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洪灾害防御

山洪灾害防御


3、滑坡
土体、岩本土或残坡堆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贯通的滑 动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称之为滑坡。滑坡的情况往往出
现在大于20度的山坡。
滑坡
4、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坝或较陡斜坡上的岩土 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 沟谷)的地质现象。
(四)山洪灾害的危害
冲毁桥梁
冲毁农田,或使农作物受淹浸,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冲毁农田,或使农作物受淹浸,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此外,山洪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大面积毁坏。
3、城镇进水受淹
山丘区城镇一般都是建在河道、溪流两岸,城镇防洪标准低 ,山洪出现,水位急剧上涨,极易造成城镇进水受淹。
(五) 山洪灾害防御及其基本原则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经济损失(万 元)
县名
受灾人数(人) 受灾面积(亩) 死亡人数(人)
倒房 (间)
全市
5259252
4922063
548
102024
262460
株洲县
1699600
1837000
47
19902
53525
醴陵市 攸 县 茶陵县
1097367
1312913
81
21450
65162
261200
第三章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加强体系建设
• (一)健全组织体系 • (二)落实防御责任 • (三)编制应急预案 • (四)加强宣传培训
(一)健全组织体系
考虑到山洪灾害从形成到发展,其预见期极短,而且极 有可能因交通或通讯设施遭到破坏而与外界失去联系,因此 ,组织躲灾避灾不可能像大江大河防汛工作那样时间充裕, 按照省、市、县顺序按部就班实施,更多、更重要的是要发 挥乡、村、组的作用,把防御指挥机构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 。 1、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建设 乡镇一级成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由乡镇长任指挥,相 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监测、信息、调度、转移、应急 保障等工作组,分别负责雨水情和工险情监测、预警信息收 集、组织调度、应急转移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三)编制应急预案
一个周密细致、科学具体的防灾躲灾预案是有序开展山 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纲领性文本。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主要内 容包括:成立防御组织机构,确定责任人,明确职责,强化 行政指挥手段和责任人的责任意识;阐述本地区地形、地貌 、地质特征、存在的隐患和暴雨特征,以及历史上发生的山 洪灾害等情况;明确划分安全区、危险区范围,核准危险区 村、组、户人数;划定成灾暴雨等级,确定避灾的预警程序 、信号发送的手段和责任人;紧急转移路线,转移人员安臵 方式和地点确定,转移安臵任务的分工,以及组织原则和纪 律;提出防御消耗预算及资金筹措办法等等。
全面落实建立和落实防御山洪灾害责任制,是确保各项防御 措施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1、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 各级要建立严格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山洪灾害防御 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总责, 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研究和解决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各级政 府要分别向上级政府签订责任状,递交责任书,县级领导包乡、 乡级领导包村逐级分包责任制。 2、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制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加强对本地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统一 部署。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防御山洪灾害的部门职责,水利、 国土资源、气象、建设、民政、财政及其它有关部门要明确各自 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山洪灾害防御 工作。
(一)什么是山洪
山洪是指山区荒溪、干沟和溪河中发生的暴涨暴落 的洪水。山洪所流经的沟道坡度陡峭,地质条件复杂, 具有历时短、流速快、冲刷力强、挟带泥石多、破坏力 大等特点。我市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2%,山洪时常 发生。山洪有如下特点:暴雨强度大、洪峰流量大、洪 峰水位高、洪流速度快、摧毁力量大,破坏力大。它往 往发生在流域洪水的暴雨的中心区,有时也在局部地方 。 总之,山洪是一种迅猛异常,破坏力极大的洪水。
845750
234
22251
63534
1786085
429000
158
30548
47101
炎陵县
415000
497400
28
7873
58300
(二)我市山洪灾害现状统计
除溪河洪水无法统计预测外,目前全市共有其它山洪灾 害发生点560处,其中滑坡点464处,崩塌点69处,泥石流点 25处,潜在威胁人口2.3万人,潜在损失5亿元。具体情况见 下表。 山洪现状情况表
什么是山洪灾害防御
山洪灾害防御是指在山洪灾害发生时依靠现有的工程措施,通 过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基层岗位责任制以及制定预案、宣传培训 、监测预警、应急转移等辅助手段达到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的社会行为。
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原则
2006年10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明确了山洪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中应当全面遵循: 1、要坚持以人为本; 2、要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 出重点、合理安排; 3、要注重整合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源和设施,构建信息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已有资源的效益; 4、要以近期规划项目为重点,以人员及时转移、伤亡最小 为目标
3、建立基层责任体系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基层责任体系主要是指乡、村、组三 级防御责任,建立和落实基层防御责任体系的关键是乡镇领 导包村、组,村、组干部包户,党员包群众的分包责任制。 对老、幼、病、残等特殊群体有专门人员负责;对人员的紧 急转移要以村、组成片统一指挥;各岗位人员对避险信号、 转移线路、安臵地点等要熟悉自如,有条不紊。 4、建立责任追究体系 要真正做到谁负责谁落实,就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 制。山洪灾害防御,责任重大,对因工作不力、指挥不当、 失职、渎职等造成群死群伤或重大损失的,将严肃追究责任 人的责任。
山洪灾害防御
株洲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10年3月
目录
• 第一章 山洪灾害基本概念 • 第二章 我市山洪灾害防御基本情况 • 第三章 加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 第四章 避灾和人员安全转移
第一章 山洪灾害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 (一)什么是山洪 • (二)什么是山洪灾害 • (三)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 (四)山洪灾害的危害 • (五)山洪灾害防御及其基本原则
滑坡
19 8 17 63 273 84 464
崩塌
8 3 7 8 41 2 69
泥石流
合计
27
市区 株洲县 醴陵市 攸县 茶陵县 炎陵县 全市
2 2 4 10 9 27
13 26 75 324 95 560
(三)我市山洪灾害特点
(1)季节性强,频率高。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 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据统计,我市汛期发生的山洪灾 害约占全年山洪灾害的95%,其中6~8月份发生的山洪灾害达 到全年山洪灾害的80%以上。 (2)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于山区、丘陵区 、岗地区,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区,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 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 (3)来势迅猛,成灾快。山丘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 雨迅速转化为径流,汇流快、流速大,降雨后几小时即成灾受 损,防不胜防。 (4)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 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 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因而危害性、破坏性很大。
(五)我市山洪灾害防御存在的问题
从工程措施方面来看,病险水库多,中小河流抗灾能力薄 弱,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不足等都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从非工 程措施来看,防灾避灾知识宣传力度不够,监测通信和预报 预警设施不到位,存在“盲区”,小范围、短历时强降雨得 不到实时监测,没有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或编制不科学或 预案不落实等问题也大量存在。
(四)我市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我市山洪灾害频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理因 素。我市地貌以岗地、丘陵、山地为主,岗地丘陵占全市总 面积的36%,山地占42%。二是气象因素。同时我市处于亚 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天气多变 。三是工程基础因素。全市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较为薄弱,防 御山洪能力不高。四是人为因素。乱垦滥伐,破坏植被造成 水土流失、浸占河道影响行洪等都可成为山洪灾害的诱因。
冲毁农田、路基等,造成对农业资源的难以恢复或不可逆转
的破坏;另外,山洪漫出河道,可造成大面积农作物损毁和 大量鱼类等水产养殖的损失。
山洪冲塌房屋,使居民财产造成损失。
山洪冲塌房屋,使居民财产造成损失。
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交通、电力、通讯线路中断。
超标准的特大山洪灾害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如
渠道、桥梁、涵闸冲毁,大坝、堤防溃决。 造成特大 灾害。
溪河洪水爆发
2、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
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
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
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 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 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1、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山洪灾害已经成为洪灾死 亡的主要害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因山洪灾害死亡 的人数约占整个洪水灾害死亡人数的75%。
危胁群众生命安全
危胁群众生命安全
2、损毁房屋、公共基础设施及农田。
山洪灾害由于突发性强,冲击强度大,因而对易发区的 房屋和公路、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毁坏十分严重。 山洪暴发常常冲毁山塘、水库、涵闸、沟渠及泵站等农业基 础设施,严重影响着农业和养殖业生产;山洪、泥石流还会
毁坏村庄
毁坏农田
(三)山洪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