,直接介入决策,同时又具有相当 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机构比较精简灵活。
• 公共关系委员会(超大型企业、集团)
组织内设公关机构具有以下特点:
3.社区关系(外部公共关系)
1)组织应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自身活动对社区 其他公众正常活动的影响; 2)组织的活动一般都应先立足本社区,然后 扩展到外地; 3)尽可能将组织内部的非生产性、专业性的 文化、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使社区公众都能分 享; 4)积极承担社区内的公共事物或公益活动。
4.媒介关系(外部公共关系)
二、公共关系公司与公共关系人员
• (一)专业公共关系公司:由职业公共关系 专家和各类公关专业人员组成,是专门为社 会组织提供公关咨询,或受理委托为客户开 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信息型、智力型、传播型 的服务性机构。 • 特征: • 1、社会性 • 2、服务性 • 3、营利性
1、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1)按业务内容分为专项业务服务公司、专 门 业务服务公司、综合服务咨询公司。 2)按经营方式分为合作型、独立型两种。 3)按规模大小分类 中小型公共关系公司和大型公共关系公司 (人数?) 附:CIPRA(?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二)公共关系工作人员
• •
•
•
1.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 公共关系领导人员、一般工作人员 公共关系一般人员是指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机构中的各类 人员。分为:调查分析人员、计划人员、传播人员、文 秘人员、专门技术人员。 2.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条件 1)公共关系意识(塑造形象的意识、服务公众的意识、 真诚互惠的意识、沟通交流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 创新审美的意识) 2)职业心理要求(自信的心理、热情的心理、开放的 心理)
关于公众把握以下几点
1.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传播沟通的对象的总称
2.公众是相对特定组织而存在的
3.公众是因共同的利益、问题等而联结起来并 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 组织的总和
4.公众是客观存在的 公众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共同性、相关性、多样性、变化性几 个方面把握。
三.公众的分类
(二)组织的公共关系职能•来自1.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在组织中的性质、地位和日 常工作
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沟 通性。 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 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
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一般分为对内关系、 对外关系和专业技术制作三个方面。
• (1)组织内设公关部门有四种基本模式可选择 • 部门隶属型:一般可隶属于传播沟通业务较集中、 较繁重的部门。 (初级的机构模式)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 体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对象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 一、组织
• (一)组织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定义: 社会组织是人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 来的一种社会机构。
特征: 1、目的性 任何社会组织的形成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这个
目的代表了一个社会组织存在的意义和奋斗目标。
(1)营利性组织
以本组织的利益为目标的社会组织(包括生 产组织、商业组织、金融组织、交通运输组 织、服务组织等)。 (2)非营利组织 组织的运营目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是 追求拟定的社会目标的社会组织
包括:
• 公益性组织以全社会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如:政府机构、公安机关、军事机关、 科研单位、国家司法机关等) • 互益性组织以本组织利益为目标的非营利 组织(如:政党、妇联、工会、各种协会、 俱乐部等) • 服务性组织以全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非营利 性组织(如:学校、公立医院、社会福利 机构等)。
3、素质结构:生理和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较高 政策水平、广泛的科学知识
3.公共关系人员的行为准则
• 《国际公共关系道德标准》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对象 ——公共关系的客体
• 一、公众的定义 • 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 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 人民作为一个政治哲学与社会历史范畴,量的方 面泛指居民中的大多数,质的方面指一切推动社 会历史前进的人们。 • 群众与人民相比,内涵大、外延小 • 人群:凡是人聚在一起均可称为“群”
四、对象公共关系
1.员工关系(内部公共关系):基本任务有:一为培 养员工对本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二为创造和谐融 洽的人事环境。 可以从以下4方面入手完成:了解员工、在组织领 导与基层群众之间建立正规联系渠道、对员工进行多 种能力培训、各种联谊、福利活动。(P96) 2.消费者关系是(外部公共关系) 1)品质优良的产品是良好公共关系的基础 2)始终如一完善服务是重要保证 3)妥善处理一切中间环节 4)妥善处理顾客纠纷 5)实施顾客满意战略(CS战略)指导思想?主要 内容?(P105)例:肯德基就秒杀事件致歉
• • • • • 1.了解内情 2.便于沟通 3.效率较高 4.成本较低 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 完全做到客观公正
3.全员PR管理
• 所谓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 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 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 • 1.领导的公关意识 • 2.全员的公共关系配合 • 3.组织的公共关系氛围 • 附:公共关系部的规模确定依据?
3)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专业知识结构(I字形\T字形\开字形p79)
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务实知识
2、能力结构:
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良好的组织能力、 健全的思维和策划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很好的自 控和灵活应变能力、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掌握政 策和理论的能力还有创新能力(例:华诺密克)
社会组织的分类:
1.按照成立的依据和内部关系状态,社会组织 可分为(以及特点)
正式组织为有效实现共同目标而规定成员之间
的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组织体系(军队、学 校、公司企业) 非正式组织是不确定的没有固定结构的分支机 构(老乡会、同学会、研究会、学会、沙龙、 俱乐部、各种协会)
2.依据组织是否营利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