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校园”发展方向

“智慧校园”发展方向

“智慧校园”发展方向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AI机器学习技术为依托,高度融合的“智慧化”运动——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智慧制造、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一系列创新性应用正蓬勃发展,带来了人们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智能化需求,教育智慧化是大势所趋。

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智慧化的前沿阵地,是落脚点和突破口,是教育智慧化的主体。

智慧校园围绕“管、教、学”展开,统筹谋划,突出核心需求,基于先进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育管理与教科研理念进行规划。

智慧校园平台具有良好的开放性,预留完善的接口,以满足关联平台的对接需求和硬件设备的兼容性需要。

智慧校园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完成五大项目——“慧眼”项目、“慧教”项目、“慧学”项目、“慧管”项目、“慧联”项目;建成一个中心平台——全县构建一个核心智能大数据处理中心——“慧心”平台。

(1)“慧眼”系统
旨在构建广泛智能感知,立体多维监测,实时智能反馈,自动报告预警,深度研判分析的学生校内活动感知监测评价系统。

在校园各类门禁和重点关注的场所如校门出入口、涉险区域、隐蔽角落、各类用室(餐厅、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等)、操场、公厕等,安置智能泛感知传感器设备,依托物联网技术,采用射频智能扫描识别、图像智能识别、指纹智能识别、
电子标签扫描识别等多种数据采集手段,实时获取学生的各类行为信息,全面感知和记录学生各类行为过程。

根据“慧眼”明察秋毫“看”到的数据来绘制学生行为轨迹,发现活动规律,通过人工AI模式识别与自动学习技术,自动分析判断,实时预警与提醒,自动发现校内学生在日常行为与安全、饮食偏好与营养保健、实验活动与学科动手能力、体育锻炼与体能发展、生理状况与疾病预防等多方面深层次的规律和问题,生成学生个体行为活动的立体“画像”即综合成长档案,并通过图、文、表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予以展示,随时提供多渠道查阅和调用,同时提供丰富的平台间调用接口,方便各智慧系统协作沟通与信息共享。

可实时通过“慧心”核心智能大数据处理平台,对各校“慧眼”系统相关接口和数据进行调用分析、评价研判,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规达标,是否存在纰漏和问题,可以做到“明察秋毫”,“鉴别真伪”从而加强学校办学行为的过程监管,降低管理的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慧教”系统
通过成熟的软硬件融合技术,将各类信息终端(pc机、平板电脑、手机等)、多媒体展示设备(电子白板、投影机、音响功放、触摸屏等)、电子备课系统、教学资源库、互联网等各类资源进行标准接口化集成和调用,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工作集中管控,方便教师调用学校一切可以调用的教学软硬件资源。

教师可以便捷地在任何一台融合终端上调用相关资源和设备,甚至可以用手机在家里完成备课、课堂内容推送、教学设备
远程调用。

借助“软硬件智能融合技术,实现教学软硬件资源与教学活动的自然平滑对接,随心所欲地剪裁、变换和组织教学资源,信手拈来地运用各类教学手段和设备,便捷灵活地以多种方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

借助“慧教”系统的大数据+AI机器自动学习技术,全面记录、分析、研判教师教学各个环节信息,形成教学参考报告,同时“慧教”系统调用“慧学”系统学生“学情”信息,帮助教师去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将精力投注在教法创新,课堂优化,教学效果提升上。

(3)“慧学”系统
建成开放性在线智能学习系统,采用MOOC模式,结合反转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的方便交互性特性,打造“永不下课”的智能互动式在线学习平台。

通过此系统,学生可以方便地根据教师设定或自主设定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系统将根据学生个体历史学情数据(包括“慧眼”系统的有关数据),结合AI机器深度学习技术,对学情进行多维度解读,综合判断分析,自动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对学生的学法、学料、学策给与个性化推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透彻,学有成效;教师可借助智能学习系统进行学习任务下达、作业推送、远程跟踪辅导,并结合AI深度学习技术实时动态发现全体学生在某学科学习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和难点问题,系统能通过深度学习,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和方向,并生成指导教师后继教学的建议行报告;家长
也可以参与在线学习与监督;根据平台的开放性和智能特性,教师的教科研与培训均可依托此平台开展。

(4)“慧管”系统
依托“慧眼”、“慧教”、“慧学”、“慧联”系统的大数据与AI深度学习接口调用,实现学校核心管理业务(办公自动化、教学教务、师生成长档案、人事、学籍、成绩分析等等)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

“慧管”系统主要通过集成其他智慧系统的数据,通过进行深度学习和综合分析,依据各类管理模板勾勒出学校管理的整体轮廓,并可借助大数据进行管理细节的局部放大和多维度深入剖析,从而发现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和得失。

(5)“慧联”系统
建设完成智能家校互动系统,集成“慧眼”、“慧学”系统的大数据与相关调用接口,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如手机等)实现教学内容同步查看、课堂表现实时了解、家长与教师良好互动与沟通、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家庭配合指南等。

相关主题