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
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
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关键字:智能建筑,背景,现状,发展,对策一、关于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
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
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
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
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智能建筑应当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
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二、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1 智能建筑产生的技术背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球出现信息革命的高潮,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广泛关注,最近又有人豪迈地提出"数字地球"。
智能建筑就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
表现在:(1)电子商业的出现,包括网上信息服务、电子购物、电子银行和金融服务、网上攻读学位;(2)管理工作的变化;(3)制造业和经济活动全球化。
有了internet,一个新设备可以在美国设计,中国印刷,俄罗斯制造。
2 智能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
据日本对各职业的分类,就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的职业人数,1955年1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26%;1985年28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47%。
这表明一个从工业社会中脱胎而出的、新型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资源成为社会生产的一种主要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信息产业的产值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因而它是一个国家产业,甚至是全球性产业,带有明显的独立和交融特性。
三、智能建筑的现状由于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智能建筑的数量和水平位于全国之首,具有很强代表性,通过调查看出我国智能建筑有如下特点:1.智能化建筑热潮悄然掀起,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
目前,国内楼宇建设中流行一股“智能化”热潮,冠以“3A智能建筑”“5A智能大厦”的广告屡见不鲜,而建筑物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六、七年前的智能建筑只有一些智能功能如消防自控,其它方面的设备根本没有自控。
四、五年以前的智能建筑基本具有楼宇、消防、保安等自控功能,计算机为主控机,多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和DOS操作系统,监视和控制多为简单模式,软件水平较低。
近一、二年落成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具有较完善的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简称3A系统。
这些系统多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采用集散式甚至分布式控制,监视和控制可以采用精确方式,且有较先进的Windows、OS/2操作系统及中文图形方式界面,软件编程方便,面向对象。
可见近年来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有长足的发展。
2.智能建筑市场洋货充斥,国货难于立足。
除了消防、保安等系统的设备有部分国产名牌外,楼宇自控设备则完全被外国产品垄断。
调查中用户普遍反映国外产品质量较好,售后服务较完善。
经调查,认为进口消防自控产品运行状况“好”的和“一般”的各占用户的50%,没有认为差的。
而对国内产品缺乏信任感,认为产品可靠性差,误报动作较多,维修率高。
尤其一些用户对消防、保安产品被有关部门指令性购买的做法意见很大,XX大厦被有关部门强迫购买的乡镇企业产品,其质量十分低劣。
在调查的大厦中,消防自控系统多采用美国西伯乐斯、爱德华,日本的能美,日探,楼宇自控产品主要采用美国霍尼维尔、江森、安德沃等。
一、关于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概念,在本世纪末诞生于美国。
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
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
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
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智能建筑应当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
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大厦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二、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1 智能建筑产生的技术背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球出现信息革命的高潮,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广泛关注,最近又有人豪迈地提出"数字地球"。
智能建筑就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
表现在:(1)电子商业的出现,包括网上信息服务、电子购物、电子银行和金融服务、网上攻读学位;(2)管理工作的变化;(3)制造业和经济活动全球化。
有了internet,一个新设备可以在美国设计,中国印刷,俄罗斯制造。
2 智能建筑产生的社会背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
据日本对各职业的分类,就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的职业人数,1955年1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26%;1985年28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47%。
这表明一个从工业社会中脱胎而出的、新型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资源成为社会生产的一种主要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信息产业的产值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因而它是一个国家产业,甚至是全球性产业,带有明显的独立和交融特性。
三、智能建筑的现状由于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智能建筑的数量和水平位于全国之首,具有很强代表性,通过调查看出我国智能建筑有如下特点:1.智能化建筑热潮悄然掀起,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
目前,国内楼宇建设中流行一股“智能化”热潮,冠以“3A智能建筑”“5A智能大厦”的广告屡见不鲜,而建筑物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六、七年前的智能建筑只有一些智能功能如消防自控,其它方面的设备根本没有自控。
四、五年以前的智能建筑基本具有楼宇、消防、保安等自控功能,计算机为主控机,多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和DOS操作系统,监视和控制多为简单模式,软件水平较低。
近一、二年落成的智能建筑很多都具有较完善的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简称3A系统。
这些系统多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采用集散式甚至分布式控制,监视和控制可以采用精确方式,且有较先进的Windows、OS/2操作系统及中文图形方式界面,软件编程方便,面向对象。
可见近年来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有长足的发展。
2.智能建筑市场洋货充斥,国货难于立足。
除了消防、保安等系统的设备有部分国产名牌外,楼宇自控设备则完全被外国产品垄断。
调查中用户普遍反映国外产品质量较好,售后服务较完善。
经调查,认为进口消防自控产品运行状况“好”的和“一般”的各占用户的50%,没有认为差的。
而对国内产品缺乏信任感,认为产品可靠性差,误报动作较多,维修率高。
尤其一些用户对消防、保安产品被有关部门指令性购买的做法意见很大,XX大厦被有关部门强迫购买的乡镇企业产品,其质量十分低劣。
在调查的大厦中,消防自控系统多采用美国西伯乐斯、爱德华,日本的能美,日探,楼宇自控产品主要采用美国霍尼维尔、江森、安德沃等。
四、我国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1.智能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智能化水平普遍不高。
大多数建筑单位并不了解何为智能大厦,只是抓住这个时耀的词汇套用在自己的建筑物上,致使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建筑甚少。
比如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连接3A系统各种控制信号必备的基础设施,但调查中只有少数单位考虑了综合布线。
大多数建筑楼宇、消防、保安自控等系统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分散布线,互联性差,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使资源、设备重复设置,造成极大浪费。
一座建筑物一经建成,其主要结构及外形不会发生变化,但随着社会、技术、经济发展及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建筑物智能程度也应不断地提高,如不具有适应情况变化的能力就算不上智能建筑。
2.智能化技术和产品过分依赖进口。
随着社会进步,中国的智能建筑市场十分巨大,但智能建筑技术及产品都由外国公司控制,工程也由外国公司把持,如:霍尼维尔、江森、玛斯特公司等。
我国现今还没有一家自己的智能建筑技术工程公司来承担国内大型智能化工程任务,使大量外汇流失。
而且很多设备往往由不同的国外厂家提供,产品兼容性差,以致单个产品性能不错,但组成系统后效果较差。
加上系统建成后的后期维护和系统升级也缺乏一个国内的队伍予以支持和配合,使整个系统运行效果往往不佳。
3.智能建筑市场缺乏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智能建筑设计没有可依据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现在我国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处于一种分割管理无序的状态,牵制了我国智能技术的发展。
比如消防设备是消防部门管理,供配电由供电部门管理,保安部分由安全部门管理,楼宇部分由建设部门管理,邮电、电子等部门也都欲把“智能建筑”纳入自己的行业管理中。
各个部门分管一块,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加以协调管理,智能建筑各个系统集成时,就很难达到智能建筑的水平。
另外,缺乏智能建筑的设计规范和等级评价标准,也是智能建筑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使一些只有部分智能功能的建筑也都冠以“智能大厦”。
四、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的对策及建议1.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统一管理,使智能建筑行业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以实施对智能建筑市场的政策导向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