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摘要】机电设备安装是基本建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安装质量的好坏, 安装工期的长短, 是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利益的。
所以,我们要重视机电设备安装工作,本文中,笔者就几种常见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技术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中,国际上的各种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交流也很大程度上促进其自身的不断完善。
目前,经过我国的科研人员和专家的不懈努力,我国的机电安装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由建国前的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到目前的超越和领先,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下面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机电安装技术的概况。
1 设备安装施工程序
一般情况下,设备安装施工主要有以下程序:1)设备开箱清点并记录2)设备基础检查验收。
3)设备基础放线。
4)设备就位。
5)找平找正。
6)灌浆固定。
7)设备零部件安装。
8)润滑与加油。
9)设备单机调试与系统联合试运转。
10)竣工验收。
2 设备开箱清点及记录
设备到货后,由施工负责人开箱清点各种材料和零部件是否齐全,并在确认无误后,进行签收。
然后再交由具体的组装人员进行安装。
3 设备基础的验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对设备基础位置尺寸、标高及外观的要求
对设备基础的坐标、外形尺寸的测量检查的查项目有:
基础平面的标高:
基础的坐标轴线:
基础平面的水平度;
基础外形尺寸;
基础台、桩的垂直度:
地脚螺栓(螺栓项部)的标高和中心距;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的标高、中心位置、带槽锚板和带螺纹锚板的水平度等:
地脚螺栓孔的中心位置、深度。
3.2 设备基础外表面质量要求
设备表观上应该没有肉眼可观测到的破损或者磨损情况,并且在受到常规的工具的撞击后,没有严重的凹陷,方属合格。
另外,设备的各个角落和缝隙中,需没有严重的污物堆积的情况;需要和地面进行螺丝扣合的地方,要检查螺丝的型号是否相符。
3.3 设备基础强度的要求
主要是指对于设备的承压力和承载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土建工程的相关设备,必须具有相关部门认证的合格书。
3.4 对地脚螺栓的要求
安装地脚螺栓的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10mpa,螺栓部位的基
础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不得有裂缝。
地脚螺栓的坐标及相互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基础尺寸的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4 设备基础放线
依据设备安装图关于设备安装的轴线,并根据建筑物轴线,划、弹出设备主要控制轴线。
使用水准仪复合设备基础标高,并做记录。
5 设备就位安装
设备就位后在基础与设备底座之间放置垫铁,通过调整垫铁厚度,使被安装的设备达到设计文件的水平度和标高。
设备经过粗找正找平和精找正找平两个阶段最终就位完毕。
5.1 垫铁
设备的重量如能通过垫铁均匀地传递到基础上。
则可以增加机器及设备在基础上的稳定性,减少设备的振动。
基础垫铁在使用功能和规格上大致是相同的,只有一些卡口的方向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安装的需要进行选择。
垫铁的安放要求:
5.1.1 垫铁组应放稳放平,不影响灌浆质量,并尽量靠近设备底座上的地脚螺栓:
5.1.2 设备底座每个地脚螺栓的旁应至少放置一组垫铁;
5.1.3 相邻两垫铁组的距离,宜为500 1000mm~
5.1.4 设备底座有接缝处的两侧,应各放一组垫铁。
垫铁组的使用应符合的要求:
(1)承受纵向荷载的垫铁组,宜使用成对斜垫铁;
(2)承受重负荷或有连续振动的设备,宜使用平垫铁;
(3)每组垫铁数不宜超过5块:
(4)放置平垫铁时,厚的宜放在下面,薄的宜放在中问:
(5)垫铁厚度不宜小于2mm:
(6)除铸铁垫铁外,还应该将底座和垫铁焊接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将垫铁完全固定住,达到固定设备的目的,否则在机电设备的运做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发生设备的偏移,而这种偏移一定会影响车间内的其他设备的正常运作,所以必须焊接垫铁与底座。
5.2 无垫铁的基础施工
5.2.1 无垫铁基础施工时,设备的定位工作就相对比较困难,需要我们根据设备土质中的其他零件的具体尺寸合理推断出设备的底座位置,以免发生安装的偏移。
5.2.2 二次灌浆前一定要检查地螺栓的是否能够承载相应的强度,以免在二次灌浆的过程中损害地螺栓的螺纹。
5.2.3 无垫铁的底座上的是没有螺钉的,所以我们要使用钢板来尽量减小误差。
5.2.4 施工中混凝土的配比应该严格按照国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规定。
6 设备找平找正
检测设备、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根据设备安装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检测的结果,调整设备自身和相互的位置状态。
影响设备安装精度的因素很多,一般有:1)基础施工质量;2)安装前基础测量放线的误差及测量基准的选择;3)垫铁、地脚螺栓安装位置及质
量;4)散装设备的组装精度;5)测量复测设备的精度;6)设备内应力的影响;7)温度变化对基础和设备本身的影响;8)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产生的误差。
设备安装施工精度的控制:
首先,应该在安装前对各个设计精度和数据因素的安装工具进行检测,在确定其使用中的误差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方可采用。
并根据各个工具和仪器搭配组合的工作特点,对各个部件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尽量减小误差的目的。
其次,所有的涉及精度测量的工具都应该符合国家的相应标准,当相应的工程文件无规定时,其偏差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设备附属件重量要控制在仪器的最大量程内,否则会干扰仪器的测量的精准度和结果的可靠性;2)设备运行的作用力必须要事先计算在影响设备测量的因素中,但是对于影响不大的作用力可酌情排除;3)零部件磨损不能超过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否则会严重影响测量的效果;4)摩擦面问油膜的摩擦力要适当的计算在测量结果中。
7 试运转阶段
试运转阶段就是机电设备的初步安装的检验阶段,即在机电设备的正式投入使用前,要对设备的各项机能进行试验,确认设备运转正常后,再投入使用。
一般情况下,试运转分为无负荷运转和有负荷运转两种,后者主要是指风机和水泵这种在启动时就会带负荷的机电设备。
因此,机电设备的负荷试运转和生产调试一般是由建设(生产)单位负责进行。
至于国家规定必须进行负荷试运转的设备,如锅炉、起重设备等的试运转,则执行相应各类机电设备安装
t程施t及验收规范的具体规定。
在大部分的设备安装规范中对机电设备试运转的条件,各种设备的运转前调试以及具体的试运转工作的步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我们要详细的了解该机电设备的所属种类的安装规定,并严格予以执行。
在设备试运转前,应该按规范要求检查是否具备试运转条件。
主要是为防止以下事情的发生:
7.1 施工未彻底完成而进行试运转,拖长了工期、造成人力物力浪费;
7.2 试运转前的准备工作存在失误,导致试运转进行途中发生问题;
7.3 施工各方对于机电设备的试运转的方式上存在异议和争执,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方案,导致了阻碍试运转的进行;4)操技术人员的操作过程不规范;5)车间环境不适合试运转的进行和运作结果的观测。
为了避免上述结果的发生,我们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严格的遵循机电设备的试运转流程和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试运转的顺利进行和运转结果的可靠。
同时,也避免了上述问题出现时伴随的资源和成本的浪费,所以,我们要严谨认真的对待试运转工作的各个步骤的执行。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一项非常严谨复杂的工程,要求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认真完成每个环节的安装和检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投产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一级建造师《机电安装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