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中国变频器市场深度调研报告引言变频器于20世纪60年代问世,80年代在主要工业化国家已广泛使用。
我国的第一台变频器是在1985年6月由“中国变频器之父”吴加林先生研制成功的,由此揭开了我国变频器产业的序幕,并进入了我国变频器发展道路上的第一次高峰。
变频器在我国发展的短短20年间,经历了认知阶段、组装阶段和生产制造阶段。
目前我国已有进口、国产变频器厂家近200家,又有上千家从事代理销售和二次开发公司围绕着变频器生产,一些元件供应商,材料供应商、电抗器、滤波器、电缆、继电器以及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量表等行业都在关注着变频器的发展。
广州三晶电气有限公司于2002年成立,座落在整齐划一、景色宜人的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内。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三晶变频器官方网址: 业,三晶电气享有政府节能改造战略资助、特别项目津贴等殊荣。
公司是广州最大的电气传动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广州唯一一家拥有自主进出口权的低压变频器制造商。
公司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产品系列齐全,广泛应用于印刷、机床、塑料、制药、造纸、纺织、印染、食品、橡胶、油田、矿山、港口、风机水泵等领域。
凭借对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核心技术的深度研发以及多年的制造和应用经验,三晶电气在国内外业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目前产品已经成功出口至新加坡、塞尔维亚、新西兰、越南、玻利维亚、贝宁、塞浦路斯、波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秉持“不断创新、永远诚信、稳健高效”的信念,致力于传动节能事业,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承担责任,成为受人尊敬的传动制造知名品牌和全体员工创享的平台。
正文目录1 国内市场情况11.1 发展历程 11.2 市场容量 11.2.1 变速驱动市场11.2.2 变频器市场容量21.3 市场分布及特点31.3.1 地区分布31.3.2 行业分布4(1)电梯4(2)电力4(3)纺织5(4)水泥61.4 主要生产企业情况 61.5 高低压变频器市场71.5.1 高压变频器71.5.2 低压变频器81.6 影响发展因素92 调查对象分析112.1 地域分布112.2 人员性质分布122.3 行业分布142.4 高低压变频器分布153 在用量164 信息获取方式185 购买行为215.1 影响因素215.2购买途径235.3服务方式246 满意度调查256.1 国内外品牌的使用比较256.2 国内外品牌的满意度比较256.2.1 国产变频器276.2.2 国外变频器286.2 最满意的品牌296.2.1 国内低压变频器品牌296.2.2 国外低压变频器品牌306.2.3 国内高压变频器品牌306.2.4 国外高压变频器品牌317 高压变频器327.1 在用品牌327.2 信息获取渠道337.3 购买篇347.3.1 影响购买因素347.3.2 购买途径357.3.4 未来购买358 低压变频器378.1 在用品牌378.2 购买篇388.2.1 获取信息途径388.2.2 影响购买因素398.2.3 购买途径408.2.4 未来购买409 技术发展趋势439.1 高压产品应用类型439.2 交—直—交变频器技术发展趋势43 9.3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发展方向459.4 主要的研究开发项目459.5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46附件:国外相关调查47图表目录图1 1993年以来国内变频器市场销售情况3表1 2003年国外品牌中国市场销售统计表6图2 按负载类型变频器市场分布8图3 每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较9表2 变频器调查问卷的主要地区分布11图4 问卷的大区分布比例图12图5 变频器调查问卷地区分布12图6 变频器调查对象的部门分布13图7 变频器调查对象人员性质分布13图8 被调查人员采购中的角色14表3 调查问卷的行业分布14图9 被调查用户使用的变频器类型分布15图10 高压变频器在用数量分布16图11 低压变频器在用数量分布16表4 各行业低压变频器主要使用量17表5 被调查用户获得变频器信息的渠道18表6 用户利用信息渠道的种数比例18图12 2003~2006年获取变频器信息的渠道19图13 被调查用户认为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19 表7 决策者获得变频器信息的渠道20图14 决策者获得变频器信息的渠道20表8 各类因素影响用户购买的范围21表9 各类因素重要程度分布22图15 各类因素影响用户购买的范围22表10 各因素重要程度分布22表11 用户购买变频器的途径种类23图16 用户购买选择的主要途径23图17 用户希望的服务类型种类比例24表12 用户需要的服务方式24表13 用户使用国内外变频器品牌的比较25图18 国内外品牌质量可靠性满意度对比26图19 国内外品牌企业诚信满意度对比26图20 国内外品牌售后服务满意度对比27图21 国内外品牌产品性价比满意度对比27表14 国产变频器的满意度调查27表15 国产变频器的满意度分值28表16 国外变频器的满意度调查28表17 国外变频器的满意度分值28表18 用户最满意的十大国产低压变频器29表19 用户最满意的十大国外低压变频器30表20 用户最满意五大国内高压变频器30表21 用户最满意的国外高压变频器31表22 主要的高压变频器品牌32图22 不同国家高压变频器品牌覆盖情况图32表23 高压变频器用户获得变频器信息的渠道33图23 高压变频器用户与被调查总体信息渠道的比较33图24 高压用户认为最重要的信息渠道34表24 高压变频器用户购买时考虑的因素34图25 各类因素高压变频器用户覆盖面及对比图35图26 高压变频器用户的购买途径35图27 计划进行高压变频器改造的时间36表25 未来用户改造需要的高压变频器品牌36表26 主要的低压变频器品牌37图28 不同国家及地区低压变频器品牌覆盖情况图38表27 在用低压变频器国产品牌分布38图29 低压变频器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39图30 低压变频器用户认为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39图31 各类因素低压变频器用户覆盖面及对比图40图32 低压变频器用户的购买途径40图33 计划低压变频器的更新时间41表28 用户改造计划使用的变频器41表29 用户改造计划使用的国产变频器42摘要变频器于20世纪60年代问世,80年代在主要工业化国家已广泛使用。
我国的第一台变频器是在1985年6月由“中国变频器之父”吴加林先生研制成功的,由此揭开了我国变频器产业的序幕,并进入了我国变频器发展道路上的第一次高峰。
随后的几年间,出现了许多变频器生产厂家,但由于价格与认知等方面的原因,初期销售拓展不易,80年代中期我国年销售变频器仅数千万元,几乎都是国外品牌。
在此期间,一批生产、经营变频器产品的厂商把握住了扩充产品应用领域、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加快了变频器产品到达最终用户的广度和速度。
90年代初期,国外变频器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受国外产品的挤压,到90年代中期,国内的变频器生产企业已萎缩至几十家。
这段时期,我国变频器市场进入了引进技术和设备合作生产阶段,高技术含量产品依靠进口满足。
2000年进入了变频器的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快速变化、竞争加剧特别是恶性竞争将变频器市场带入了微利时期。
尤其是高压变频器,前景诱人的市场使得竞争企业增多,以价格争取市场,产品过早进入价格战。
这对于国内高压变频器的发展积累是极为不利的。
变频器在我国发展的短短20年间,经历了认知阶段、组装阶段和生产制造阶段,最终形成了目前春秋战国、狼烟四起的格局。
目前我国已有进口、国产变频器厂家近200家,又有上千家从事代理销售和二次开发公司围绕着变频器生产,一些元件供应商,材料供应商、电抗器、滤波器、制动单元、制动电阻、能量回馈装置、电缆、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以及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能量表等行业都在关注着变频器的发展。
国外研究公司是这样评说中国市场的:(1)ARC:中国2002年交流调速装置的市场容量为10亿美元,其中中、大功率产品的市场容量为2亿美元,并预测将以每年15%~20%年增长率发展;2003年我国高功率交流驱动设备(High Power AC Drive)市场达到2.25亿美元,预计今后5年将每年增长11.1%,到2008年将超过3.8亿美元。
(2)Frost&Sullivan:最新市场报告指出,中国变速驱动市场当前容量为12.2亿美元,确立了其全球关键区域市场之一的地位。
预计中国变速驱动市场将会以6.3%的综合年均营收增长率增长,并于2010年市值达到18.7亿美元。
由于直流驱动市场的萎缩以及受技术进步的支持,交流驱动产品获得了稳定的收益。
预计该部分收入将从2003年的5.296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7.113亿美元,并有望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变速驱动市场最大营收产品的地位。
和其他地区不同,中国市场的机械式驱动技术有望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价格因素是市场对机械式变速驱动解决方案需求旺盛的基础。
水压驱动产品未来的营收份额也有望增长。
受市场强大综合潜力的驱使,一些新厂商会进入市场,而将导致原本由200多个供应商占据的市场将会高度分化。
目前3个层面公司的市场竞争非常明显。
第一层面是驱动解决方案胜过产品销售的欧美制造商;第二层次是产品销售胜过解决方案的日本公司。
这两个层面的公司都以高质量的服务和技术支持闻名。
生产低端驱动产品的本土公司形成第三竞争层面,正试图通过开发更先进的驱动产品与国际公司竞争。
竞争中的主要问题是价格因素、服务质量、技术特长、产品质量、销售渠道和对客户的培训,由于新的竞争对手进入这一市场,竞争压力有望进一步加大。
三晶S350高性能矢量变频器S350系列是由广州三晶电气有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高性能矢量变频器,有如下特点:■采用最新高速电机控制专用芯片DSP,确保矢量控制快速响应■硬件电路模块化设计,确保电路稳定高效运行■外观设计结合欧洲汽车设计理念,线条流畅,外形美观■结构采用独立风道设计,风扇可自由拆卸,散热性好■无PG矢量控制、有PG矢量控制、转矩控制、V/F控制均可选择■强大的输入输出多功能可编程端子,调速脉冲输入,两路模拟量输出■独特的“挖土机”自适应控制特性,对运行期间电机转矩上限自动限制,有效抑制过流频繁跳闸■宽电压输入,输出电压自动稳压(AVR),瞬间掉电不停机,适应能力更强■内置先进的 PID 算法,响应快、适应性强、调试简单; 16 段速控制,简易PLC 实现定时、定速、定向等多功能逻辑控制,多种灵活的控制方式以满足各种不同复杂工况要求■内置国际标准的 MODBUS RTU ASCII 通讯协议,用户可通过PC/PLC控制上位机等实现变频器485通讯组网集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