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阅读笔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清朝末年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统称为北洋。

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

1901年,袁世觊任北洋大臣,军队称北洋军。

1912年,袁世觊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意义:一场前所未有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弱点。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意义和局限性:
意义:一场前所未有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弱点。

批判孔学,是为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3、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启示: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影响:
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4、五四运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2、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了一批拥护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

4、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工作: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2、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1921年7月“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内容:1、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2、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并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特点:1、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度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922年7月“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实行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使人们从思想受到了一次较普遍的革命洗礼。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变大。

失败原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的强大,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实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主观方面,幼年的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