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郭庆旺 笔记 第十二章 财政赤字与公债

郭庆旺 笔记 第十二章 财政赤字与公债

第十二章财政赤字与公债一.财政赤字的基本问题1、如何理解财政平衡财政平衡vs财政均衡财政平衡:通常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是12个月,或日历年度或会计年度)公共收支数量基本相等关系。

财政均衡: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保持基本平衡情况下的财政收支状况。

需从财政均衡的角度理解财政平衡,因为若公共收支本身平衡造成了国民经济运行不平衡——经济波动或增长缓慢,这种财政平衡并没多大意义。

若在实现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过程中,公共收支出现支大于收或收大于支的结果,虽然出现财政不平衡,但实现了财政均衡。

在财政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需要的是财政均衡而非财政平衡。

动态平衡vs静态平衡动态平衡:指从长远观点寻求财政平衡。

静态平衡:从当年角度实现平衡。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把二者区分开来至关重要。

如果政府面临额外收入的增加,在安排预算支出时,首先要认清这种额外收入来源的持续性。

若这种额外的公共收入增加会随着产生这种额外收入的因素的不复存在而消失,则政府应做到:(1)不以相同的数额增加公共支出(2)能在这种额外收入下降或消失时,及时、等额地降低支出(3)不能用这笔收入作为经常性支出的资金来源,因为经常性支出一般比资本性支出更具“刚性”和“长久性”。

也即是说在安排预算支出时,不仅要考虑当年财政的平衡,还要从动态的观念出发,注意将来财政年度的预算平衡。

另一方面,公共收支间存在一定的时滞,要求以动态的平衡看待财政平衡。

如有些经济性支出最终会形成一定的生产力,只是目前投资大,影响财政拮据而已。

总体平衡vs部门平衡配臵平衡:为了实现平衡,政府有可能以低效率的方式把财政资源配臵出去——每种支出方式的边际社会成本可能与边际社会收益之间的差距很大,或者以低效率的税收筹集资金——从某一群体或活动筹措来的资金,其最后一元的社会成本,与从其他群体或活动筹措来的最后一元资金的社会成本有很大差异,从整个经济体系看,这种财政平衡并没有多大意义。

分配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是财政政策乃至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2、财政赤字的概念公共部门的范围与财政赤字的关系分三种情况,中央政府的赤字、一般(国家)财政赤字、公共部门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指在某一财政年度,计划的公共收支是平衡的,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不可预测性因素的影响,致使决算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强调的是预算的执行结果。

预算赤字:指在某一财政年度,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决算中的差额。

包含:赤字不仅表现在预算的执行结果上,而且政府在安排国家预算时,就已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下赤字缺口;这种赤字虽然是计划安排的,但这种赤字计划可能是有目的地实施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支出具有强烈的刚性,在税收上不去的情况下,被迫留下的赤字缺口。

赤字财政:(1)指政府通过新的货币创造或增加货币供给而弥补的预算赤字。

即当预算赤字引起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时,赤字财政就发生了。

(2)指如果政府增加支出而不增加税收,或者政府减少税收而不减少支出,则必然扩大财政赤字,这种做法叫赤字财政。

——→都是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利用预算赤字,以熨平经济波动,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表现。

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意识扩大预算赤字的做法。

3.财政赤字的类型总赤字 vs 原始赤字把不包括债务利息支出的赤字叫做原始(基本)赤字基本赤字加上债务利息支出就是总赤字。

周期性赤字vs 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指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引起的赤字。

是经济衰退的产物。

在经济衰退期,公共支出增加而税收收入减少,“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在经济衰退中又使赤字更加恶化。

结构性赤字——非周期性因素引起的财政赤字。

指其他条件不变,经济活动保持在某种“前者”水平时,预算赤字仍然存在的情况。

= 高度就业赤字或充分就业赤字充分就业财政赤字:指经济如果处于充分就业时所出现的赤字。

这种赤字剔除了经济周期对财政赤字的影响。

可以看出:结构性赤字是在指定的失业水平下计算出来的,标准的失业水平为5%—6%间;是在剔除经济活动偏离其基点高度就业水平的影响之后,反映政府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基本结构不平衡的赤字;有时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实施减税和(或)增加支出等措施的结果,是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二者构成现实赤字4.财政赤字的用途为战争经费融资、拯救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发展为给公共投资融资,有征税、举债、发行货币三种方法,而要是公共投资能够减轻失业则必须是一种全新的支出。

二.财政赤字的规模1.衡量指标赤字依存度:财政赤字占公共支出的比例——说明一国在当年的总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赖赤字支出实现的赤字依存度高低表明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总支出中依赖赤字支出的程度,反映了财政本身状况的好坏。

赤字依存度越高,表明在公共支出需要很大的前提下,税收收入和其他非税收收入相对短缺。

这种现象是由以下两种情况作用的:一是公共支出需要过大,导致实际公共支出超过了现行收入制度下的收入供给能力;二是现行收入制度筹措收入的能力不足,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赤字依存度过高则政府需要采取下列政策:一是重新审查公共支出规模,以科学的方法判断公共支出规模是否合理;二是若公共支出规模较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则需分析现行收入制度(税收制度和收费制度)是否完善,特别是税种设臵是否合理,征收管理是否有效,若收入体系不健全或相互掣肘,就要调整收入制度,提高公共收入。

总之,赤字依存度说明的是财政本身的问题,特别说明了公共支出的需要与公共收入供给的能力之间的缺口或差距。

赤字比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说明一国在当年以赤字支出方式动员了多大比例的社会资源。

赤字比率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了财政配臵工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若过高,则会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负担,一方面,高赤字比率会扰乱正常的国民经济运行,特别是可能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必然会形成沉重的债务负担,会使将来年度的财政状况难以好转或更加恶化。

过高则政府需要采取下列政策:一是在经济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应从财政管理本身着手,探究财政赤字的原因,找到削减财政赤字的途径;二是也可从经济运行着手,看经济运行是否出现问题,即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增长,从而降低赤字比率。

总之,赤字比率说明的是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特别低国民经济现状对财政赤字的承受能力。

财政赤字不一定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只有全面考虑一国自身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文化传统等,才能真正确定合理的财政赤字规模。

2.财政赤字规模的决定因素财政赤字只有在赤字融资手段运用不当(导致经济体系中需求过度膨胀)、财政赤字的规模超出实际需要(导致货币供给量过剩)时才会引起通货膨胀。

(1)经济增长率的提高程度如果经济持续增长率比较高,即使政府施以较大规模的财政赤字用于发展经济,对国民经济也没有危害,或很小。

因为本国经济的吸纳能力,,随着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而相应加强,价格水平不会出现明显上涨。

反之,若经济增长率低,即使存在少量的赤字,也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危害。

(2)货币化部门的增加程度货币化-指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国的非货币化部门(实物经济和易物经济)将不断转化为货币化部门。

货币化进程的两个作用:引起人们持有货币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的增强,从而引起相应形式的现金余额增加;使货币交易余额、现金余额增加。

由之引起的额外货币需求量,就成为政府确定财政赤字规模时考虑的指标之一。

(3)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力的未利用程度政府用赤字为经济发展融资是否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在产出方面,主要看经济中是否有未加利用或利用不足的现成资源存在,若有,那么预算赤字可能会使闲臵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加本国的生产水平,而不会对价格水平产生上抬压力。

(4)赤字支出投资项目的性质在确定赤字融资的规模时,只有在更多的货币与更少的产品交易时,赤字融资才会引致通货膨胀压力。

因此,预算赤字筹集的资金,应用于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上。

因为通货膨胀是压力会在一个短暂的时滞之后被产量的增加所抵消。

(5)国际贸易的逆差程度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抵消,价格水平不会明显提高;进口并以较高价格出售,吸纳家庭部门超额的货币收入,缓解供求紧张状况;资源转移,增加国内商品和服务供给。

在不造成通货膨胀的前提下,赤字财政促进经济增长是以国际收支恶化为代价的。

(6)政府自身的管理能力消除财政赤字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管理能力;举债能力和征税能力——作为促进资本形成的一种工具,赤字融资在导致公众的额外收入增加时,政府如果有能力通过举债和征税等手段把这种额外收入的绝大部分筹集上来,那么赤字财政的实施将是成功的;工资和价格控制能力——赤字财政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经济体系中物价和工资控制程度。

(7)公众的牺牲精神赤字融资安全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民众的理解和牺牲精神。

3.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指政府是否能无限期地保持既定的公共收支格局,或政府是否最终将改变财政政策态势。

衡量的三种方法:(1)宏观经济指标法——把财政赤字规模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联系在一起。

(2)公共收支协整关系法——从公共收支的长期路径角度,动态研究财政赤字规模。

如果政府跨时预算约束得到满足,即以现值计算的未来债务余额(债务余额的极限水平)为0,公共收支就存在协整关系,表明财政赤字是可持续的。

(3)周期性赤字和结构性赤字衡量法——从财政赤字规模变化主要由财政政策变化或是由经济增长变化所致,分析财政的可持续性。

若财政赤字规模增大主要由财政政策变化或说主要由结构性赤字增加所致,财政赤字就是可持续的。

三.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1.财政赤字的增长效应中国减税和增加支出(必然结果是财政赤字)为主要措施的相机抉择财政财政对经济增长贡献大。

2.财政赤字的改革效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企业制度改革和价格制度改革,突破口均为财税体制改革。

在支持国企制度改革上,财政直接提供财力支持——一是以“利改税”作为对国企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指导思想的实施措施,改革了国企利润分配制度;二是对国企亏损企业实施补贴制度(政策性亏损)。

在支持价格制度改革上,实施价格补贴,又称政策性补贴,变现为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消费者因提高商品售价而增加的消费支出所给予的经济补偿。

3.财政赤字的拉动效应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指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增加)使得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减少。

是通过利率机制实现的,即赤字支出推动利率上扬,抑制民间资本的投资支出。

但我国目前的利率管制制度,使得利率水平对财政赤字的反映灵敏度小;公债利率对银行利率没有推动作用,因此,财政赤字不会通过利率水平而排挤民间部门投资支出。

总之,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具有零排挤效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