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较常见,感染可以发生在出生前,娩出过程中及出
生后。
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及病毒,少数由真菌、衣原体、原虫引起。
出生前感染包括孕妇妊
娠后期感染经血行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或羊膜腔感染,羊膜早破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娩出过程因经过阴道时吸入污染的分泌物,出生后见于接触呼吸道感染者。
其他部位感
染经血行传播至肺或接受一些侵入性操作及应用抗生素、激素接触病原体机会多的住院患儿。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原宫内或分娩时感染的病原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B组β溶血性链球菌、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柯萨奇病毒),也可为梅毒螺旋体、弓形体原
虫及李斯忒菌等,生后感染病原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和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其他尚有厌氧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
2.感染途经孕妇患菌血症、病毒血症可经血行感染胎儿,胎膜早破或产程延长,病原可从
阴道上行污染羊水致胎儿感染。
生后肺外的感染病灶或败血症、病毒血症亦可经血行传播至肺。
因宫内窒息吸入污染之羊水、胎粪,分娩中吸入污染之产道分泌物。
上呼吸道感染蔓延
至下呼吸道。
治疗中使用消毒不严的器械污染气道致医源性感染。
新生儿生后感染性肺炎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条:
①密切接触:这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由于新生儿接触外人的机会比较少,家庭成员患呼
吸道感染或呼吸道带菌就成了主要的感染源。
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差,接触普通的
上呼吸道感染者,新生儿就可能导致肺炎。
②血行感染:新生儿脐部感染、皮肤感染时,病原体可经过血液循环传播至肺而引起肺炎。
③医源性感染:因其它疾病住院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可能由于医疗器械或病室消毒不严格,以及对其他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隔离不够等因素引起院内交叉感染。
特别是早产儿、长期住
院的患儿和因病情严重而使用多种抗生素、呼吸机以及插动、静脉导管等的病儿更易发生医
源性感染。
新生儿生后感染性肺炎发生在,生3天以后,表现与婴幼儿肺炎不同的是,发热、咳嗽、咳
痰这些肺炎常见的症状在新生儿是很少见的,特别是早产儿和出生2周以内的新生儿,主要
表现为精神不好,呼吸增快,吐奶或吃呛奶。
接近满月的新生儿可出现咳嗽症状。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拒奶,口周或面色发青,口吐沫,呼吸困难,如并发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则病
情危重,需要抢救。
查体时除可见呼吸困难和缺氧的体征外,肺部罗音常不如婴幼儿肺炎明显,有些病儿可以听到散在的湿罗音,如果在肺部听诊时听到广泛密集的细湿罗音,则提示
合并心力衰竭、肺水肿。
治疗新生儿生后感染性肺炎应特别强调两点:首先,应积极控制感染,根据不同的致病菌选
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并以静脉给药效果较好。
其次,加强呼吸道管理,必要时给
吸氧,呼吸道分泌物多或粘稠的应给予雾化吸入,并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还要经常
变换病儿体位,以利于肺部扩张和分泌物引流。
对有严重合并症的,应入监护室进行监护抢救。
新生儿生后感染性肺炎是可以预防的。
接触新生儿的亲属应注意个人卫生,已患病者应少接
触新生儿。
父母患上呼吸道感染,在护理孩子时应该注意洗手,并戴口罩。
还应尽量谢绝探视。
发现孩子有脐炎或皮肤感染等情况时,应积极治疗。
医院的新生儿病室应严格执行消毒
隔离制度,不同病种应分室收治,尽量缩短病儿住院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
3.易感因素①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②肺组织分化不完善,肺泡数量少,
血管丰富,易于充血水肿;③呼吸肌薄弱,咳嗽反射差,咳嗽无力,易于发生吸入;④免
疫功能低下;⑤护理不当时易受寒冷侵袭。
故新生儿易发生肺炎。
【分类】
1.宫内感染性肺炎
宫内感染性肺炎与产科因素密切相关,其病原体来自母体或污染的羊水,母患阴道炎和胎膜
早破者发病率高,其次孕妇妊娠晚期受病毒或原虫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等,病原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可使胎儿发生脑、肝、脾、肺等多脏器感染。
2.产时感染性肺炎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吸入产妇阴道内污染的分泌物而发生的肺炎,或因断脐时无菌操作不严密
造成的血性感染。
3.不同病原体所致新生儿肺炎
衣原体感染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苗)肺炎
B族链球菌(GBS)肺炎
【临床表现】
1.多数患儿有体温不升或发热,反应低下、拒奶等全身症状。
2.气急、口吐泡沫、鼻翼扇动、吸气性凹陷、呼气性呻吟、发绀、呼吸暂停;少数表现为反
应低下,口唇周围青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腹胀等;咳嗽症状可以不出现(尤其早产儿);新生儿早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有肺炎症状酷似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衣原体肺炎起病缓慢,咳嗽较频,发绀、气急。
3.重症较易发生呼吸衰竭。
【诊断要点】
根据有羊膜早破和窒息,母亲感染史、生后呼吸道感染或误吸史,表现吐沫、呛咳、呼吸困
难及肺部啰音,一般诊断不难。
不典型病例及肺部有并发症者应进行X线检查,先天性肺炎
需与HMD相鉴别。
1.病史与体检了解有无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冬春季发病,常有接触史;
出生前及娩出过程中感染常于出生后2~3天内出现症状,但衣原体肺炎要在生后3~4周或
更晚发病。
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或捻发音,但可以阴性。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细菌性肺炎: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边缘模糊小斑片状密度增深影,病变中间密度较深而边缘
较浅,病灶可融合成片。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早期病灶亦是大小不等斑片状密度增深影,但
其病变大小及范围短期内可明显变化,并可见大小不一薄壁圆形气囊,易并发脓胸、脓气胸。
病毒性肺炎:主要为间质性肺炎。
位于支气管、血管周围的间质病变,呈现纤细条状密度增
深影;位于终末支气管以下区域的肺间质病变,表现为短条状,相互交叉呈网状伴肺气肿。
病变区可伴散在分布,大小不一斑片状泛阻塞性肺气肿为主要征象。
衣原体肺炎:明显肺气肿,两侧肺野弥散性间质浸润和斑片状肺泡浸润影。
(2)有条件作病原学检测(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快速诊断)。
(3)病情较重者应作血气检查,经皮测氧饱和度不能替代血气分析。
(4)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急性反应蛋白(如CRP)对鉴别细菌性、病毒性有一定参考价值,沙
眼衣原体感染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治疗方案和原则】
1.一般治疗注意保暖、超声雾化吸入,经常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水、
电解质平衡与营养支持。
2.抗生素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可能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出生后早期感染的肺炎,
可选用氨苄西林,每日100mg/kg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但氨基糖苷类可产生耳、肾毒性,
应用要有指征,并要严格掌握剂量与疗程。
杆菌性肺炎,可选用哌拉西林或头孢呋辛。
对院
内获得性肺炎病菌耐药,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若为葡萄球菌性肺炎用万古霉素。
对沙眼
衣原体肺炎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呼吸道合胞病毒用利巴韦林喷雾吸入。
3.气管内冲洗重症肺炎经反复雾化吸痰,症状仍不能改善,PaCO2>7.98kPa(60mmHg)并继续
升高者,提示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而影响了通气,可考虑行支气管内冲洗,吸出气管和支气管
内的分泌物。
4.氧疗气急、青紫者应供氧,一般头罩吸氧,如FiO20.6而PaO2<6.67kPa、PaCO2<8kPa,自
主呼吸有力者可予持续气道正压给氧。
5.机械通气凡有明显呼吸困难和发绀,或反复呼吸暂停,经多次吸痰、氧疗等治疗症状仍未
改善,血PaCO2>9.31kPa(70mmHg)和PaO2<6.67kPa(50mmHg)者,需考虑机械通气。
初调值为:PIP 1.96kPa(20mmH2O),PEEP 0.29~0.3kPa(3~4cmH2O),RR 40次/min,FiO2 0.6~0.8,I:
E=1:1~1.2,然后根据临床情况和血气分析调节。
6.要警惕气胸、脓气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及时诊断并给相应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梓荆,林良明,王之,等.6个月以内婴儿肺炎病原学及临床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86,24:206-210.3.
[2]吴婉芳,王秀芳,车莉,等.新生儿肺炎病原学及临床研究―附271例分析.新生儿科杂志,1989,4:1-4.4.
[3]许植之.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