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高中新生入学后,有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叫做兴奋期阶段。

刚开学,同学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校,有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过程,这时候,同学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

然而到了第二阶段问题就来了,学校把这个阶段称为低迷阶段。

因为学习一个月后,就得进行一次考试,学生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题目有难度,考试成绩也远远超出了自己预想的底线。

尤其是一些好学校的学生,他们原本都是各个学校的佼佼者,没想到,高中的第一次考试竟然落在许多人的后面,心理上无法接受。

第三个阶段是学生要面临期中考试,这个阶段家长和学生也将会承受一次心理压力。

家长和学生如何正确看待一二次考试的成绩排名,非常关键。

解决方法:
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方式与初中相比有较大差异,再加上学习的课程多、学习内容深,部分同学一时尚未适应,在考试中成绩不占优势,就感到压力大,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行了,其实大可不必。

这时最需要的是学会自我激励。

首先,以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成就来激励自己,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这时家长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家长要引导孩子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走出初中的“光环”。

可根据孩子的能力、实力和学习要求,帮助孩子制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第二、发挥自己的特长。

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门学科有特长,要积极在教师、同学们面前展示出来,从而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与鼓励,增强自信,并且会下决心把自己的薄弱学科努力学好;第三、为自己树立榜样。

以班上比你稍好的同学为目标,暗中和他较量,向他学习,一步步追上,这同样能增强你自己的信心与前进的力量。

高中课程对刚从初中走出来的孩子来说有点儿难,所以只要孩子有提高,家长就应鼓励表扬;第四、不断总结自己。

明白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目标,这样你肯定会进步,甚或突飞猛进。

三、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保持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是预防,而预防就是从理智上找出一些办法来解除心理上的压力。

下面这十一种方法,可以使人保持心理健康,能够预防心理疾病,也可以治疗心理疾病,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具体的要求和做法是
1.坦率地交谈。

找你所信任的、谈得来的、头脑冷静的人交谈,把你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向他倾吐,彼此思想交流,感情共鸣。

君忧我悲,我喜君乐,因同情而相对流泪,因高兴而相对开怀大笑,不让内心积存任何消极不良的情感情绪。

2.暂时地逃避。

如果你遇到了紧张的刺激冲击,或遇到挫折、困难、失败而陷入深深的自我烦恼之中,那么这种自我烦恼无异于一种自我惩处。

这种惩罚也是于事无补,不解决问题的。

自我诅咒、赌气不吃饭、躺倒不干等等,都是没有用的。

一个有效的办法是不妨暂时离开你所厌烦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过段时间后,就会恢复心理上的平静,或者把心理创伤填平。

3.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

当你的情感遇到激烈震荡的时候,你可以把思想暂时放在谋求“第二职业上”,比如专心致志地写字、绘画、逛街、洗衣服等,总之去“忘我”地热衷于一件你可以干的事情。

这就可以把你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绪转移换掉。

4.对人谦让。

一个人如果总是好自我表现,干什么都抛头露面,那就会使他忙碌不堪。

如果你经常地甘当配角或后台工作人员,那你就会感到时间充裕,就会享受到从紧张里解脱出来的乐趣。

5.为别人服务。

多为别人着想,多为别人服务,可以帮助你消除自己的烦恼。

做好事,帮助弱者会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

当你面临很多难题的时候,先解决一个问题,且要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下手。

有了成果,就会有信心,成果越多、越大,信心也就会更足、更强。

7.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

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不要一个一个连续承担难题,否则你会一事无成。

认为“没关系”,什么事都一古脑儿包揽下来,结果会招架不住。

这不仅是“大伤脑筋”,而且使你感到非常紧张、烦躁,严重时甚至会走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8.对别人要宽宏大量。

不要对别人要求过甚,让别人一定要执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

对别人的批评、责难要合情合理,给别人一个考虑反省的机会。

否则,会增加自己的烦恼、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

9.给对方机会。

有时你可以处于被动的守势状态,给对方一个表现他自己的机会。

这样做可以避免因人际关系紧张而使自己烦恼苦闷。

10.自己动手。

不要总是停留在观望阶段,不要推诿说“我忽视了”,或者说“我正想去做”等。

路是要人走的,应该自己动手去做,要破除依赖心理。

11.制订一份休闲计划。

如果你能制订一份既愉快而又切实可行的休闲计划,那么在这个时间还没到来之前,你的心情是愉快的,有盼头的。

而一旦实施,更会受益不浅。

优秀学习心理的培养方法优秀学习心理的培养方法
一、立志成才,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古人曰:“有志者,事竟成。

”所谓志,就是人们心里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为达到这一目标所下的决心。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得好,“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学生应抓住时机,立志奋发读书,锐意进取,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材。

二、培养学习自信心,坚定掌握知识的信念
首先必须树立学习自信心,坚定掌握知识的信念。

目前,一些中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往往一两次小测验没有考好,就开始自惭形秽,认为不可能再赶上别的同学了。

其实,只要他们切实总结考试失败的原因,扎实地做到课前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温习,狠抓基础知识的学习,认真补缺补差。

经过一个阶段的刻苦用功,慢慢地就会有局部的成功。

他们会逐步认识到,若要改变落后的局面,不仅首先要有学习自信心,还要下功夫苦学、讲求方法,培养“别人行我也照样行”的健康心态。

三、互相学习,争取共同进步
中学阶段,学校里往往提倡学生间在学习上开展竞争。

那么,中学生应如何对待这种竞争呢?不少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心胸狭窄,担心别的同学超过自己,往往“闭关自守”,不参与同学间的讨论交流。

其实,他们只要不闭关自守,经常就学习上的问题相互问答,共同商讨,这样,他们就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大的学习效果。

四、虚心学习,保持愉快的心境
作为一个立志成才的中学生,他应该懂得谦虚。

对师长要谦虚,对同学也要谦虚。

虚心可以不断让人进步。

此外,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有助于活跃思维和增强记忆力。

所以,中学生在与同学、老师相处时应尽量做到豁达大度。

遇事共同商量,互敬互让,对于同学间偶尔的磨擦,应坦然处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